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散文和谐的美学特征探析

2014-12-11 13:03◎胡
参花(上) 2014年2期
关键词:淡泊钱钟书杨绛

◎胡 林

杨绛散文和谐的美学特征探析

◎胡 林

杨绛的文学语言是成功的。其语言表面看起来无阴无晴、平平淡淡,但平淡并非贫乏,经历人生岁月的漂洗过后,绚烂华丽蕴藏其中。杨绛笔锋干净明晰,词组调换本违反常规,但读之却别致。语言活泼但不浮躁,安静但非死沉,动静结合。诙谐沉静中包含了雍容优雅、老到沉着,无声无息的锋芒内敛背后却呈现出超然静穆的“中和”美学。

杨绛散文和谐 美学特征 探析

中国传统美学看重“中庸”“物我两忘”“中和”的和谐美学。杨绛学贯中西,虽留学海外,长期从事外语文学研究,但在她身上,中国传统的和谐美学已深刻烙在她心上,从其文章分析,散文最为突出。

一、沉郁与淡泊的完美“中和”

通读杨绛散文,浓烈直白的抒情、冷嘲热讽的锋芒、有理有据的辩论、声嘶力竭的宣泄并不多见,但细细品味会发现,锋芒、宣泄、温暖、激情随处可见,这就是淡泊之中蕴藏浓郁的和谐。有人以这样一句话评价杨绛的散文风格:“百年老者轻轻回头,细细向后辈说起往日的悠然。”不错,杨绛散文自然平淡,与周作人散文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悲愤之情暗含于“淡泊名利中”,这突出表现在反映文革生活的文章中。文革生活可以说是杨绛的黑暗史,期间其生活最困苦,精神打击最大。杨绛突然从优越的大小姐生活被迫分配到落后、艰苦的农村“劳改”,接受肉体上的折磨;从被人们仰慕的读书人,突然演变为“臭老九”,在“登台就有高帽子戴”的生活当中,受尽旁人白眼,精神上受到凌辱。因此,杨绛在身不由己的文革时期,无奈接受了那场浩劫。杨绛内心当然对其耿耿于怀,但其散文并没有表现出对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咬牙切齿,也没有宣泄其满腔的怒火,却淡化文革暴行。她不谈及那场革命中人性被摧残的恐惧,而仅以纯粹的文字,干干净净叙述着琐事、小事。简约沉寂的文字,粗略一看平淡无稽。但平淡中有沉郁,是现实压迫中内心压抑的外露。随手翻看其散文,叙述娓娓道来,沉郁的悲痛也蕴含其中:住房被占、工作颠来倒去无非是扫厕所、乐于助人的女婿死于非命、丈夫被迫下放、上台戴高帽等。作者以平淡、不动声色的叙述将这些侮辱、惨痛勾勒,在文字的沉静当中折射内心的悲愤与无奈,沉寂文字背后是波涛汹涌挣扎的内心。难怪读者总结道“粗读会笑,细读则会哭”,这就是杨绛散文淡泊与沉郁完美“中和”的功效。

杨绛将沉郁以淡泊为伪装,用淡泊将内心的苦痛与激情中和,有机统一了文章主客观色彩,独特美学蒸蒸呈现。以反讽的姿态对现实做进退有度的解构,作者表面表现得越平静,其精神则越跌宕起伏。读者欣赏杨绛的老到,认为散文中暗含对复杂、残酷现实以冷静、清醒姿态的反驳。淡泊之中寓沉郁,读之耳目一新,所以,其散文的销量一直较好,风格的迥异也使得其在文坛当中独树一帜。

二、现实和浪漫有机交融

浪漫与优雅一直充溢在杨绛散文之中,无论对残酷的生活,还是事业与爱情,其散文都折射出对人生的憧憬在于对浪漫的追求。杨绛以诗意的文字描写生活,以柔情、细腻的笔触展现其对钱钟书的夫妻之爱。钱钟书作为文化大家,杨绛一直以作为其妻子而自豪,二人感情也牢固。但杨绛在处理感情时极其低调,她将现实与自身浪漫情怀细心的渗漏。即使感情浓烈,付诸以笔也尽显平乏,并无直白浓烈的宣泄。读者可以从其散文字里行间体会到其对感情的珍惜与欣慰,从《干校六记》中发现,夫妻分居两地,见面的时间仅限于工作时的眼神交流,这种苦涩与无奈,杨绛并未感到低落,相反,在文中写道“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花园私相会的情人了”,这种处事的坦然与洒脱恐怕连男人也要自愧不如,难怪被称为“先生”。在漆黑的夜晚,杨绛陪伴着钱钟书回其住处,然后沿着奔流的大河、凹凸的小路独自返回。杨绛后来写到,“现在想想,真是危险,但还是要送他回去,他眼睛不好。”自觉危险,但依然“送他回去”,只因钱钟书眼睛不好。这种平凡中的真情,无私的情怀,不是琼瑶无病呻吟式的描写所能及的。情节惊天地泣鬼神,骗得读者几滴眼泪就认为大功告成,作品不朽,那是痴心妄想。杨绛将现实与爱情紧密融合,不做作,不妖娆,回到现实中的爱情才更浪漫。

