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玻璃发展

2014-12-12 22:18程新蕾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中国玻璃历史

程新蕾

[摘 要]中国玻璃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到今,玻璃从最开始的稀有物品和装饰品,到平常随意可见的日常生活用品,玻璃的历史不仅是一种从精神的文化到物质的文化,更是人们生活变迁的实证。从它的材料、用途、影响都能够反应出其背后深层次的东西,玻璃的发展就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从另一角度研究历史的切入点。

[关键词]中国;玻璃;历史

玻璃作为现代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一种物质,已不再是什么新鲜、稀罕和贵重的东西。在平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离不开这种特殊的用品,它更多的时候带给我们方便。玻璃的特点很明显,就是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现在玻璃的材质有了很大的改变,广泛用于医疗、日用、化学、建筑、电子、仪表及核工程等领域。

玻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500—2300年左右就被两河流域的民族所发明,我国关于玻璃的历史也是非常久远的,考古工作者曾在陕西、河南、山西、新疆等地发现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釉砂、玻砂和玻璃制品。这些物品中所包含的具体物质元素还有待于科学工作者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但可以说明的是那时或多或少有了关于玻璃的概念和技术。玻璃的概念称呼应该是舶来品,在古代对于玻璃这种物质或相似的物质,有很多不一样的名称。如“琉璃”在当时就是玻璃的一种名字。学术界认为为琉璃就是由“璆琳”转化而来的。璆琳一词曾出现在《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贡璆琳、琅玕。”《尔雅·释地》亦云:“西北之美者,有……璆琳、琅玕焉。”等。《石雅》的作者章鸿钊曾经考证,“璆琳,流离也,或作琉璃。曰流离者,约言之,详言之为壁流离。流,璆音之谐;离,琳音之转,实一物也。”唐朝以前把“琉璃”写成“流离”。古人把非常喜欢的那种玉石性质的东西叫做“流离”,很可能是在形容这些物质在熔炼时的一种状态,那种若有若无,非常光滑晶莹的形象。“流离”这个词一直持续到唐代,唐代之后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文字的不断演变,把“流离”就改写成了“琉璃”,从此之后就一直沿用下来。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琉璃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其用途也扩大了很多,宫廷内部所需琉璃量甚大,因此令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一个琉璃工厂,专门为宫廷内部提供琉璃制品。而在当时造办处已经有了一个为宫廷生产釉陶砖瓦的窑场,烧造“琉璃砖”、“琉璃瓦”,这个窑场也就被人们叫“琉璃厂”。为了方便管理和避免名称上的混乱,这个新设的琉璃工厂就被定名为“玻璃厂”。《四库全书》记载“朕专派一人管理,方有禆益,尔等将此详细议奏増造办处掌成造诸器用之物。康熙三十年,以慈宁宫之茶饭房,一百五十有一楹为造办处。四十八年,复増白虎殿,后房百楹所属玻璃厂,在西安门内蚕池口之西,共房三十有六楹,内务府册同上等谨按旧制。御书处景山玻璃厂各监造诸臣建经壇於药王庙。”玻璃一词出现了,但它的含义广泛,可以包括水晶、玉石等。《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唐代窑藏文物》中写到“如题记一‘琉璃杯碗各一,实物则有水晶杯和玻璃碗各一件;题记二‘颇黎等十六段,实物则包括蓝宝石七枚,玫瑰紫二枚,绿玛瑙六枚,黄精一枚。”与古代玻璃含义相比,现代玻璃没有了那么多额外所指的东西,只是专指玻璃。

现代玻璃根据其不同的特质和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类。如浮雕玻璃、聚晶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调光玻璃、发光玻璃等。这些玻璃各有不同的用处,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可见玻璃,如我们平时所用的镜子,能够正衣冠,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进一步观察生活中的自己。同时玻璃为科学技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人们提供了显微镜、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真空瓶等多种科学仪器,推动了人类对世界和自然新的更高的探索。建筑玻璃的使用更加改善了如今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现在的玻璃样式、结构和特性与古代的有很大的不同。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我们国家发现了很多有关玻璃制造的遗址,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1975年在陕西宝鸡茹家庄发现了西周的墓葬,同时出土了一批有关玻璃制品的古物—釉砂珠和釉砂管。战国时期,玻璃产地范围扩大,产量也增多。“楚墓所发掘的尤其众多。其中的一部分明显模仿当时流行的玉器,如璧、瑗、环、璜、印、剑饰、蝉等,制作已相当精美。特别是璧,湖南墓葬中的收获竟超过了140面,占到了各地出土量的80%以上。”两汉时代,中国的玻璃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玻璃的种类增加,包括礼器、葬具、容器等。璧,在古代主要是王室贵族所用的物品,被用来祭祀、朝聘、馈赠及丧葬,是古代礼仪的一种表现方式。“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在回报汉文帝的礼品清单中,列在第一项的是白璧一双。本墓所出属于礼仪的用璧,亦为数不少,除了‘头箱的7块,足箱的两块大璧外,西耳室有6块玉璧和5块玻璃壁。”此外“南越王墓出土的11套组玉佩,是已知汉墓中发现最多的。这些组玉佩仍是以璧、璜、环为组成的基本要素,但在造型与纹饰上更趋华丽,并配以多种串珠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大动乱年代,战争频繁,生产凋敝,国家残破。玻璃器皿仍然是国家统治阶层追逐的玩物之一,很过情况下都是吸收了国外所传入的玻璃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干福熹验证“我国最早的进口玻璃器皿中包括如罗马的搅胎玻璃钵(江苏邗江甘泉汉墓出土、公元1世纪)、筒形磨花玻璃杯(南京象山琅琊王墓、公元3世纪)、南京幕府山玻璃杯(公元4世纪),时代属东汉和南北朝初(公元1~3世纪)。南北朝和隋代(公元3~6世纪)出土的玻璃器皿的来源就比较复杂。有一些是造型上属罗马和萨珊的进口器皿,如辽宁北票冯索弗墓出土的鸭形器(公元5世纪),西晋鄂城五里墩玻璃碗(公元3世纪),北周李贤墓玻璃碗(公元6世纪),西晋北京华芳墓玻璃碗(公元3世纪)等。广东肇庆东晋墓出土的玻璃碗与同时代的南京仙鹤观6号晋墓和山西大同北魏墓出土的玻璃碗比较,其造型同属萨珊玻璃。”西方玻璃大量的传播,刺激了国内玻璃制造技术的进步,吸收了西方的吹制法。

