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多见面,常联系”增进干群亲近感

2014-12-09 14:35
当代陕西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上门见面干部

文/欣 然(本刊记者)

岚皋“多见面,常联系”增进干群亲近感

文/欣 然(本刊记者)

见面还是打电话,看似方法问题,实际是与群众的感情问题。效果也有差异,“面对面”具备零距离的亲近感。

“多见面、常联系”,这一朴实的口头语正成为岚皋县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方法。

从去年开始,岚皋县提出强化干部走村串户的“老办法”,跟群众面对面“老传统”以及跟群众打成一片“老作风”,在全县建立“多见面、常联系”群众工作体系,采取“一名干部都不少,一户群众都不漏”的联户机制,推行分类联户、精准帮扶、代理代办、民主监督、规定最低次数等措施,促使干群之间见面经常性、联系不间断、感情无隔阂。

不让干部群众“失联”

对于县乡干部来说,“多见面”就是要多下村、多上门、多交流。

岚皋山大人稀,近些年随着乡镇越合并越大,山区村民离政府越来越远,办事很不方便。为此,岚皋县在一些中心村设立了若干服务站,派驻乡镇干部值守。这个机构,实际是镇上的派出机构,值守干部可以说是“百事通”“万金油”,负责给群众代理代办的低保评定、证件补办、一卡通办理,还要时常看望贫困老人、上门调解邻里纠纷等等,凡是群众所需都是他们的服务范围。

位于联合村的金淌服务站,驻地在原金淌乡政府所在地。周边共有4个村800户2400多人。主任陈元国,是镇计生办主任兼联合村党支部书记,专职办事员是镇财政所干部杨民喻,她吃住都在村上,遇到汛期等特殊情况,24小时值班。

今年9月9日晚上12点,联合村一位矿老板有了第三者,住在外地的妻子带了一面包车的混混回来闹事,老公吓得跑到服务站寻求保护,陈元国和杨民喻分头做工作,把老公安排到一家,把老婆安排在另一家,出面镇住那一车混混。事后回想,要是没人出面,当晚肯定要出大事。

在群众心里,有政府的人常驻这里,政府就在这里,就有了主事的人。

前不久,联合四组田姓村民因矿难受伤,获赔94万元,送回家时几乎失忆,家里大人小孩都不认识,而其妻动了“拿钱走人”的念头,在家要掌控赔偿款。服务站发现这一苗头后,多次上门与他家人、亲戚协商:这笔钱存在丈夫名下,首先用于治病,日常支出由田的哥哥监护。至于清醒后如何支配,由夫妻共同协商。这办法避免了“人走钱空”的结局。

人越走越亲。县镇干部在走村串户中拉近感情,掌握民意,解决民需,为群众增收出了不少好主意,想了很多好办法。

石门镇芙蓉村陈益顺2010年开始种烤烟,家里已有3座烤烟炉,可以烘烤60亩烟叶,但老陈年年卖烟的收入都抵不住买烟叶的账。镇干部彦加东原本是一名村支书,有17年务烟经验,他到陈益顺家后发现,陈家种烟之所以又劳累又贴本,主要是既种烟又烤烟,种烟没时间管,烟叶七长八短质量差,而烤烟技术又不过关,烟叶成色差,卖不上价。

在彦加东“保一头丢一头”的建议下,老陈今年只烤不种,老彦也是隔几天就上门,第一轮烤烟进炉时索性住在陈家。今年秋烟开秤,陈益顺家卖烟1.8万斤,因为质量提升每斤烟叶比原来多卖3元多钱,这一季就多挣5万多元。

在干部包户过程中还有一些趣闻:去年腊月二十三,身患截瘫的田垭村曾正兵家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来人对他家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说是镇干部,要帮他申请救助。曾正兵心里打了个问号,是不是遇到了骗子?

