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精神永远激励着我——怀念我的外公刘剑鸣

2014-12-11 12:56文丨张寅编辑丨安东邮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台声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台胞黄埔军校同学会

文丨张寅 编辑丨安东 邮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海峡两岸都以各种方式纪念着这一特殊的日子。当我翻看海峡两岸关于黄埔建校90周年的新闻报道时想起了我的外公。作为黄埔18期同学的他,若能看到此情此景,想必也会激动而欣慰吧。然而,我知道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去年8月22日,我的外公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但眼前还时常浮现出他在世时讲起黄埔精神时的激昂神情,耳畔似乎也回荡着他和蔼亲切的声音……

我的外公刘剑鸣是黄埔军校18期同学,曾担任江苏省黄埔同学会常务理事、常州黄埔同学会负责人。记得小时候,我常常依偎在外公膝下,听他讲对我来说是如此遥远、对他却依旧历历在目的往事。在那些岁月中,我知道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也感受着面对国家危亡时,外公他们那代人身上所肩负的责任。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笼罩着苏北平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让时年19岁的外公投笔从戎进入了黄埔军校18期步科第六中队。尽管当时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学习任务繁重,但我能从外公的讲述中感受到他们那代黄埔青年心中所坚持的信念: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解放。

1947年对于外公而言,无疑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年5月,他随远房亲戚来到台湾,在朋友的推荐下担任来台的国民革命军第21军司令部中尉副官。那时震惊中外的“二·二八”起义被血腥镇压后,全台风声鹤唳。外公说看到国民党在台腐败无能、人民苦不堪言、同胞间隔阂相残令他心情苦闷。也就在那时,外公认识了我的外婆李慧英。原来那时外公朋友的友人辗转托付他帮忙营救因“二·二八”被捕的台籍学生,朋友的那位友人正是我的外婆,两人因此结缘。也正是在台湾的日子,外公深深地感觉到国民革命军背离了黄埔精神。1948年初,外公随部队调防苏北,外婆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选择了一同来到大陆。此后的年月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外婆和外公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回到大陆后,外公愈发看清了早已人心尽失的国民党昏庸本质,为践行黄埔精神,他最终选择了“反帝倒蒋救中国”。1949年6月,外公正式加入人民解放军,为建立新中国而奉献。

外公在世时,常常和我讲起影响了他一生的黄埔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他走过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令他曾在痛苦的深渊中坚定信念。在外公的言传身教之下,黄埔精神也同样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激励着我奋发向上。我还记得小时候参加五城市乒乓球友谊选拔赛,尽管我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却还是意外地落选了,当时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外公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摸着我的头问清缘由后对我说,“不要哭,这次失败没有关系,下次加倍努力争取拿第一,男子汉要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努力拼搏”。外公的这句话,我一直默默地记在心里。经过半年不懈努力地训练,终于在江苏省十四届乒乓球选拔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作为常州市代表参加了比赛。现在回想起来,外公当时对我的教诲不就是在传递黄埔不屈不挠的精神吗?还记得大学毕业即将参加工作的前夕,外公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作为台胞的后代,应该去自己的故乡走一走、看一看,多了解当地的情况,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两岸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2009年8月,我第一次回到了外婆的故乡台湾台中,见到了许多素未谋面的亲人,也结交了不少新朋友。那一次的故乡之行让我获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也深感作为生活在大陆的三代台胞肩头上的重担。想想外公要我去故乡走一走、看一看的良苦用心,不就是期望我继承黄埔爱国统一的精神吗?

去年外公病重期间,他拉着我的手说:“不要忘了你是黄埔后代、台胞后代,要继承黄埔精神,为我们的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虽然外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谆谆教诲却时刻铭记在我心中,黄埔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台胞黄埔军校同学会
台胞宋志平的“田园梦”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浅谈黄埔军校卫生与营养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携手打造女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同学会
妈妈的同学会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
留学同学会之超级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