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2014-12-09 09:05张砾月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眼力射箭基本功

张砾月

教材简析: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原文见《列子·汤问》。《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下功夫练了眼力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课文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人手,同时也说明了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以及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是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引发质疑

1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学生齐读课题。(“纪”在读中国姓氏时应读三声ji,昌是由两个日组成,上面的写小一点,下面的写大一点,要写扁一些。)

2 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预设: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3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读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盎然地去主动读通、读懂文本,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学课文。概括内容

1 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要求:(1)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分自然段读,相互正音。

2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1)谁干什么?(2)他是怎样干的?(3)结果如何?(指导学生完整表达。)(预设:纪昌学习射箭,飞卫让纪昌先练眼力,纪昌按照飞卫的要求,练成了盯住目标不眨眼和把极小东西看大的本领。纪昌最终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 思考:纪昌是怎样学射箭的?(根据读文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用问题连接法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突出品质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2、3自然段。)

2 回答问题。课文写纪昌学射,为什么大部分内容在写他练眼力?(让学生理解练基本功对于学习一门技艺的重要性。)

3 品读重点词句,理解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

(1)“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随文识字:“妻”字书写时应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字左半部分不是“束”。)

(2)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i)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4 创设朗读情境,感悟课文。讲述纪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练习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 分组朗读。一组读如何练习,一组读练习的成效。(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纪昌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品质。)

6 回答问题。纪昌在你眼中是_个怎样的人?(预设:做事专注,聚精会神的人。)

【设计意图】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发展的结合点。抓住重点词,咬文嚼句,在人情入境的反复品读中,让学生感悟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使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感悟得到同步提升。

四、体会寓意,拓展延伸

1 讨论:(1)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需要具备哪些素质?(2)在学习生活中如果要学习一门技艺,应该怎么做?(预设: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基本功开始:做事要有恒心、毅力。)

2 总结: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3 推荐阅读。《纪昌学射》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一书,书中还有我们熟悉的“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愚公移山”等故事,大家可以在课后读一读《列子·汤问》这本书。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谈感受,可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将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眼力射箭基本功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两支箭
学射箭
眼力大搜索
考眼力
考眼力
射箭游戏
眼力小侦探
跳跳龙失踪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