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在刺参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2014-12-04 03:56梁晶晶谢金萍田相利
饲料工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褐藻水族刺参

梁晶晶 谢金萍 曲 朋 田相利

(1.青岛根源生物集团,山东青岛 266736;2.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试验室,山东青岛 266003)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或RNA),将生物体内产生的酶经过提取、加工后的产品称为酶制剂。目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各种酶制剂的主要来源[1]。在饲料中常用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β-葡聚糖酶、糖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脂肪酶、植酸酶、角蛋白酶、木聚糖酶等。酶制剂在刺参养殖中的报道较少,徐彬[2]通过向饲料中添加相关饲用酶(植酸酶、纤维素酶),结果表明,原料无论经过纤维素酶预消化处理,还是经过植酸酶预消化处理,对刺参的喂养效果都优于未经酶制剂处理的饲料。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水族缸试验和育苗室试验,分别向刺参饲料中添加2种复合酶制剂,通过一定时间的饲喂试验,研究比较复合酶制剂对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酶制剂在刺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

1.1 酶制剂

根源复合酶(编号201);西安某水产专用酶(编号202)。

1.2 刺参饲料

七好生科2号幼参料。

1.3 试验场地

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养殖基地;大连某刺参育苗厂。

2 试验方法

2.1 水族缸养殖试验

试验水族缸容积为45 L,养殖期间不间断充气。试验分为3组,前2组分别添加5 g/kg 201、5 g/kg 202,第3组为对照组,不添加酶制剂。每个组6个重复,一个水族缸为一个重复,每个水族缸放养8只刺参,每只刺参的规格为(9.8±0.2)g,试验周期为40 d,20 d称重一次。

每天在投喂新鲜饵料前需将缸内残饵和粪便采用虹吸的方法吸走,并用新鲜海水补足,吸底时,要注意吸水管前端要绑上纱网,防止刺参被水流吸走。7 d换水一次。

饵料的制作方法是70%2号幼参料+30%干海泥混合均匀,按不同的处理组将酶制剂加入,混匀。每天将干料加适量海水,搅匀后,室温下预发酵24 h,按刺参体重的3%投喂量均匀洒在水族缸内,供刺参摄食,根据摄食情况微调投喂量。

2.2 育苗室试验

在大连瓦房店地区选择2个刺参育苗车间进行酶制剂添加试验。每个育苗池容积为20方水,苗池水温在11~13℃之间。本试验采用201酶制剂,添加量为5 g/kg饲料,设置空白对照组。试验周期分为20 d和25 d,20 d各组选择4目规格的作为试验对象,25 d组分别选择4目和6目两种规格进行试验,用于比较添加时间和幼参规格对酶制剂效果的影响。每个试验设置6个重复,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称量每池幼参的重量。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子方差(ANOVA)分析及Duncan's法多重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水平。

3 试验结果

3.1 水族缸养殖试验

表1显示,经过40 d连续饲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1能明显提高刺参的增长率,特别是后20 d,与对照组相比,201试验组增重率平均提高了11.03个百分点,且通过观察刺参伸展状态优于对照组。202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酶制剂对刺参增长率的影响(%)

3.2 育苗室试验

本试验于2012年11月16日~12月09日进行,开始前刚经历养殖水温降低过程,池中幼苗有部分化皮、肿嘴、肉刺不挺、肠道不佳、表皮不厚、拖便等现象。20~25 d试验结束倒池时,大部分参苗状态转好,苗色变深变绿,肉刺尖挺,粪便成形、不拖便,底不臭,肿嘴、化皮状态不佳参苗明显减少。

图1显示,无论是4目苗还是6目苗,在饵料中持续添加5 g/kg的复合酶制剂201后,幼体的20~25 d的平均增重率都显著提高(P<0.05)。20 d 4目、25 d 4目、25 d 6目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05、23.27和26.79个百分点,相对而言,随着酶制剂在饲料中添加时间的延长,幼参增重率提高越明显,但相同饲喂时间下,4目和6目两种规格的试验幼参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目前在刺参养殖上,大多数是利用藻粉、扇贝粉等搭配一定比例海泥作为刺参的饲料,海泥的比例在20%~50%之间。除海泥外,饲料原料中藻粉等植物性原料占主导地位,因此含有较多的非淀粉多糖,对动物消化吸收存在一定的抗营养作用,研究表明,用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等复合酶进行酶解,可以提高植物蛋白、淀粉的消化吸收率[5]。王吉桥等[6]试验表明,刺参肠道内的纤维素酶活力低于淀粉酶、蛋白酶和褐藻酸酶,并认为肠道中纤维素酶活力很可能由外源食物中微生物产生,是一种外源酶。现已证实[7],刺参从幼体到成参褐藻酸酶活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刺参本身对海带和裙带菜等富含褐藻酸的大型藻消化能力较弱。在前期进行的研究中(另有专项报道),研究人员选择商品化的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通过体外模拟刺参肠道环境,验证了这些酶种确实可以起到酶解刺参饲料原料的目的。

刺参的食物组成决定了其饲料中褐藻胶和纤维素占有很大比例,但刺参本身分泌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有限,刺参生长特性也显示其饲料转化率低,生长周期长。本研究通过室内小型养殖试验和育苗室试验,都证明在刺参日粮中添加由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配合的复合酶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刺参的生长率,并可间接改善其健康状态。这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研究所专利200710114799中提到的试验结果有相同之处,其配方由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维生素C组成,添加该添加剂的刺参配合饲料可促进刺参的生长、增强刺参体腔液补体类似物及溶菌酶的活性,可使刺参的增重率提高25%,存活率提高20%。

困扰酶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地方可能是水产养殖环境多变的水温因素,过低且多变的水温会影响到酶的作用效率,特别是在刺参上的应用(刺参最佳生长温度15~20℃之间)。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本研究养殖试验中,水族缸内试验进行了24 h预发酵,苗室试验在养殖现场对饲料进行了磨料,磨料后料温为60℃左右,加入酶制剂,和其他原料混匀后,然后进行了静置发酵7~8 h再投喂,推测预发酵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提高酶制剂的效率。这也提示我们酶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与现场应用方案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若干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猜你喜欢
褐藻水族刺参
夏眠的刺参
夏眠的刺参
水族敬酒歌
褐藻中岩藻多糖检测方法的研究
光照对白刺参、青刺参和紫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
上帝的水族馆
褐藻酸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褐藻胶提取及制备可食性膜工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海洋弧菌产褐藻胶裂解酶发酵培养基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