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联探究

2014-12-11 03:46余皖婉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22期
关键词:助学金独生子女总分

余皖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合肥 230032)

某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联探究

余皖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合肥 230032)

目的: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本科学生施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获不同标准助学金的学生在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部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自尊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高自尊水平。

贫困生 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 自尊

1 引言

高校贫困生,是指在普通高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上学期间无力支付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的学生[1]。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快速发展,贫困生群体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成为研究的焦点,其中主观幸福感又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心理指标,本研究以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探讨社会支持、自尊等因素与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作用机制,从而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维护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帮助策略。

2 研究对象与工具

2.1 研究对象及样本构成

选取合肥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大二学生若干人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180份,回收141份,其中有效问卷14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8%。在141名调查对象中,男生59人,女生82人,独生子女47人,非独生子女94人。

以是否申请、获得助学金为标准,区分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并将被调查者分成两组:获得过助学金的为受助组(贫困大学生),未获得过助学金的为对照组(非贫困大学生)。受助组共有76人,对照组共有65人。

2.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所采取的问卷包括一般统计学资料、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

(1)一般统计学资料:包括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获得过助学金及获得的助学金标准等。(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由Zimit编制,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七点尺度进行评分,总分即为社会支持总分(其中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括4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度越高。(3)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由Rosenberg(1965)编制,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四点尺度进行评分,总分即为自尊总分。得分越高,说明自尊越强。(4)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GWB):由Fazio(1977)编制,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共有18个条目,分为健康担忧、精力、生活满意度和兴趣爱好、心情、情感行为控制、松弛紧张6个维度,总分即为幸福感总分。得分越高,说明幸福感越强。(5)将问卷结果录入Epidata3.1,并使用SPSS for windows 19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差异性对比、相关、回归等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样本构成

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样本总体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总体构成

由表1可知,受助组中,非独生子女比例比对照组要高,说明经济困难的学生中,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较高。

3.2 受助组内差异性分析

3.2.1 人口统计学变量间差异性分析

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为二分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兴趣爱好、情感行为控制、幸福感总分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均为男生高于女生,而在社会支持、自尊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和兴趣爱好、情感行为控制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均为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结果说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受到的家庭关注度更高,也能够从家庭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方面),兴趣爱好相对较多,更能掌控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二者在自尊、幸福感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说明非独生子女同样受到家庭关爱,自尊意识也较强,对生活也有美好的憧憬。

获得不同标准的助学金的学生在自尊总分、情感行为控制方面有显著差异,且都是获得4000元/年助学金的学生(即特困生)最高,获得其他标准助学金的学生得分基本相同。

3.2.2 社会支持与自尊相关分析

对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自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受助组社会支持与自尊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内,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社会支持总分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在三个量表之间,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体均与自尊、幸福感总分均显著正相关,自尊总分与幸福感总分也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度最高。

3.2.3 社会支持、自尊对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对各变量使用强制法,依次建立社会支持对自尊回归、社会支持对幸福感回归、社会支持和自尊对幸福感进行回归等三个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社会支持、自尊对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由表3可知,社会支持可显著预测自尊,也可以单独显著预测幸福感,但当和自尊共同对幸福感进行回归时,预测变得不显著,说明自尊在社会支持和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自尊成为联系社会支持和幸福感的中间桥梁。

3.3 受助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

对受助组、对照组各变量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受助组与对照组在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均为受助组低于对照组,而在朋友支持、自尊总分、幸福感总分方面无显著差异。

表4 受助组、对照组间差异性分析

4 讨论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从人口统计学变量间差异性分析结果来看,男生不论是情感还是行为都更加理性,心胸相对宽阔,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乐趣和爱好,进而找到满足感,幸福指数较高。此外,获得4000元助学金的特困生学生自我要求更高,对自己的期望值也更高,除了学习方面外,也希望能和同学和谐相处。从表2的研究结果来看,社会支持度较高的学生自尊意识和幸福感同样较高,自尊对幸福感有着更加明显的影响,这与佟月华[2],张玲[3]对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可以理解为,自尊意识高的学生,对生活是充满着正面的期望,相信生活会更好,自己也会更加努力。从表3的研究结果来看,在本研究中,自尊是最能影响幸福感的变量。幸福感是个人主观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综合反映,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支持只是外部影响中的一个方面,而自尊则是个人价值观等主观世界的综合体现,对于同样是主观感受的幸福感影响更强也在情理之中你,这也符合哲学上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论断。从表4的研究结果来看,对照组的家庭支持度和社会支持度较高,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朋友主要是同学,同学之间能在经济上给予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二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自尊、幸福感方面二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这与一般的观念、以往的大部分研究均有不同[4],该分析结果说明,申请并获得助学金的学生自己并不觉得低人一等甚至否定自我,而是认为自己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说明贫困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在逐步提高。

5 结语

(1)社会支持对自尊、幸福感分别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和预测作用,增加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意识和幸福感。高校除助学金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力度,如拓展勤工俭学的范围,增加岗位,提高补贴标准等;另外,建立完善的保障设施和制度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校医院、图书馆、食堂等服务支撑机构,设立各种帮扶和大病救助制度等,对于保证学生安心学习、便利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对学生自尊的引导。自尊是影响幸福感非常重要的因素(本研究中的预测值达到0.859且显著),自尊意识高意味着对自我评价高、对学习和生活的期望值高,认为生活是美好的,会想法设法为之而努力。高校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且适度的自尊意识,重点是帮助对学习、生活有较多负面看法和观点的学生,采取高校支持、辅导员引导、同学沟通等多种层次的交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逐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正面自尊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指数。

[1] 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佟月华.低收入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4):294一295.

[3] 张玲.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万煌.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余皖婉(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助学金独生子女总分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