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肩负主流媒体责任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014-12-12 08:06李新民
中国记者 2014年1期
关键词:日报党报吉林

□ 文/ 李新民

(作者是吉林日报社总编辑)

编 辑 吴长伟 mailv@xinhuanet.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工作一系列根本性、全面性、长远性重大问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凝聚和激发了力量。省级党报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肩负起党报主流媒体的责任,结合自身功能和发展实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践中国梦。

搞好重大主题报道,形成舆论强势

新闻舆论处在时代的最前沿。党报主流媒体引导引领舆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做大做强正面报道,在重大题材、关键时刻凸显党报责任,形成舆论强势,充分发挥党报主流媒体的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重要体现,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参与新闻竞争、赢得读者青睐的关键优势所在。

搞好重大主题报道,首先要加强新闻策划,围绕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早知情、早介入、早谋划,努力做到主题报道规模大、声势足、效果好,全力打造舆论强势,唱响时代最强音。《吉林日报》总结完善新闻策划制度,制定出台了有关策划人制度。重大主题报道编委会统筹策划,总编辑、副总编担任策划人,组建跨部、室的强有力报道团队,集中精兵强将打攻坚战。同时加强相关量化考核,督促、推动策划制度的落实。

策划制度的完善和加强,有力地推动了重大主题报道,形成舆论强势。围绕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等重大主题,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型主题报道,得到广泛好评。2013年4月中宣部《新闻阅评》第77期对《吉林日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讨论”专题报道专门予以点评。认为“是地方党报配合党委政府专项工作的案例。”实践表明,党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必须强势主导,权威引领,自觉为中心工作和大局服务,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不断提升党报的竞争力。

贯彻“八项规定”,反映新风新貌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切实精简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报道,对党报等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省级党报必须积极适应,迅速作出反应,使我们的报道内容、报纸版面能够更多地聚焦经济发展、社会变化以及民生实事。

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必须改变一些固化的思维定势和采编工作模式,调整报道思路和安排,把中央改进作风的要求部署,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新气象、新作风、新成效及时、充分地体现到新闻报道上。《吉林日报》按照省委要求,精简领导活动报道,压缩篇幅文字,腾出版面甚至头版头题,更多地报道发展、民生、社会和基层新闻。2013年以来,《吉林日报》主要版面刊发的发展、社会和民生新闻大量增加,来自基层的新闻增多,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报道明显减少、篇幅变短。

2013年吉林全省两会期间,《吉林日报》认真贯彻落实改文风的要求,调整报道思路,突出会议重点、关注社会热点、挖掘会议亮点,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2013年2月中宣部《新闻阅评》第29期撰文指出:“《吉林日报》接连发表综合报道和评论员文章,反映吉林两会上的崭新会风。会议形式上做了减法,内容上做了加法,清新的会风带来了新的气象。”

据统计,到2013年11月中旬,《吉林日报》关于会议报道和领导公务活动的报道同比下降近27%。一版头题的经济、社会、民生新闻报道增加了36%。这些新闻报道把经济、社会、民生报道与中心工作、改革发展以及基层群众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以群众视角代替工作部署,用事实说话,以数据证明,让群众表达,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突出典型报道,弘扬核心价值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这种价值体系激发、释放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党报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尤其是重大典型报道和先进事迹宣传,可以有效地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推动工作。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2013年9月26日、27日,《吉林日报》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连续刊发大型人物通讯报道《滴水见汪洋》,对人民公仆汪洋湖同志进行了全面、深入报道。通讯刊发后,在吉林全省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强烈而广泛的反响,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的学习材料,也引发了新闻工作者对如何更好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入思考。

这篇“以先锋模范为镜”的重大主题报道,从典型事例入手,用细节说话,用精神感召人,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服务大局的政治责任感,发挥了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强大功能。《吉林日报》的这篇报道,在同时进行的各媒体同一题材报道中,人物形象丰满、典型事迹充分、细节生动感人,反映出党报记者扎实细致的作风和深入倾注的感情。

做深理论评论,拓展影响力

理论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主流媒体权威表达的最直接体现。它不仅代表着社会主流思想,表达报纸的自身观点,还提供着人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其引导引领作用尤其重要。

对于省级党报来说,体现权威性,发挥主导性,关键是在重大主题报道和热点新闻事件中及时发声。《吉林日报》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社会热点、舆论焦点,以社论、评论员和署名文章的形式,积极配合重大主题报道和热点焦点事件报道,牢牢把握舆论话语权,充分发挥统一思想、解疑释惑、引领舆论、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作用。2013年2月8日—20日,《吉林日报》连续在一版推出七论大力提倡和形成“六种风气”评论员文章,对吉林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倡导和形成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的风气进行阐释剖析,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配合了中心工作,引导和引领了社会舆论。

坚持“走转改”,增强感染力

党报如果读者不爱看,那就等于丧失了话语权,就谈不上影响力、传播力。推动党报改革创新,必须首先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吉林日报》将“走转改”活动与日常新闻报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和带领记者编辑带着题目走出去、沉下去、接地气、抓活鱼,积极探索用百姓视角、群众语言诠释重大主题,服务人民群众。为了巩固“走转改”成果,推动记者编辑更加深入地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写出“短新实”的好作品,《吉林日报》研究制定了《关于鼓励记者编辑深入实际采访报道的若干意见》,从机制激励上对记者走基层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安排,在考评等级上给予倾斜,鼓励记者编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写报道。

为了让“走转改”看得见、摸得着和深入、持久、有效,《吉林日报》在已有基层联系点基础上,筛选一批有代表性、示范性的基层联系点,统一挂“《吉林日报》走转改基层联系点”牌子,不仅作为基层联系点,而且作为我们的新闻信息源、学习实践站,进行高质量、规范化建设,组织记者编辑到联系点蹲点和采访,“结亲戚”、接地气,双向互动,服务群众。《吉林日报》在一、二版和专刊常年开设“党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刊发来自基层一线、带着泥土芬芳、透着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鲜活稿件。

这些“走转改”的创新举措,不仅带来了报纸内容、形式的变化,也带来了记者编辑工作作风的转变,催生了一批好作品、好典型。2013年以来,《吉林日报》共刊发“走基层”稿件、图片1200多篇(幅)。这些报道展现生活、深入最真实的感动,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愿望期待,给人以温暖、震撼和鼓励,呈现出清新务实之风,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2013年8月吉林抗洪期间,58岁的《吉林日报》白城记者站站长高大伟奋不顾身,积极投入到抗洪抢险救灾的新闻报道中,坚守20多天,采写了大量来自抗洪一线的报道。省委领导批示表扬,省内各媒体进行专题采访报道。10月31日吉林省松原11时03分发生5.5级地震,《吉林日报》于地震发生1小时后即派出采访小分队赶赴灾区进行现场报道,并通过吉林日报法人微博即时报道。这些报道及时、准确、充分,让读者全面了解地震灾区的真实情况,回应了社会的关心关切。

猜你喜欢
日报党报吉林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灵感日报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