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军转改革让安置更“阳光”

2014-12-09 14:35
当代陕西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军转阳光单位

文/张 帆(本刊记者)

陕西军转改革让安置更“阳光”

文/张 帆(本刊记者)

功绩制排名选岗,公平公开,从制度和程序上防止以权谋私,让权力入笼,促进了在全社会树立讲资历更讲贡献、重考试更重表现的良好用人导向。

对于正团职军转干部方勇来说,2014年10月28日注定令他难忘。这天上午8点半,在众人瞩目下,方勇第一个走上陕西大会堂主席台,登记、选岗、签字、捺印……1分钟便从备选名单里的62个省直部门中选定自己心仪的单位。

几乎同步,方勇的名字便出现在台子中央大屏幕上“省纪委”一栏,意味着该职位已经有“主”。此时,方勇长舒一口气,隐藏心底的担忧消失了:“转业不求人这个愿望终于实现!”

当天,和方勇一样,558名团职、营职及技术干部,通过“2014年省直部门(单位)军转干部功绩制排名选岗会”,选定了自己的转业单位。这背后折射出陕西践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决心和行动力。

今年起,我省对省直单位接收军转干部首次实行量化考核、功绩制排名选岗安置,加大政策向功臣模范、艰苦边远地区、特殊岗位、基层一线转业干部的倾斜力度,初步形成“背景硬不如军功章硬,关系大不如贡献大”的安置导向。

制度倒逼权力入“笼”

陕西是兵源大省,也是军转安置大省。每年一到转业季,总能在各厅局单位门前看见一道独特的“风景”:军转干部“夹着包包到处跑”。

“转业意味着二次就业,关乎着军转干部的后半生,不得不早作打算。”方勇坦言,按照习惯思维,也曾动过“找人”的念头,即使顶着一等战功的光环,但能否顺利安置到理想单位,仍未可知。“不确定因素太多,虽然论功绩我排名靠前,但能选的单位少,如果进入双选环节没有单位选我,就只剩被动地保底分配了。”

客观看,近年来在地方编制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我省安置军转干部的力度并不弱:即使肩负西北五省60%军转安置重任,仍然能将绝大多数军转干部安置在公务员或参公岗位,比较有效地达到部队、地方和转业干部三方满意,也获得国家和大军区的认可表彰。但是,原有安置方式也存在着活动余地大、不确定因素多等不足之处。比如,非现场公开选岗,是否私下预留岗位,存在监督难;“双选”中,选择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且每个单位标准不一,有失公平;当好单位只有一个时,如何分派,缺乏量化“标尺”。另外,旧功绩制选岗仅限少数功臣模范,且选择范围窄,保底分配多是“冷衙门”,让军转干部倍感无奈,托关系、找熟人成了最“靠谱”的办法,也为腐败滋生提供了“温床”。

6月23日上午,省委书记赵正永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提出军转安置要“面向公检法司政法系统、面向执法监管系统、面向公益事业类,加强基层一线”,为我省今后的军转工作指明方向。

“针对问题,省上决定在国家总的改革框架内,对军转安置进行改革。”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军转安置工作小组组长江泽林多次强调:“不仅要坚决改、彻底改,而且要规范化、制度化,坚决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作为一个单项工作,很少出现由省委书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的情况,足见省上对此次改革的重视。”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军转办主任史新喜介绍说,按照指示精神,将往年按编制比例下达计划调整为突出重点、实行分类安置,政法系统、执法监管系统和公益事业类安置计划较去年分别增加63名、44名和24名,并决定对省直单位接收军转干部统一实施量化考核、功绩制排名、现场选岗。

8月22日,由省军转办大改10多次的一套全新安置政策经省委常委会审定通过。按照正团职、副团职、营职以下(含专业技术干部)三个职级编制省直单位接收安置计划,依据在部队服役期间的立功受奖、军龄、任职及年限、学历、艰苦边远地区或从事特殊工作年限等内容考核计分,其中团职干部直接依分排名,营职以下干部按“考试+考核”总分排名,最终各职级干部分别按照分数高低依次选岗。若放弃选岗,以后地方原则上不再安置,如果列入第二年转业安置的,在最后总分中扣减7分后按功绩制排名选岗。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谁也不用找,找谁都没用’!”军转干部程伟一没背景,二没后台,自去年年底确定转业,就遵照“前辈”嘱咐,早早印制了30多份精美的自荐书,准备到省上各大部门“推销”自己,结果全都没用上。“几乎所有的省直厅局单位都在计划范围内,每人分数是多少、排到啥位置、能选啥单位,大伙心里都是明明白白一本账。”

改革释放积极信号

选岗只有短短几分钟,但选择的基础却要延伸到军转干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部队表现。

“以前部队表现只体现在简历上,能否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是个未知数,现在竟成为决定安置好坏的主导因素之一。”曾在新疆哈密地区服役24年的吕宏军,起初总担心在边远艰苦地区待久了,回来后不认识人,安置得不好,最终这次也轻松选到了满意单位。在他看来,路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的边远艰苦地区不仅生活困难,而且作为军人,经常要执行平叛平暴任务,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这次能把政策向功臣模范、艰苦边远地区、服役时间长、特殊岗位的转业干部倾斜,将部队表现作为打分依据,不仅让军转干部感到安慰,更让现役军人感到安心!”

