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冷落那曾被遗忘的“角落”

2014-12-09 07:55方含喜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角落品德课思想品德

方含喜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将这一主渠道发挥出应有的德育内化功能,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灵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引人入胜的导语设计,生动形象的情景演示,趣味盎然的活动教学,温馨和谐的师生互动,各环节环环相扣,精彩纷呈,使思想品德课展现出全新的面貌。但在欣赏这些美轮美奂的课堂教学时,笔者也有些许遗憾:很少有教师关注课堂作业,或者说很少有教师将课堂作业摆放到其应有的位置。这是个别案例,还是思想品德课中的普遍现象?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会同教研组编制了《思想品德课作业情况问卷调查》,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有关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与分析

1.作业地位边缘化。

调查显示,分别有83.87%、72.61%、70.79%的学生在数学、科学和英语学科上所花时间较多,而在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学科上所花时间较多的学生总共只占到10.34%。这说明学科间作业布置严重不均,缺乏统一的协调安排。

从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语文,有49.29%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调查显示,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与语文学科不相上下,足可相媲美,但学生能主动完成思想品德作业的只占13.15%,远远低于语文学科。由此可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作业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思想品德学科地位严重边缘化。

2.作业形式机械化。

调查显示,96.92%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思想品德作业的形式主要是书面作业,无非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等,模式固定机械,单调乏味,难以激起学习兴趣。恰恰相反,91.78%的学生最感兴趣的实践类作业,如社会调查、演讲等,却很少实施。

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业形式很单一,书面作业占大部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作业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弱化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忽视了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严重地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作业功能单一化。

当前思想品德作业重知轻能、思维度低的现象非常明显。从调查统计来看,89.72%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思想品德作业功能单一,注重对课堂知识的再认和记忆,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

二、反思与回应

由调查分析可知,作业形式单一机械、书面作业重知轻能、思维度低的现象非常明显,无法准确地认定学生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情感与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品德课作业的现状,充分发挥作业对学生发展和思想品德学科的促进作用。

其实,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现实的情况是:思想品德学科不是缺少作业'而是呼唤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作业。打造灵动的课堂需要精心布置的作业作支撑。以作业对学生学习成长的不同作用为标准,将作业划分为常规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三种类型。我们可以尝试以激趣为驱动力,对思想品德作业实行梯级开发。

1.常规性作业趣味化。

常规性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最为紧密,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查,具有基础性地位。假如处理不好,常规性作业很容易与课堂知识机械重复,从而走进“炒剩饭”的窠臼中,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常规性作业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内容上开发出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兴趣和程度的作业;形式上力求创新,开发出新颖别致的作业形式。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研究学生,以趣味化为抓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辅之以恰到好处的作业,因材施教。

(1)课前预习置疑。课前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课前有效预习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课前预习作业的开发,就是作业的前置,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重要方法。但预习不是信马由缰,没有目的地看书;也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有效果;而应目标明确,带着问题看书学习,有鲜明的指向性。

(2)课后梳理成网。一课或一单元学完后,如果指导学生以核心概念为中心,以逻辑关系为主线,形成概念群,可以达到“提起概念一条线,带动知识一大片”的效果。直观、系统的概念梳理为学生的学习修建了“引水渠”,渠道畅通,泉水汩汩,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右图是一学生学习《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人教版七年级)后,以“挫折”为中心建构的知识树。

从“挫折”这棵树的树根出发,沿着不同的“枝干”追溯,寻觅到了挫折的根源,认识到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还找到了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挫折”这棵知识树为我们编织了这节课的知识网络,学生有了这张网,就可以对教材内容做到条理清晰,铭记于心。

2.拓展性作业校本化。

常规陛作业的有效开发,使我们学习完一课后,概念清楚,结构清晰,重难点有所突破。此时,教师布置给学生的拓展性作业就不应把重点放在课本基础知识的简单梳理、罗列,以及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上。重点应放在哪里呢?我们应立足学情,开发出适合学生的校本化拓展性作业。以下是我们学科组编制的一份《拓展性作业学习单》(节选):

例:“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光皎洁,爱正慢慢地升起。”

这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周月华、艾起的颁奖词。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从卫校毕业的周月华凭着自己的执着,右肩挎药箱,左肩杵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为乡亲看病。其间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想而知,但同时也获得乡亲的尊敬。

材料告诉我们 ( )

A.意志坚定者不易满足,很难获得成功

B.半途而废者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c.放弃者不能坚持到底,结果一事无成

D.挑战者不达目的不罢休,享受到真正的人生幸福与乐趣

拓展性作业实施效果较好,总结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1)立足生活——校本作业的支点。思想品德课要立足于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联系。拓展性作业设计应源于现实生活,使思品生活化,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思品,生活离不开思品。

(2)关注热点——校本作业的亮点。将时事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不是理论说教,而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关注热点时事,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也是亮点,可以说没有时事教育的课不是思想品德课。

(3)培养思维——校本作业的核心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思想、有思维、会学习的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善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善于归纳出问题所在,又要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很难达到上述目标。拓展性作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发展性作业多元化。

发展性作业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实践性,又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业。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属性,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基础。因此,思想品德课的作业要向社会实践开放,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性作业形式多样,如评说新闻、社会小调查、讲故事、小论文、演讲比赛等。其性质相同,都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其宗旨相似,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思想得以交流,情感得以升华。

发展性作业形式多样,不是面面俱到,全部采用,也不是每节课都采用。至于采取哪种形式,何时采用,要因情况而定。比方说一个单元或主题探究结束后进行发展性作业开发比较合适。

发展性作业多元化既包括作业形式多元化,也包括评价多元化。不进行评价的作业是流于形式的作秀。发展性作业最大的特点是过程是开放的,关注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对发展性作业的评价也应采取多元化评价,如注重过程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常规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是三类不同的作业,性质不同,作用相异,不可相互取代。我们可以用一个圆锥体来表示上述三类作业的关系,以及三类作业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如图,以课程为中心,以作业与课程关系的紧密程度为标准,从内到外依次为常规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每一类作业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形成,但只有这三类作业有机组合,形成合力,才能最有效地培育出一方富饶的沃土,托起学生生命成长的一片蓝天。

猜你喜欢
角落品德课思想品德
我多想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休憩的角落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选对绿植 角落也有春天
让教育之花开遍每个角落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