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假设对干部工作的启示

2014-12-12 20:22■左
决策 2014年8期
关键词:约束条件年轻干部理性

■左 亓

“理性人”假设是指人们决策时,在其可作的选择中,总会选择他认为最好的那个。经济学家将“理性人”假设,作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考察一切经济现象的出发点。由于这种假设基于对人的准确抽象,因而具备很强的现实解释力,有助于人们认清现象,解决问题。

干部工作可以引入“理性人”假设,这种思维维度。干部工作的客体是干部,我党历来要求党的干部执政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对干部的规范性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

“理性人”假设的生命力,基于它对人性的准确把握。在破解干部工作难题时,我们不妨尝试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底层思维。

但在干部工作实践中,作为组织不能将规范性要求与实证性现状相混淆,不能以要求替代现状作为对干部思想动态、行为特征的基本判断,作为破解问题、制定政策的隐含逻辑起点。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个体的利益主体地位得到确认,人们的利益意识不断觉醒,受此影响干部思想中的“理性”成分,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强或“显化”。不论含量多少,只要有“理性”成分存在,就可以运用“理性人”假设这种科学假设,去分析、判断、预测干部的思想行为。

如何运用“理性人”假设?经济学认为,单说人是理性的并没有太多现实意义,必须包含决策者在什么限制条件下,选择有多少,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是理性的决策者的最佳选择。

我们运用“理性人”假设的前提,在于认识到理性是相同的,但理性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运用“理性人”假设的关键,在于通过改变约束条件,设置不同选择的机会成本,将干部的个体理性引导规范到执政为公、执政为民的组织理性上来。

以用“理性人”假设,破解乡镇难留优秀年轻干部问题为例:乡镇干部任务重、工作累、压力大,职务提升空间相对较小,加上婚姻难、子女入学难等现实问题,造成部分年轻人思走思调。

该问题中,组织希望让优秀年轻干部扎根基层,既为当地建设服务,又通过基层磨练发现、培养干部;年轻干部的个人理性是离乡进城;离开乡镇的机会成本很小甚至为零,这种状态下自然出现干部难留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更改年轻干部作选择时的约束条件,如:上级机关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必须有若干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或者改变其离开乡镇工作的机会成本,如: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收入较同职级机关干部高出一定比例,等等。这样自然会改变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并最终将其引导到组织理性上来。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理性人”假设,在干部工作中运用的局限性。“理性人”假设最初是从经济活动主体中抽象出来的,党的干部必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受党教育多年,广大干部普遍具有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与意愿,思想中“利他性”、“利民性”的成分较重。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将“理性人”假设,作为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和单一手段,那样既无益于解决问题,也容易在干部中形成过于逐利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避免。

“理性人”假设的生命力,基于它对人性的准确把握。在破解干部工作难题时,我们不妨尝试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底层思维,同时施以教育、正面引导等其他手段,或许能收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

猜你喜欢
约束条件年轻干部理性
基于一种改进AZSVPWM的满调制度死区约束条件分析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overseas nur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2002–2017)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