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托起体育梦 体育梦助推中国梦

2014-12-05 16:38韩会君黄晓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强国竞技足球

韩会君,黄晓春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但为中国开创未来指明了航向,也为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实现体育梦的信心。回顾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无不印迹着艰难曲折的复兴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百年期盼的奥运会在国力不断增强的2008年8月8~24日于北京举行,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同时,也奏响了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号角,踏上了践行体育强国梦的新征程。

1 国人的体育寻梦路

中华民族的体育梦伴随着奥运的梦想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路程,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个性的写照。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国人在备受欺辱的环境下,渴望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孜孜以求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生活幸福。20世纪初,一些进步的青年学生投书《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奥运三问”心声: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然而,在跌宕起伏的现代化之路过程中,奥运之旅也充满着曲折和艰辛。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申办奥运会,到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成功举办奥运会无不佐证着中国体育发展的崎岖之路。历史像是故意在演绎其变革的自然法则,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上,只有刘长春作为中国4亿人的唯一代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后,“东亚病夫”又成了外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蔑称。国弱被人欺,国人百年的积弱心理在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得到了迸发。1984年,当奥运圣火再次在洛杉矶点燃时,历史选择了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摘取了第1枚金牌,实现奥运史上零的突破。这每一枚金牌的背后,凝聚了中国人的百年期盼、中国人的梦想,体现了不屈不挠奋勇争先的斗志的民族精神。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圆了上个世纪初人们对举办奥运会的渴望。现如今,作为东方巨龙的中国已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残奥会、特奥会,积极准备青奥会,争取承办冬奥会,这不但是大国办大赛的体现,更为展现的是一种姿态、一种远见。在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历史责任和体育工作的根本。新中国伊始,曾撰写过《体育之研究》的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令。从建国初期的《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到改革开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全民健身条例》等体育制度的出台,无不预示着党和政府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中国已成为体育大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更需要驾驭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这两辆马车,为体育强国梦的实现走出一条和谐发展之路。

2 中国梦托起体育梦

何振梁先生曾谈过一个观点,中国的奥运梦是跟中国强国梦是一致的,是在完成、实现中国强国梦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奥运梦才能实现。的确,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才能使奥运的梦想、体育强国目标成为现实,也才能使“东亚病夫”定格在历史的瞬间。越南放弃2019年第18届亚洲运动会主办权也诠释了国力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也充分说明了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前夕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辩证地阐明了体育梦与奥运梦的逻辑关系,在更深的层次上诠释了体育的功能与作用。可见,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梦是体育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这正如传递奥林匹克符号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教授所预言的那样,“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预言成为了现实,全世界目睹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西方人也通过体育了解了中国,了解了日益强盛的民族。另一方面,体育梦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梦助推中国梦。体育将以其特有的魅力与功能服务着国民的健康,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快、更高、更强”这一奥林匹克的哲学理念将渗透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倡议已被众多人所共识。

3 体育梦内涵的解读

体育梦承载着中国梦,然而,我们今天理解的体育梦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而是体育综合元素的考量。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抓住契机,唱响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主旋律,党和政府也把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这一策略融入到了体育强国的建设中。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开始,新中国历代领导人都非常关注体育在国民身心素质提高中的作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更是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措施的出台,更加彰显了体育民生工程的重要性。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的代表时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也阐释了体育梦的内涵。体育梦就是体育强国梦,这不但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与贡献,更是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是体育工作所奏出的和谐音符与最强音。

4 寻梦路

4.1 困惑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政策执行力的提高。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2005年与1995年相比,其柔韧性、爆发力、耐力、肌力、肺活量方面都呈下降趋势。从中、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及两国学生三项体能(立定跳远、握力、50m跑)测试中,除个别年龄段,均不如日本。2010年调研公告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多年下滑的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出现反弹。调查分析也表明我国35~49岁的成年人有80%处于亚健康状态,1.6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患高血脂,2.6亿人超重,国民身体技能综合指数下降10%。学生体弱,未来何为?民体不强,国强何在?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现实引起了国人的堪忧,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对该问题的讨论。学者撰文把此责归咎于体育管理部门太过于重视竞技体育,淡化了群众体育。诚然,在相当一段时间,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把主要的财力、人力投入到了竞技体育领域之中,这也是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过程中扩大国际影响的突破口,也是从体育领域去释放国人百年积弱心理的需要,是特定时代的要求。从竞技体育的结构来看,包含了选材、运动训练、管理和运动竞赛。当今时代,观赏体育比赛已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之一,而且,一些热衷者更是为其所喜爱的运动项目而痴迷和疯狂。可见,人们生活中离不开体育赛事,体育赛事不但发挥了人们调节心理、娱乐身心,及其教育的功效,同时又对人们的体育行为起着积极的促动作用。把竞技体育看成封闭、独立的系统显然是错误的,这和体育内涵与外延的误读有着较大的关联。长期没有解决的体育分类问题,把竞技体育和人们的体育休闲行为割裂开来。体育强国梦,不能没有竞技体育,关键问题是发展什么样的竞技体育?怎样发展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如何协调发展?