隋朝短暂,在玻璃的发展上没有突出的贡献。比较权威的就是李静训墓所出土的一些玻璃制品,如玻璃瓶、玻璃小杯、玻璃管等。“玻璃器有瓶2件,均绿色,透明,其中1件是折肩平底瓶,高16.3厘米。另1件瓶口椭圆形,底附矮圈足,高12.5厘米。又有绿色玻璃蛋形器2件,玻璃管1件及带盖小缸1件。另外有玻璃小杯2件,半透明,蓝色,高2.5厘米。”唐代的时候,国家重新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家昌盛,玻璃在唐代所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唐代诗人王翰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另一诗人李贺写到“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又《唐六典》卷四说:“平民嫁女,头上金银钗也许用琉璃涂饰。”这都表明玻璃趋向于大众化。宋代是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段,玻璃也当做建筑材料被应用。宋朝政府设置“琉璃作”专门生产所用玻璃。宋代著名的建筑家李诫在他的《营造法式》中有所总结。另一个重要现象就是“药玉”进入了主流社会的生活中,宋人常吟咏的“药玉船”、“药玉杯”,如苏东坡的《二月三日点灯会客》“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成为我们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朝代。元朝政府设置了瓘玉局,专门用来烧造仿玉的玻璃。“在当年的益都颜神镇,则发现了元末明初的玻璃炉遗址,产品主要为钾钙玻璃。因归将作院的诛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管领,故瓘玉局有设这里的可能。”明代时玉材相对于来说比较缺乏,但是玻璃技术日臻成熟,《天工开物》有对玻璃制造的记载。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很多方面也是卓有建树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到了清代人们对于玻璃的已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玻璃的用途比之前广泛了些,尤其是统治者的重视。康熙年间,于皇城内营建了宫廷玻璃厂。“康熙皇帝关心科学,若按西方的记录,玻璃厂的设立当与耶稣会士向他演示的玻璃仪器有关。”雍正即位之后,又重新在圆明园新建玻璃厂,用于取代康熙时所建的玻璃厂,同时派用来自颜神镇的工匠制作。此时的技术可以仿做玛瑙红、翡翠绿等。乾隆时期,政府花费巨资扩大玻璃厂规模,并烧制新型的玻璃物件。各种各样的陈设品、装饰品、日用品等,形式不一,颜色繁多,技术精湛,大有自己独特之风格。

玻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长时段的中外交流,促进了玻璃工艺的发展,本身有自己制造的完整体系。中国的玻璃大都是作为艺术品来鉴赏,关注的是它的美感和在生活中的辅助装饰作用。这与我们民族的文化及对科学探索的局限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农业国家,讲究君臣礼仪,等级分层严重。即使玻璃技术很发达,还是更多的用于王公贵族,豪商大员。玻璃真正的用处是到了现代,才发挥出本身应有的用途。

参考文献:

[1]章鸿钊:《石雅》,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第12页

[2]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革委会写作小组:《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唐代窑藏文物》,《文物》1972年第1期。

[3]杨伯达:《明洁如玉的中国玻璃器》,《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玻璃器》,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1页。

[4]麦英豪、黄淼章、谭庆芝:《广州南越王墓》,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28页。

[5]麦英豪、黄淼章、谭庆芝:《广州南越王墓》,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29页。

[6]干福熹:《古代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玻璃》,《自然杂志》,2006年第5期。

[7]唐金裕:《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9期

[8]艾伦·麦克法兰、格里·马丁著,管可秾译:《玻璃的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37-141页。

猜你喜欢
中国玻璃历史
新历史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历史上的4月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