“我截瘫后多年没出过门,镇里人一个不认识。也曾经遇到几次骗子,说是帮我治病,实际上是坑我的钱。”曾正兵难免产生怀疑。

曾正兵对来人爱理不理,没有好言好语,喊着母亲把来人赶走。结果母亲来一看,原来是金淌服务站的干部谢吉奎,是上门帮他们申请民政救助金的。

之前,谢吉奎从村干部口中得知他家的情况,不声不响地给他家申请到10000元救助金,那天是事情确定下来以后,特地来帮忙办手续的。

谈到被当成骗子的经历,谢吉奎多少有些歉疚:这说明我们跟群众太生疏了,今后再不跟群众多见面,这类误会会很多,误解也会很多。

“家里来了镇干部”,真让那些困难家庭多了一些依靠,就像多了一个人手。

现在,群众家里大小事都有干部帮忙。比如田垭三组汪厚阳搬家时弄丢了宅基地使用证,镇干部帮他登报、填表、还带他去照相;谁把一卡通的密码忘了,要带他本人到信用社重设密码;谁的医疗票据丢了,要到医院去复印;谁卖了烤烟,钱打在银行卡上,本人不识字不会用卡,镇村干部就帮他取钱;谁家老人卧床不起,就有乡村干部轮流上门照看。

这些事看似鸡毛蒜皮,却都能暖热群众的心。随着“多见面、常联系”的深入,干部服务群众范围越来越宽,干群感情越走越亲。

不让特殊群体“失落”

在岚皋县“常见面、多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中,有三类群众受到格外关注:一是特困人口,二是留守儿童,三是老弱病残。实际上,现在农村长期在家的群众主体,也是这些人。一定程度上说,解决好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就解决了当前农村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在“多见面、常联系”中,岚皋县采取分类帮扶的办法,安排卫生、教育部门干部对应联系,给予他们“特殊关怀”。

在岚皋县城关初中,校长邹文庚介绍:全校33个班2100名学生,1/3家在农村,5名残障,9名孤儿,77名家庭特困,124名单亲家庭,182名留守儿童。他们身上,不同程度上出现情绪低落、成绩下降、性格孤僻等问题。

为了消除这些孩子心里的阴影,留守儿童进校即明确一位“妈妈”,给每名孩子制订一套心理疏导和学业辅导方案。在校园内,老师们有一些办法,例如校外活动多动员,课堂多提问,下课多谈心,放学多看望,假期多上门。甚至还包括“记住每个孩子的生日”“孩子完成作业时,上前抚摸一下头”这样一些细节。

山区学校寄宿生多,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家的感觉,班主任一周进宿舍2-4次,每月情感疏导一次,每学期到家慰问一次。前不久,学校给宿舍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装饰了墙壁、统一添置了床单、床罩、脸盆架、晾衣架,使每间宿舍都美观、整洁。

副校长邱剑波夫妻俩都是老师,他负责照看的学生姓余,7岁时爸爸车祸去世,母亲出走,一直跟奶奶相依为命。邱副校长平时就把孩子带回家,夫妻视其如女儿,学习上不给她施压,精神上给她鼓励,现在这孩子阳光、乐观、好学,身上根本看不到孤儿的那种孤僻。

邹文庚说,好多现在上了高中的学生,还常常回到初中时学校的“妈妈”家来住。

《当代陕西》在岚皋县滔河、蔺河、官元等镇的镇村中小学采访时了解到,岚皋县的特困学生,除过享受蛋奶工程外,上学几乎是零费用。

留守老人和病残群众也是干部重点操心的人。他们有的年老体弱、易生病,而身边又没人照料;有的常年忍受病痛的折磨,还造成家庭因病致贫。在推行“多见面、常联系”中,岚皋县卫生系统担起照看、照管这些群众的担子,医生们重回“赤脚医生时代”,背起药箱走村串户,走进那些老弱病残的家庭。

滔河镇是临近岚皋县城的一个镇,全镇有老弱病残人口105人,包括65位高龄老人,79个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26个精神病患者。为此,镇中心卫生院把28名医生分为5个医师团,按照“一人一方案”的办法实行分类帮扶,定期上门体检诊断、健康指导、病情跟踪。

