复方青黛丸联合复方氨肽素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2014-12-04 11:47韩福海黎淑华李艮弟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9期
关键词:银屑病复方疗效

韩福海 黎淑华 李艮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慢性炎症,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内分泌及免疫等因素有关,特别是银屑病的心理障碍、精神因素及个性特征对本病的影响受到关注。本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目前虽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获得近期或长期的缓解,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心理或社会生活质量。中西医联合治疗银屑病是目前常用方法之一。本科在2011年10月-2013年11月采用复方青黛丸联合复方氨肽素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5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1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联合治疗组51例患者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18~64岁,平均(33.1±4.6)岁;病程1个月~36年,平均(3.6±1.3)年。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9~65岁,平均(34.5±4.2)岁;病程40 d~31年,平均(3.4±1.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情轻重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寻常性银屑病的诊断标准[1],处于进行期,年龄18~65岁。(2)排除标准:孕妇、拟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拟使用的药物成分过敏者,合并有其他皮肤疾患对本研究结果的观察造成影响者;有脓疱型银屑病或红皮病型银屑病史,或现患此两种银屑病者;患有精神疾病、糖尿病、肝肾、癌症或其他重要疾病者;治疗前4周曾接受系统银屑病治疗(口服甲氨嘌呤、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维A酸和光疗等)者;治疗前2周曾接受局部银屑病治疗(煤焦油、皮质类固醇激素、卡泊三醇等)者。

1.3 方法 联合治疗组每次口服复方青黛丸(山东仙河药业有限公司)0.2×10丸,3次/d;复方氨肽素片(辽宁绿丹药业有限公司)0.25×5片,3次/d(早、中、晚各一次);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2次/d(早、晚各一次)。对照组除不用复方青黛丸外,其余用药均与联合治疗组相同。连续治疗8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患者每周复诊1次,记录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对所有入选患者行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2)依据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评分(PASI)标准[2-4],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PASI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PASI-治疗后PASI)/治疗前PASI×100%。治疗8周后,PASI积分下降指数≥90%为痊愈,60%~89%为显效,20%~59%为有效,<2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0.39%(41/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028,P<0.05),见表1。联合治疗组的平均起效时间(10.7±3.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9±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1,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所有患者均给予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异常。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分别有3例和2例出现轻度乏力、口干,未行特殊处理,继续服药后上述不适症状渐缓解,两组均能坚持配合治疗,因此,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寻常型银屑病是银屑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浸润性红斑、片状银屑,是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5]。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银屑病的发病及皮损的持续存在与T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及产生的细胞因子功能异常有关[6]。本病可见于各种年龄,以15~45岁最为常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区别[7]。其病理特点是表皮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异常。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分为血热型、血虚型、血淤型、血燥型、风热型。中医认为治疗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8-9]。目前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方法很多,但均不能完全治愈。银屑病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在最小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下使病情得到最大的改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医患沟通,让患者明白治疗方案,有利于调动患者消除紧张,增强信心,调节功能的恢复。一般单一用药效果不明显,应予以联合、轮换、序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10]。

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炎、抗肿瘤、抗血管增生、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青黛含靛蓝、靛玉红等成分,靛玉红已证实可抑制多种细胞的DNA合成,组织学上观察,发现青黛对增生的上皮细胞有抑制作用。土茯苓具有清热除湿、泄浊解毒之功,针对性地治疗因湿、风、毒、热等外邪所引发的银屑病,土茯苓中含有黄酮类、皂苷类、阿魏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障碍、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复方青黛丸其成分为青黛、乌梅、蒲公英、紫草、白芷、丹参、白藓皮、建曲、贯众、土茯苓、马齿苋、革薜、山楂(焦)、五味子(酒)。其功能为清热解毒、化瘀消斑、祛风止痒,其药理机理为:(1)可使角化不全转为正常;(2)有消炎、镇痛、止痒的作用;(3)活血化瘀;(4)能明显降低角朊细胞中C-myc水平的功能;(5)能显著抑制Colo-16细胞的增生,能作用于银屑病表皮细胞增生的重要环节;(6)恢复细胞表面膜糖蛋白的作用。复方氨肽素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氨肽素、氨茶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氨肽素是从动物内脏提取的活性物质,含多种氨基酸、多肽和微量元素,有免疫调节作用;氨茶碱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从而抑制病变部位细胞分裂,抑制病变部位鳞屑变厚,使病变组织修复[11-12]。马来酸氯苯那敏具有镇静、止痒、抗过敏作用,能降低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减轻患者的自觉症状,从而较少患者的自我搔抓刺激。复方氨肽素是目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应用较广泛的口服药物之一,可使许多寻常型银屑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复方青黛丸联合复方氨肽素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1个疗程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0.39%(41/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028,P<0.05),而且联合治疗组的平均起效时间(10.7±3.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9±5.4)d,表明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更好。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分别有3例和2例出现轻度乏力、口干,未行特殊处理,继续服药后上述不适症状渐缓解,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药物的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韩学忠[14]和戴淑琴等[15]学者的研究显示,复方青黛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肯定,且安全性高,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复方青黛丸联合复方氨肽素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08-1011.

[2]鲁智勇,姚志荣,戴红,等.国产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9):645-646.

[3]黄岚,马莉,黄琼,等.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10):691-694.

[4]何平.复方甘草酸昔联合阿维A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13):140.

[5]郑敏.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3):121-123.

[6]辛甜甜,王晓华,陈永锋.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2,19(4):257-259.

[7]付玲.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23.

[8]陈波.迪银片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3):67.

[9]朱学骏.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联合出版社,2005:224.

[10]刘小明.“银屑病治疗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01.

[11]陈菊华,黄春艳.复方氨肽素对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496-497.

[12]李永锐,杨丽琳,姚莹.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38例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7):524-525.

[13]梁国猷,张艳彩,陈军生.迪银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0例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6):371.

[14]韩学忠.复方青黛胶囊联合卡介菌多塘核酸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2,40(1):70-71.

[15]戴淑琴,杨梅.复方青黛丸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J].天津药学,2013,25(3):29-30.

猜你喜欢
银屑病复方疗效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复方肝舒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与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