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对外人文交流

2014-12-12 08:12康璐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0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人文交流

康璐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浅析当代中国对外人文交流

康璐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在当今世界,人文交流以其不同于政治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军事手段的独特性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中占据着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受软实力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人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人文交流手段在我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值得我们的研究。

人文交流;中国外交;文化交流

“人文”最早出现于《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源》中把人文解释为“礼教文化”,意指与人、事相关的人伦道德文化。《辞海》把人文界定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和“文”两个方面。在现实中人们通常认为,所谓人文交流就是强调以人员交流、思想交流、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的跨国交流现象。“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随着国家交往实践的发展人文交流日益成为国与国、民与民之间增进了解、建立互信的桥梁。

在对外交往实践中,我国历来强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德折人,以行化人,希望赢得朋友遍天下,也一直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繁荣与稳定努力。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必将在我国的对外交流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那么我国目前的对外人文交流的现状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未来的人文交流实践中我国将何其何从,又该如何让扬长避短这是本文试图研究的内容。

一、对外人文交流的内容及作用

(一)对外人文交流的内容

对外人文交流包括派遣文化艺术和体育团体到国外访问、演出、展览或比赛;学生交换和学术交流;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或体育赛事等。从广义上理解,“对外人文交流隶属于文化交流,它指的是在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科学、卫生、新闻、出版、体育、旅游等诸多具有文化性质的领域内所进行的国际交流活动”。

按对外文化交流按主体不同,可分为官方对外文化交流和非官方对外文化交流。其中,非官方对外文化交流按政府参与(支持)程度不同又可分为:由政府主导(支持)对外文化交流是国家对外开放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整个对外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主渠道和主要方式。

(二)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作用

中国对外人文交流,对国际社会深入而持久地了解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外人文交流有助于国际社会理解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以德治国,追求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百家优长,兼及八方精义。目前,已有200多所孔子学院在数十个国家挂牌,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地。加之,众多的中国传统哲学著作的翻译发行,使不少的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在潜移默化中,让世界逐渐理解爱好和平、协和万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国的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2、对外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的长期信任,以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历史上成功的对外文化交流常见于长期的交流项目中,非常著名的美国富布赖特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在保持对外文化交流的长期持久开展上,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之间经常是用签订协议、合同或者备忘录等形式来相互约束或者说是相互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合作的领域,费用等。即使是政府领导换届等原因,项目也不会因为人的变动而中断。

3、对外人文交流有助于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国情,改变对中国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外文化交流以“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优势,在使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的了解、释疑解惑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对外文化交流使西方对中国的看法正在趋于理性、客观。从整体上讲,单纯的文化传播对于塑造国际和民族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二、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现状

目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局面是:政府大力倡导,各地闻风而动,民间积极作为,高校富有成果。各省市自治区政府能充分利用本省市自治区特有的区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历史人文优势,以及以本省市自治区在国际间特有的影响和关系,在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下,有序自主实施区域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1、政治型

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首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有着浓重的官方色彩和外交意识。首脑访问,国际峰会,乃至奥运会的承办,都能够成为宣传中国政治文化影响力的焦点大事。近几年,中国和他国相继互办了文化年。2004年的“中法文化年”成为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吸引了100多万法国人前来参观,世界各大媒体也都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报道等。

2、半官半民活动

中国的许多社会团体、文艺家、文化企业和企业家都感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官方的牵线搭桥、民间团体出面运作的项目,是切实有效的途径。以《云南映象》的演出运作为例,这台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诗的演出是“企业运作、政府扶持,国内开花、国际溢彩”的典范。《云南映象》在京专场演出时,有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近50位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位驻华使节及代表先后观看了这台演出。2004年11月,《云南映象》剧组代表团配合胡锦涛主席出访南美洲。该剧组为巴西、阿根廷为两国元首、政要和各界民众演出了数场,在南美洲两国引起了轰动效应。

3、纯粹民间行为

纯粹以民间文化交流的形式对外交流的路径,是近几年来才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行为模式。主要在与周边邻国接壤及沿海侨乡的省市自治区,如云南、西藏、内蒙、新疆、延边和上海、两广、福建、东北等。由归国华侨、民主党派人士以侨搭桥,以文搭桥促成的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纯粹民间形式,无疑是对以政府为主导或企业运作、政府扶持形式的一种必要补充。

4、教育渠道

中国高等教育对外文化交流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极为突出的一股力量。近几年来,其发展态势更是呈现出与其他形式相得益彰的良性互补状态。