杨绛一直以优雅的姿态迎接荒唐、丑恶的生活,即使在文革时期,其依然努力发现生活美的一面。《丙午丁未年记事》对杨绛所处残酷岁月进行的描写,此次打击本该是耻辱,但显于笔下却成乐趣,生活充满着浪漫与美丽光辉。在翻译《堂•吉诃德》时的悲惨经历,台上批斗时的无地自容,对所谓的革命党人的重新认识,在另外经历者眼中尽显现实社会残酷,但杨绛以幽默的笔锋,给读者带来了乐趣。作者的仇恨不易观察到,多被喜气洋洋、据理力争掩盖。如果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不再有浪漫憧憬,此种文风是很难模仿的。从杨绛的生活轨迹分析,这种幽默豁达与钱钟书为人处事观大为相似。

三、幽默和严肃的极力平衡

幽默是一个人豁达的外表。反映在杨绛散文中即语言中体现灵感、智慧、爱心、思想,是修养的提升。杨绛散文体现了幽默艺术,读罢,无尽的韵味环绕在读者周围。读过杨绛散文的人都清楚,其散文大多描写回忆,《将饮茶》《干校六记》等都将政治风波、国家内斗紧密相连,特别是在那泯灭人性的文革时期,更是其散文的重头戏。杨绛先生并没有用严肃的笔锋去声讨那段残酷的岁月,而是代之以淡泊,如溪水涓涓,浸物无声。以调侃式的笔触叙述去揭露痛苦,若无较高思想境界与博大的胸襟是做不到的。杨绛先生的幽默特立独行,“以小孩子般的任性将严肃的政治淘气地表现。”说历经岁月沧桑的杨绛在此体现的是不老的童心,倒不如说是对尘埃落定,仇恨不再持续的豁达。例如“我那时不贪油腻,一次梦里,我推开一碟子两个荷包蛋,说不要吃……他们也同声怪我不吃,恨不得叫我端出来放在桌上!”在那饥寒交迫的年代,作者以调侃儿时的幽默描写梦境,无疑是对现实的讽刺,悠悠道来,让读者看出知识分子生活的艰辛。

幽默在杨绛散文中以规律式呈现,作者都会在幽默的论述后加上自己的议论。这种议论也不放过任何幽默的机会,妙语连珠、出人意料。作者在严肃的现实中,思维可如此的灵活,实在难得,更难得的是先生并没有被生活残酷压倒,一蹶不振,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向生活挑战,可悲可叹。

四、崇高和平凡的良好协调

念亲故旧在杨绛的散文中占比重较大,她曾写道:“追忆的事,从感我至深到漠不关心。”傅雷、杨荫榆、杨必、钱钟书、杨荫杭等学贯中西的朋友是她回忆的一类人;老王、林奶奶等卑微平凡,命运惨淡的底层民众也是她回忆的对象。不管是平凡抑或崇高,杨绛从不吝啬自己的才华,都深带感情极力描写,不偏私,脍炙人口,使人印象深刻。同时,以独到的眼光看到平凡人崇高的一面,名人平凡的一面,做到了崇高与平凡的良好协调。比如,杨荫杭作为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杨绛却一笔带过,而专注杨荫杭生活的琐事来描写:父亲买房、父亲教育观、父亲工作、父亲淘气等。杨荫杭在杨绛笔下并不崇高,而是平凡、普通的,但正是这种普通才表现出杨荫杭的不摆架子,以身示范,给杨绛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记钱钟书与〈围城〉》文章中,钱钟书的呆气、痴气被描写的淋漓尽致:教导孩子说脏话、埋“地雷”、描花脸、上课作画等,学者的形象在杨绛眼中是如此的平凡,这种贴地气的叙写,却越发反衬钱钟书不一般。而在对佣人的回忆文中,崇高却历历在目,比如顺姐,不怕辛苦、勤劳、勇敢追求爱情;林奶奶耿直等。杨绛好用逆向、反向思维的方式书写其生活中周围的人群,正是对“天下之至新奇莫过于平常”规律的运用,散文的新奇也不足为奇了。

结语:世间万物和谐共生,莫过于其内在的平衡。矛盾无处不在,相互对立却内在统一,这也为宇宙不变的规律。杨绛散文正是对现实本质的看透,以成熟的笔锋调和对立,将对立的事物轻描淡写抹过冲突,从而达到相成、相反、相济的效果,高下相倾、长短相形、有无相生、前后相随、难易相成,这是古代中国极力追求的中庸之道,杨绛无疑对此熟悉有佳,对辩证艺术熟稔掌握,从而将和谐韵致的散文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回味无穷。

[1]孙大静.行者无疆——杨绛散文综论[D].河南大学,2011.

[2]曾慧萍,肖思涵.戴着镣铐的舞蹈——论杨绛散文的语言艺术[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31-34.

[3]陈国颖.平和释然的人生智慧——杨绛散文创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4]王文娟.浅论杨绛的散文[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5]张城郡,刘爽,许小龙等.杨绛散文的独特魅力[J].魅力中国,2013,(2):28.

[6]邹嘉曼.论杨绛先生笔下的文革[J].文学教育(上),2012,(5):69-71.

(作者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淡泊钱钟书杨绛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淡泊,在风骨之内
选择
选择
甘于淡泊,勇于自强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淡泊才能明志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杨绛老人的减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