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生态角度谈施瓦茨作品

2014-12-12 10:09王佳慧
参花(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施瓦茨景观设计景观

◎王佳慧

从精神生态角度谈施瓦茨作品

◎王佳慧

施瓦茨的作品一直被认为是景观与艺术的结合体,有着独特新奇的特点。在我看来,它更是精神和生态的统一体。她的作品受到现代许多艺术思潮的影响,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物质存在,而这种存在影响着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

精神生态 施瓦茨作品 艺术思潮 景观设计

一、精神生态的内涵

精神生态属于抽象的思维范畴,在人类世界中的地位是极高的。有学者说,它就像是男女世界中的爱情一样,是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鲁枢元先生这样定义:这是一门研究作为精神存在主体(主要是人)与其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一方面关涉到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还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温度和演进①。精神生态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是现代人们必备的精神食粮。

二、施瓦茨设计风格中的精神力量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更多的景观作品以传递一种精神和营造一种氛围为主。一般的园林景观设计,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行为需求,而施瓦茨的景观设计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创新、活力,表达的是精神生态层面的内容。她的作品常被冠以新奇的名字,她本人也被称为一个离经叛道者,她的设计经常引起广泛的争议,原因在于她打破了传统的景观设计的准则,挑战传统的景观定义,她做设计从不以建筑或环境作为背景,而是将设计看成一个艺术品,表达想要抒发的艺术语言。在我看来这正是精神生态在景观设计中的本质表现。施瓦茨的设计风格受到了许多艺术思潮的影响。

1.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

施瓦茨深深地受到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的影响。她研究极简艺术家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和形式来创造艺术品和他们如何将一个思想削减到其最本质的部分并以最简洁的要素表现出来的方法。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大楼前的广场项目具有明显的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的特征。这个在当地引起注目的景观本着“创造一个标志,一段记忆,一个场所”的理念,打造出一个个性的路边休憩场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场设计的两个主要元素是直线和水滴形的绿色草丘,直线是建筑立面上具有代表性的竖向线条的延伸,无形中创建了建筑和广场的和谐关系;

2.后现代主义

施瓦茨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她反对现代主义思想中,建筑师对建筑外部的景观环境设计不感兴趣的行为,她认为他们为了避免景观与建筑竞争现象的发生而排斥有明显的形式的景观。她也欣赏现代主义的一些社会观念,如好的设计是要为全体公众、各个阶层的人们所享用的。而且,她的作品中经常融入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思想,如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行为艺术等。她的著名作品面包圈公园是非常另类的设计,主要在于用面包这种常见的食物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将生活和艺术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达达主义的艺术与生活没有明显界限的主张。这个以玩笑态度设计的景观花园,用廉价的、容易维护的面包圈为主要材料,根据相当规范的网格排列安放,不仅给人一种幽默、诙谐的乐趣感,同时也保持了艺术创作的严谨性,加之颜色的大胆搭配,让人耳目一新,使人们带着玩味去欣赏、感受它浓浓的家庭氛围。

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它主张脱离现实、重返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在我看来,这种相对严谨的艺术形式,能够引导人们思考问题、平心静气、反思自我、约束行为。

三、施瓦茨作品中对精神生态的追求和诠释

1.都柏林大运河广场

在这个作品中,施瓦茨引用了“碎玻璃”的概念,将整个大广场分割成许多不规则几何形,同时也出现了网格状的通道,从而方便众多游客的集散。设计的另一个亮点是两条“地毯”的设置。宽阔的中央红“地毯”由剧院门口一直延伸到运河之上,采用了最新材料——明亮的红色有机玻璃铺设,给人时尚、大气感;绿色“地毯”则连接了剧院两侧的酒店和办公建筑,营造出一种相对平静的氛围,其中从地面抬升出来的多边形的绿色“地毯”则是用湿地植物唤起人们对这片曾经的沼泽地的怀念。

2.垂柳花园

施瓦茨用塑料做了一棵仿真的大“柳树”,成了当时建筑展上的标志性物体。搭配着音响系统播放着女人哭的声音,很好地创造了一个感性的空间环境,人们用柳枝做项链、耳环,体会了无穷的乐趣。这种人造植物代替天然植物的设计符合时代的特征,类似的设计还有“绿屋顶花园”和“警世传说”等,他们都是精神生态的现实存在。

注释:

①《生态文艺学》鲁枢元 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鲁枢元:《生态文艺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

[3](美)里尔·莱威、 彼得·沃克:《极简主义庭园》,王晓俊译,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3。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02。

[5]刘晓明、王朝忠:“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彼得·沃克及其极简主义园林”,《中国园林》,2000,4。

[6]苏肖更:“一个离经叛道者——玛莎·舒瓦茨”,《中国园林》,2000,4。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 陈天赐)

猜你喜欢
施瓦茨景观设计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推出创新无线网络测试方案
失去的时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