5、其他

首先是项目平台。近年来,东北三省努力增进我国与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蒙古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促成了一批文化合作项目,推动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其次是学术会议的交流。国家研究机构、跨国大型企业联合项目、学校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地区政府文化研讨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研究互动行为,也成了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行为。再次是名目繁多的国际艺术节和国际旅游节也提供了的精彩与丰富。最后,文化贸易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推波助澜,显现了一种特殊的有效性。广东、福建的文化企业通过文化产品的贸易交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制约因素

(一)“文化逆差”突出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瓶颈

以五千年文明傲立于世界的中国却难以成为国际文化贸易领域的巨人。巨大的“文化逆差”普遍存在于中国各个文化领域,包括剧院、舞台、影视、出版、音乐、动漫等等。以影视为例,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间的80%。目前,中国文化与海外同行从综合实力到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实力的悬殊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出击的一大瓶颈,形成了严重的“文化贸易赤字”,对于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来讲,对于一个正在快速发展追求民族复兴的国家而言,值得我们深思。

(二)高端品牌缺乏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掣肘

据《财富》杂志资料,2003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大陆只有“海尔”一个品牌入选。另外,中国现有15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称得上世界品牌的却极少。中国的世界品牌数量少,高端品牌缺乏,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文化企业的品牌意识薄弱,无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文化处于全球文化产业链的末端这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致命弱点,也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大掣肘。

(三)过度依赖政府,我国对外人交流活力不够

我国多数对外人文交流活动是政府主导和推进的,政府对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全权负责和管理。这样的机制,虽然能够在一段时期内比较有效地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为地方乃至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服务,但是其中的弊端也出现端倪。

过度依赖政府,会导致官方色彩过浓,工作僵化,失去活力。政府的干预过多,就会使得市场和民间的力量很难进入到对外文化交流中,无法更好地体现民众的意愿,无法调动其它的各种力量活跃地方对外文化交流。而且,政府主导的对外文化交流,经常会出现人走茶凉的情况。这样,既会影响对外交流工作的效率,也会损坏其在国际上的形象,造成极坏的影响。

(四)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中国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相当一部分还主要依赖国内政策的保护,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整体策划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中国缺乏可以将民族文化资源变为民族文化产品、品牌和名牌的创意者、生产者和资源整合者,仍需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专业队伍建设。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通过官方渠道,由政府部门主导进行推动,也需要通过民间渠道,由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来共同实施。在继续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作用,形成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更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四、对外人文交流的建议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极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全球文明交流和碰撞中具有潜在优势。然而,要将丰富的人文优势转化为外交优势,中国在对外人文交流中应该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以人为本和人文搭台,外交唱戏的指导思想,着手制定实施统揽全局的人文外交战略,全方位推进对外人文交流,为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拓宽社会和民间对外文化交流路径,掌握文化传播的话语权

民间和普通民众在对外文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民间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半壁江山,日渐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有意识地加大对社会和民间文化交流的扶持、引导和管理。

在对外人文交流中,常常会因为语言的不统一而产生交流上的障碍。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要用全球熟悉的话语,培养锻炼一支专业团队掌握国际最新的文化发展动向,接轨最新的文化艺术表现观念,熟悉国际文化运作的规则,了解海外观众的文化心理。在语言上掌握主动,敢于开放和合作。

(二)完善对外文化交流内容,打造文化知名品牌

针对对外人文交流在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从内容上着手,立足自身文化根本,加强文化的创新能力。结合“走出去”战略,将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从内容上优化,扭转“文化逆差”的局面,发掘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包装,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文化市场活动的主体是文化企业,如果缺乏有能力进行跨国文化生产和经营的文化大企业,中国的文化产业就不能充分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地利用文化资源,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市场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要积极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大型跨国文化企业,打造文化知名品牌。

21世纪上半期是中国实现战略崛起的关键阶段。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世界大国的崛起,对世界的震撼力和冲击力无疑是史无前例的。国际社会无意或者有意的误解和曲解,甚至是恶意的攻击将是不可避免的。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应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西方的中国观及其变化,充分发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在释疑解惑中的独特作用,介绍一个不十分完美但真实可信的中国,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的疑虑和恐惧,为中国的崛起培育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既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更要从容而自信地,以国际上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好自己的故事。

[1]赵丕涛.外事概说[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91

[2]丹增文化慧眼读云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08:

[3]单仁平.西方新闻自由的折扣[N].环球时报,2008-09-01:11

[4]邹盛瑜,蔡朋杞.浅谈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制约因素及瓶颈突破[J].重庆: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9月期

[5]王逸舟.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6]马晓明.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路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 年03期

[8]张殿军.和平发展论域中的中国文化外交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09月

[9]赵可金.人文外交:全球化时代的新外交形态[J].外交评论,2011年第6 期73

[10]王逸舟.世界政治与与中国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康璐(1988-),女,汉族,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研究方向:海洋政治。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人文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