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新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

2014-12-11 01:52胡仁梅黄北南廖春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品管圈护士考试

胡仁梅 黄北南 廖春红

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品管圈的特点是参加人员强调领导、技术人员、员工三结合[2]。我院护理队伍发展迅速,平均每年新增加护士100 余人,为了使新护士更快地融入到护士角色,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从2012 年7月开始护理部成立了品管圈活动小组,应用品管圈改进了培训方法,制定了技能培训管理制度,完善了技能培训管理体系,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 年7 月新分至我院工作的护士75 人为对照组,全部为女性,其中本科14 人,大专61 人,培训时间为2011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2012 年7 月新分至我院工作的护士83 人为观察组,其中女性82 人,男性1 人,本科18 人,大专65 人,培训时间为2012 年7 月至2013 年7 月。两组护士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护士都必须在护理培训室完成1 年每月2项共24 项的操作培训考核任务,每月前3 周到培训室参加培训,自行练习及辅导,第4 周考试。由培训室同一个老师统一培训,分上、下午两个课时讲授,考核时由培训室两名专职老师监考,评分标准以2011 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为准。考试及格分为80 分。每月所有人考完后培训室将成绩录入电脑排名并总结考试情况,成绩发送到各个科室及护理部。

1.2.2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培训,即第1 周授课示教,第2、3 周自行练习及老师辅导,第4 周考试。

1.2.3 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方法

1.2.3.1 成立品管圈小组:品管圈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1 人、科护士长4 人(分别来自大内科、大外科、干部病房、门急诊)、示教室带教老师3 人。品管圈圈长1 名由分管技能培训的门急诊大科护士长担任,负责协调整个小组的活动。培训室老师为辅导员,确立以“提高新护士技能培训效果”为探讨课题。

1.2.3.2 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活动时间为2012 年7月~2013 年7 月,品管圈小组成员总结以往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制定培训的目标为全年24 项操作及格率达100%。成员积极发表个人的看法,针对问题小组成员讨论改进措施。圈长及时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同时实施对策,进行成果讨论、总结经验等,落实时间与责任人。

1.2.3.3 品管圈活动成果评价:对品管圈实施前的对照组(2011 年7 月~2012 年7 月)和实施后的观察组(2012 年7月~2013 年7 月)新护士24 项护理技能操作考试的成绩进行比较。

1.2.3.4 实施品管圈后改进的培训措施:①根据新护士人数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当人数在50 人以下时每月第1 周安排3 天每日2 次共6 个课时示教,人数在50 人以上80 人以下时安排5 天共10 个课时示教,分两批两个时间段培训。②建立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人手一本,培训和考核时必须携带手册签到及登记考试成绩。建立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有违反的按管理制度进行处罚。③培训前先总结上一个月的考试情况,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等,提醒护士在以后的考试中应注意的地方。当月操作的项目容易错误的地方以照片的形式粘贴在教室黑板上以起警示作用。示教前先进行理论的讲解,包括目的、注意事项、实施要点、评估要点以及以往考试过程中的一些扣分点。④示教时鼓励护士用随身带的手机录制操作视频。⑤在第4 周考试前各科室护士长必须在第3 周的周五前将护士考试安排表交到培训室,未按时来考者两项成绩各扣5 分,未考者按0 分处理。不及格及未考者根据管理制度给予批评及罚款,并与科室护士长一起到教室来一同补考直至考试合格。⑥建立奖励制度,新护士经过了24 项技能培训考核后进行成绩总结,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各1 名,并将其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使低年资护士对自身工作价值认同感得到提升。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3.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分用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及t 检验,P <0.01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新护士24 项技能操作考试情况比较(表1)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观察组新护士考核成绩、及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对照组的成绩。24项技能操作考试中,对照组每一项的平均分最高不超过95分,最低为82.5 分,及格率也参差不齐。观察组平均分最高达99 分,最低也不低于90 分,所有考核项目均为100%的及格率,效果非常明显。

表1 两组护士24 项操作考试平均分、及格率

2.2 两组护士培训后考核成绩比较(表2) 将两个组新护士24 项技能操作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照组成绩表示为88.90 ±2.7316,观察组成绩表示为95.75 ±1.9496。两组成绩进行t 检验,t=12.99,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护士培训后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2 两组护士培训后考核成绩比较(,分)