4.2 寻梦断想

2014年2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会谈时指出,中国的体育事业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习主席的一番话意义深刻,进一步指明了中国体育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目标。在竞技体育方面,除了在项目布局与管理上分类指导外,还要进行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进行行政体制改革,该交给市场决不捧在手里,应和大局改革相呼应。在体制确立后,完善相关的运行机制,避免老虎和苍蝇的侵蚀。完善竞赛市场,充分体现奥林匹克的宗旨,传递正能量,否则就会对习近平主席关于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功能的诠释在实践中打了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体育事业要从娃娃抓起,这不应该仅局限在竞技体育领域,全民健身事业也同样要从娃娃抓起,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用在体育事业发展上再合适不过了。从娃娃抓起,就是要让娃娃喜欢上体育,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才能让其在生命的旅途中自觉投入到体育生活中来,让体育成为其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从草根做起,从玩开始,这正如于光远先生所言的“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

曾几何,足球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已成为了世界第一运动。国人也希望自己的足球也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但却一次次的感伤、失望,甚至达到了愤怒。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众多足球王国成功的经验。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提出来中国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但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足球仍然没有起色,问题出在哪里值得深思。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较为系统地贯彻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一思想,也给关心中国足球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关心足球的人们期盼这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见成效,否则,再过一个30年,中国足球就真的伤不起了。规范化的校园足球建设固然重要,但是,仍需把培养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放在首位。巴西、荷兰等足球强国,不仅在校园内强化足球教学,而且在社区范围内给予了青少年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不能只停留在选拔式的训练,应在节假日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应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同时,加强学区与社区的互动,让孩子的身边有玩足球的条件,这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足球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足球的运动去教育青少年,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成长。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设安全性高、可移动的小型足球活动场所,让学生在玩中去体验足球的乐趣、体会玩的技术、享受足球的快乐。

5 实现中国体育梦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要实现中国的体育梦,要从中国社会发展、提升的宏观层面上和微观运行上,把握其状况。

首先是从宏观上要使社会生活的主体,即政府和人民群众,对中国梦的内涵、结构、特点、功能、要求等等有全方位的清醒的深刻的认知,否则有关中国梦的问题会无从谈起。这就是说,对中国梦的认知,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背景、社会发展、社会提升,社会功能的要求,这是认知和把握中国体育梦的前提和基础、表明体育梦与中国梦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次是从微观上,要使社会生活主体去实践有关中国梦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有关体育梦的问题。中国体育梦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要求,需要社会生活主体去自觉地积极地实践,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就是这一具体实践的体现。

此外是要使中国梦和体育梦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上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生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提升中。

当然,在谈到梦的问题上,必须要注意实现中国梦体育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中国梦和体育梦的关系。中国梦是体育梦的前提和基础,体育梦是中国梦的实践、发展、提升的过程。

(二)要处理好实现梦的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就要求实现中国体育梦,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现实出发,从中国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出发。

(三)要处理好人和物的关系,这就要求社会生活主体人民实现中国体育梦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对发展体育的条件关键在于主体的创新、创造、从全局出发,就会无往而不胜。

(四)要对中国的体育梦有全方位的认知和把握,对中国体育梦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它的状况、目标、要求、特点、功能都有深刻的认知。从国人百年以来的体育梦到当今的现实,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发展、提升过程,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很值得人们去总结和深思的。所以,炎黄子孙必须审视,没有历史就没有今天,今天是历史的延续,中华民族的子孙,当前赴后继,奋力向前。

6 结束语

中国这只已经醒了的狮子以巨狮的形象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现正伴随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建设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并非是一对矛盾,而是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只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体育强国梦就指日可待了。

[1]2014-02-07新华网

[2]徐显强.云南乱象——跳水“0分门”下的潜规则[N].南方都市报,2011-10-22

[3]于光远,马惠娣.关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

猜你喜欢
强国竞技足球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