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马灯戏发展现状和保护研究

2014-12-11 22:57袁文琴
参花(上) 2014年8期
关键词:马灯曲谱文化遗产

◎袁文琴

浙江马灯戏发展现状和保护研究

◎袁文琴

马灯戏作为民间古老的游艺传统活动,在浙江已有悠久的发展历史。2009年,衢江马灯戏、温州永嘉和平阳马灯戏一起成功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依赖于口传心授、师徒帮教传承的马灯艺术在新兴娱乐业和数字化媒体的冲击下并没有因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赢得自己的发展优势,仍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本文将从马灯戏的发展现状、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困难解决途径四个方面对浙江马灯戏进行论述。

马灯戏 传承 保护 发展

浙江省各个地区都有马灯戏的身影,它是我国传统戏曲的雏形,也代表着几百年来马灯艺人们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马灯戏在浙江的发展已有长达几百年的历史,其中最早是距今350多年的平阳南湖马灯戏。在农业为本的年月里,马灯戏是普通百姓农闲之时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纯朴农民借助马灯艺术寄希望于天地祈求国泰民安的象征。在文革时期,马灯戏也被无情地拷上了政治枷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现代文化和传统文明相互碰撞,马灯艺术无疑面临着生存的考验。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马灯戏的传承和发展有了一纸文书的保障。然而,这也并没有完全解决马灯戏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马灯戏的发展现状

1.活态传承

对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主要载体。马灯戏的传承亦是如此。现如今,衢江马灯戏已经形成徐如芳→林水香和舒卸典→舒显岳两大传承谱系。永嘉溪下马灯戏也以池老彩(第一代)→王启星→应定来→应德招→应祥富五代相传。最值得一提的是,平阳南湖马灯戏从第一代周茂新开始,已传承至第十六代,且传承谱例日益完善,分工也更加明确。

2.濒临现状

在马灯戏发展过程中,除了文革时期的断层之外,如今马灯戏面临着新的生存危机。以衢江马灯戏、平阳南湖马灯戏和永嘉溪下马灯戏为对象,了解到衢江横路马灯戏于2013年春节停演,永嘉溪下马灯戏也由往日的专场演出转变为新春佳节众多节目中的一部分。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纸文书规范了马灯戏的保护,相关部门也制定和落实相应的保护政策,但是并未完全解决马灯戏发展中所遇的难题。

二、马灯戏保护和发展面临的困境

1.观众的大量流失

信息文明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新兴娱乐行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数字电视、电脑等现代信息传播载体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逐渐将焦点集中于花样百出的娱乐节目,青睐于各式各样的电影电视剧,而忽视了限于特定时间、地点和人员演出的马灯戏。与此同时,KTV、电影院、游戏厅等现代化娱乐场所也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已经使我们无暇顾及曾经陪伴我们走过无数个农闲时期的马灯戏。

2.传承人青黄不接

马灯戏演员均为业余演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这些业余演员中大部分受市利包的诱惑而来,并不完全具备表演马灯戏的内涵,而是为演出需要而拔高的速成品,传承人青黄不接。

3.传承曲谱大量流失

马灯戏的传承大多依赖于师徒帮教、口传心授方式,经过一些传承人的努力,已有一定量的曲谱积累。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缺少后期对曲谱的保护和完善工作,导致大量曲谱流失,且现流传至今的曲谱缺页少页,直接影响到传承曲谱的采集。

3.传承道具更新较慢

马灯戏道具更新大部分依靠于政府少量拨款和商业化演出,维持马灯戏发展入不敷出,由于缺少固定的经费对马灯戏道具进行更新和维修,导致一些地区马灯戏的道具、乐器和服装等设备年久失修,已残旧不堪,难以吸引大众眼球。

4.政府部门的无序管理

近年来政府部门一味的重工轻文,导致相当一部分艺人也弃艺从工。目前马灯戏保护工作已被提上日程,但是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一些政府文化部门并没有完全落实制定的政策,甚至有些委派管理马灯戏的文化官员对马灯戏文化也是知之甚少。

5.文化商业化现象明显

现今马灯戏在新春佳节演出时已不再单纯的以祈福祝愿、欢度节日为目的,而是以营利为主的商业活动。演员依据东家所包红包大小决定演出时间,随意破坏马灯戏演出的程式,导致马灯戏变味。

三、马灯戏困难解决路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自2008年起,衢州衢江、温州永嘉和温州平阳三地文化部门均为马灯戏发展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主要围绕马灯戏建档、队伍建设、道具维修和传承推广展开。五年时间里,马灯戏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虽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5年后,马灯戏的发展该何去何从,相关部门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结合马灯戏发展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笔者认为传承、保护和发展马灯戏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加大马灯戏音乐文化认同

从宏观角度而言,马灯戏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代相传的农民艺术的结晶。从微观角度来说,马灯戏是一地民俗民风的反映,也是展示地区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本地区的居民,还是非户籍地人员,都应该树立对马灯戏音乐文化的认同意识。同时,将马灯戏艺术融入新兴文化活动之中,与日常活动相结合,如既可作为地方旅游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作为农村婚丧嫁娶的表演活动。通过这些形式,让马灯戏艺术潜移默化地走进每个人的心中。

2.加快马灯戏音乐教育学习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未来文化发展之星。马灯戏传承联合当地教育部门,积极开设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加强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撒网式的传播方式也为吸收新一批传承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政府参与扶持

政府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指挥家”,在马灯戏传承过程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尽早计划、合理规划、实施透明化”进行马灯艺术传承的指挥和领导工作。为马灯戏传承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并在思想上积极引导整个社会。同时,政府应积极引导,组织马灯艺人和音乐专业人员整理和编撰戏谱。将马灯艺术反映于书面,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马灯戏,也方便研究者研究。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年代里,既需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艺术修养,也要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艺术个性。马灯戏分布于浙江各地,是闭塞年月里传统艺人们双脚踏出的传播,也是细水长流岁月里的历史见证。现如今,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虽然马灯艺术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实在有些令人担忧。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抹去它给予我们的民族精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义不容辞的责任来保护、传承和发展马灯戏!

[1]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衢江区)(未出版)

[2]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嘉溪下马灯戏申报材料(未出版)

[3]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平阳县)(未出版)

[4]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衢州[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衢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会,1995

[5]徐兆格,平阳南湖乡宝山村马灯戏[J] 戏文,2005(05)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指导老师韩启超 系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马灯曲谱文化遗产
天虚我生《春声馆曲谱》初探——兼论新旧知识与近代出版背景下的昆曲曲谱公共化
马灯舞:一舞马灯千古传
曲谱
田野里的马灯
与文化遗产相遇
论明清曲谱中“昆板”的悄然出现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融入现代元素横林“太平马灯”焕发新活力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