和吕宏军一样受益的,还有副营职干部王乐璋。他告诉记者,营职干部以前只有考试过线,才能选公务员或参公岗位,如今打破了岗位限制,公务员、参公和事业岗位随便选。“没想到我的总分竟然和其他两名干部一模一样,这意味着谁先选岗,谁就多出两个挑选余地。”王乐璋说,最终因为他的服役时间在三个人中最长,按照政策优先选岗。

据了解,在考核计分中,军转干部荣获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或全国和省部级荣誉称号以及荣立一等功的直接排名。若排名相等,则依据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年限、军龄、任职时间、学历和年龄次序排列名次。

“一套好的安置政策,不仅着眼于当下,更着眼于未来。”省军区转业办主任张海山认为,新政不仅影响着今年558名省直军转干部,更向所有现役军人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在部队,尤其是边远艰苦地区,只要踏实肯干、立功受奖,转业安置自然水到渠成。

“不仅全程录像,还特别邀请新闻媒体全程报道。这阵势,绝对让‘条子多’‘招呼多’等不正之风‘见光死’!”虽然下午才轮到营职干部选岗,但正营职干部杜炜还是一大早就赶到现场,提前积累经验。

他告诉记者,会场外,公示板上悉数公布着各职级军转干部的分值排名和安置计划;会场内,大屏幕上哪些单位已选、哪些单位可选一目了然;候选席上,除了军转干部,还有陪同的家属、助阵的战

论功打分排名、信息公开透明、现场自主选岗、媒体全程报道,近日举行的我省2014年军转干部选岗会使军转安置这项曾经“活动余地大、不确定因素多”的工作重回公开、公平、公正的“主干道”。

这是把权力关进制度之笼的创新之举。

其创新,一在制度之笼的刚性,没有弹性,没有变通,没有特殊和例外,全部用人单位、岗位一张榜单向所有军转干部公开,晾晒于阳光之下;二在其标尺之公平,军功、军龄、年限、学历,一把尺子量到底,使人人都有一本明白账;三则在于其结果之公正,先选岗者理直气壮坦坦荡荡,后选岗者心平气和心服口服,实现了以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堵人情、堵后门、堵关系,收到了用人单位、军转干部和部队“三满意”的良好效果。

不但如此,这种转业安置新政,还树立起“不比关系比贡献”的鲜明导向。导向从来不是个小问题,导向出现了偏差,其涣散人心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导向正确了,其凝聚和焕发出来的正能量也是以几何倍数增加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树立起正确的政策导向,传递出明白无误的积极信号,对陕西这样一个军转安置大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转业不求人”,“谁也不用找,找谁都没用”,军转干部的切身体会是对这项创新举措最有力的肯定。友,大家目光齐刷刷盯着大屏幕,时刻关注着单位变化。

实际上,各职级军转干部的分值排名和安置计划已多次在省人社厅官网、省军区、武警陕西总队等地公示,不仅方便军转干部本人核对,也有利于彼此间的互相监督。

“目的只有一个,让军转安置全程透明,重回公开、公平、公正的主干道。”省人社厅厅长翟四虎表示,改革的初衷就是要从根子上杜绝写条子、找门子等人情关系的干扰,遏制钻空子、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的蔓延,纠正“有贡献不如有关系”的错误认知。

公平公正是军转改革首选

对于新政的效果,史新喜总结为三点:干部安心等候安置的多了,四处找关系的少了;单位积极接收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各方满意度高了,埋怨情绪少了。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与改革研究所所长王彩梅教授认为,军转新政是以深化改革来解决公平问题的一次积极实践,从制度和程序上防止以权谋私,促进了在全社会树立讲资历更讲贡献、重考试更重表现的良性用人导向,为我省各级政府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提供了范式。“改革不是最终结果,而是手段、是过程,不断总结完善军转安置政策和制度是关键。”

11月3日下午2点半,方勇和其他团职干部代表一起来到省政府大院,参加江泽林副省长召开的座谈会,像这样的座谈会已经召开了三次。

“不仅要听取排名靠前的干部意见,更要听取排名靠后的干部意见。”省人社厅军官安置处处长、省军转办副主任李俊春介绍说,为了及时总结和完善政策,省上曾多次召集军转安置工作相关部门谈情况、提要求,也分别召集不同兵种、职级军转干部座谈,征求意见。

猜你喜欢
军转阳光单位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重庆成立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发展分盟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走在阳光路上
莆田市进一步完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机制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