在山区农村,有不少人信神不信医,生病就硬挺。同心村王国章患有高血压,但他人老实、性子倔,不吃药不打针,一犯病就上床。医生几次上门给他送药都被他大骂一顿,前几天院长亲自登门:“你吃三顿药,保你能下床”,他才半信半疑服用三次降压药后,一下子见效了,很快地能下地干活,从此在门上碰到来村的医生热情得不得了。

定期上门看望老弱病残,还要正常接诊,的确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岚皋县、镇医院的医生们并没有推辞。官元镇卫生院院长说,“我们就是要通过贴心照顾让他们减少病痛,赢得老百姓的心。”

不让优良作风“失色”

在干群“多见面、常联系”中,“干部”包括所有“公家人”,都在联户帮扶的范围。

为了方便群众,岚皋县党政机关推行了“三级便民”,即县政务大厅实行一门受理、接件领办、内部运作、限时办结,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村级便民服务室则实行镇干部坐班,中心站全天值守,群众办事前后都有干部代为跑腿,方便了不少。

在教育、卫生、公安、食品、检疫、工商、税务系统,这些“只管一行”的部门过去联系群众,除过业务范围之外最多是搞一点“送××下乡”之类的活动,平常跟普通群众见面少。这一次,这些单位的干部也站到分类帮扶、精准帮扶的前台。

岚皋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唐承毅说,因为检察机关独立办案,几乎是“不办案不下乡”,去了反倒觉得怪怪的。而办案办案,人都办麻木了,眼里只有案卷没有人。

实行“多见面、常联系”以来,检察院实行检察官包户,开展案件回访和精准扶贫,在跟老百姓打交道中跳出小圈子,增强群众观。今年,县检察院探索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工作机制,将物质救助与心理安抚结合,救助刑事被害人47人。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受贿被抓后,家里三个小孩失学,干警们一边严格执法,一边柔性关怀他的家人,帮助孩子重返学校。

“干部代访、干部陪访”,这也是岚皋县“多见面、常联系”中的一项独特措施。

对于群众上访,岚皋县疏而不堵、帮而不截,把它纳入群众与政府的正常沟通交流渠道,当群众遇到问题想上访,联户干部就采取“小事代替访、大事陪着访”的办法,不仅减少冲突,而且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很多官民矛盾化解在始发阶段。

记者在岚皋采访期间,多次听到“烂村”变先进、缠访户成了带头人的故事。和平村过去周周都有上访、年年不变样,今年经过支部改选、镇干部帮扶之后,村民消除了误解、平复了怨气,不仅没有一起信访,还栽种了魔芋、烤烟、泡桐、核桃1000多亩。蔺河镇党员祁宏寿,14年前因为洪灾造成公路垮塌毁了他家的树,虽然损失不大,但是当年村干部答复时话不投机受了气,所以村里的大小事处处唱反调,今年镇村干部摸准他其实不在乎赔偿款多少、而是心不平气不顺的症结,多次登门跟他沟通,帮他解开心里疙瘩,他在党支部组织发展烤烟、山药、百合以及修路时跑前跑后,处处带头,群众说他是“又回到了党员的样子”。

“走得勤,才能交情深;走得近,才能一条心。”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接受采访时说,“与群众面对面,是党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们觉察到,县乡干部开展工作有电话遥控的倾向,怕下乡、不到户,跟群众见面少、语言短、交情浅、隔膜多。为此,我们从推行与群众面对面这个老传统做起,要求干部勤动腿、勤动嘴,跟群众多见面、多交心,就是要通过见面消除隔膜,通过联系增进感情。可以说,这是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工作方法的返璞归真。”

猜你喜欢
上门见面干部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瓜果时间长 上门收购忙
瓜果时间长 上门收购忙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秀逗蘑菇村
不能见面
你好,春天
在钟塔见面
生意上门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