3.讨论

3.1 新护士技能培训中的现状 每年培训室有3 月份和7 月份两批护士需要进行技能培训,总人数超过了100 人以上。本小组成员采用鱼骨图从人、事、物、法四个方面对新护士操作考试不及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内外影响因素。内因:心理素质差,缺乏临床经验、专科知识,对考试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考试容易过关。外因:虽然针对新护士的技能培训护理部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考核计划,但缺乏监管力度,考试不及格或缺席考试者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约束行为,出现了考试过与不过没有什么区别结果。具体的共同问题如下:

3.1.1 对技能培训的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新护士刚进入临床工作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熟悉和掌握所在科室的各类疾病护理常规和技能,认为只有科室的工作才是重点,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简单,有些操作在临床上暂时用不到,且在实习期间或多或少练习过,以为随便看看就能考过,甚至部分护士在考前从未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练习,即使考试不合格也觉得无所谓,接受培训的态度不端正。

3.1.2 培训时到课率低:护士工作量很大,白班分不开身,夜班后身体疲乏,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通常使护理人员精疲力尽,劳累不堪,从而影响对时间的安排和使用。后期培训时护士得休假,加上每年分至医院的护士有3 月份和7 月份两批,人数多,常规培训时只有一周的培训安排,由于时间太短错过了培训时间。还有某些护士自觉性不高,难得休假,不想亲自参加培训认为只要科室有人参加了,咨询一下具体步骤就能过关。

3.1.3 不能按时参加考试:常规的考试时间定在每个月的第4 周,往往会遇到前两天没人来考试而集中到周四周五,导致培训室工作无法统筹安排。

3.1.4 考试及格率不高:从表1 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对照组全年24 项操作考试出现了明显不及格现象,其中有些与新护士没有参加培训和练习有关,另一重要原因是每月月初开始培训,月底才考试,即使已经参加了培训,由于练习少或其他某些原因就导致了及格率不高。

3.2 品管圈施行后的成果

3.2.1 品管圈促进了新护士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和掌握:传统的操作带教方法只是告诉护士怎样按照操作流程去做,让护士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调动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做到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3]。品管圈方法使新护士在培训中全面掌握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机小巧灵便,学习者通过手机方便灵活地实现教与学互动[4],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到想要学习的操作[5]。手机视频的录制及常见错误的图片告示不仅使护士完全掌握了操作要点,也使操作流程更加熟练,动作规范,沟通自然而针对性强,同时也促进了新护士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新护士对此种操作培训模式满意度较高,培训后技能考核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1)。

3.2.2 品管圈法增强了新护士对护理操作的评估意识以及分析解决操作问题的能力:由于新护士的操作评估意识不强,缺乏评估能力,影响了临床护理术操作质量。新护士处于由护生向合格护士的转型阶段,是形成规范操作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示教老师反复强调操作前、中、后的评估,因此新护士在执行操作中的评估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

3.2.3 品管圈活动调动了新护士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护士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状态。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员们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一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及时与各临床科室协调尽量让新护士有时间参加培训和练习。二是完善激励惩罚制度及管理制度,新建立的考核登记手册不仅能随时检查培训考核情况,还具有目标管理作用[6]。圈长定期检查手册,对于丢失手册的护士规定考核成绩作废需重新进行技能培训,杜绝了护士对手册和考试的不重视。部分护士为了加深印象,反复多次到培训室接受培训。这些严厉的管理制度使得护士对于技能考试由原来的被动状态逐步过渡到主动状态,由原来的“要我考”到现在的“我要考”,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护理人员的能力,提高了对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和依从性。

3.2.4 品管圈方法减轻了带教压力同时提高了新护士的素质:通过一系列标准的培训,使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新护士都能够很快的掌握护理诊疗规则和护理常规,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规范化,为临床的带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减轻了临床带教的压力,同时调动了新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应变能力也得以提高,也使新护士能够更好的适应临床环境,得心应手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7]。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新护士护理操作技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每一位新护士练习操作的热情,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新护士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增强了新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吴雪莲,何雪姣.品管圈活动在病区新护士带教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85.

2 吴欣娟,马丽莉.新护士系统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5,2(2):54-56.

3 宝兰,常娜,杨海娥,等.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17-19.

4 左欣鹭,焦健.移动学习法在卫生职业教育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探索[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808.

5 刘启华,石岩,李娟,等.录音、录像设施在护士临床专科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21.

6 张晓静,朴玉粉.新护士3 年规范化培训手册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4 下):1101.

7 赵继英.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8):941-942.

猜你喜欢
品管圈护士考试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