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麦田守望者》的神话原型

2014-12-12 07:57张俊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菲比弗莱守望者

张俊俊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解读《麦田守望者》的神话原型

张俊俊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麦田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是美国二战后“垮掉的一代”的象征。《圣经》中约拿书中约拿的形象与经历与霍尔顿有诸多相似之处,都表现了悖逆—逃离—回归的叙事结构。本篇论文以借助诺斯洛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探讨《麦田守望者》与圣经原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更为深刻地挖掘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

《麦田守望者》 塞林格 神话原型 《圣经》

一、引言

《麦田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记述了霍尔顿·考尔菲德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四处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表现的是一种逃离。在发现了现实的成人世界中的虚伪、丑恶跟他理想的童年世界的“纯真”形成巨大的反差后,幻想能做个“纯真保护神”——麦田守望者,逃离这个世俗的世界,隐居起来。后来他在妹妹菲比的间接引导下回归到父母所期望的轨道中来。相应地,《圣经》里约拿书这个片段记录了同样具有反叛意识的约拿忤逆上帝意志,逃往他施躲避上帝,最终还是臣服上帝。其人物设计、主题、情节结构设置都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小说与圣经原型的关联出发,可以为《麦田守望者》的解读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野。本篇论文以借助诺斯洛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探讨《麦田守望者》与圣经原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更为深刻地挖掘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

二、《麦田守望者》中的圣经原型

《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理所当然地被弗莱定义为核心神话,《圣经》“为欧洲的诗人们提供了一个神话框架”,[1]18“西方文学直接源自 《圣经》神话,这是历史事实”。[1]23《麦田守望者》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它的创作与圣经也有着不解之缘,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在印证着圣经对它的影响和作用。接下来,就通过原型批评的理论,从人物、情节方面对《麦田守望者》中的圣经原型进行分析。

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指出“叙事结构”或“情节”,即mythos,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的整合原理,作品的各部分因此联结。他指出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2]76对比《圣经》与《麦田守望者》的叙事结构,进而发现《麦田守望者》叙事结构中的圣经原型。弗莱认为,圣经对西方文学的中心地位首先表现在结构上,是一种特定的神话。《麦田守望者》与《圣经》中的约拿记中一样,都表现出忤逆—逃离—回归的叙事结构。他在《神力的语言》中还指出:“在文学的所有形象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即那些出力最多以沟通作者与公众之间关系的人。”[3]22人物是叙事文学中最活跃的构成要素,在故事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故事的行动者,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加深了故事主题的内涵和复杂性。圣经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其中的人物形象至今仍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主要人物原型。

霍尔登是“垮掉的一代”的典型。他处在成长的困惑阶段,真诚、善良却也消极。他认为周围的许多事物都是虚伪无比的,尤其是潘西中学。自“一八八八年以来,潘西中学一直致力于把男孩培育成出类拔萃、善于思考的年轻人”。[4]4而霍尔登由于在“教学水平很靠前”的这所中学五门课挂了四科被学校开除。他不愿让父母提前知道自己已经被潘西中学开除的事情而选择在圣诞节放假前在外面游荡。远离正统的正常生活轨道,逃离父母与学校的管束,他的做法显然是背离父母的意愿的。在街上信马由缰的三天里,他又经历了许多事情,有受挫,有迷茫。他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协调好成人世界与童真心态的关系:一方面他做出成人的举动,比如招妓;另一方面,他还有童真的梦想,比如说当个“麦田守望者”。与菲比在一起,他显得最快乐。在与妹妹菲比的对话中他谈道:“不管怎么样,我老是想象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有几千个,旁边没人——我是说没有岁数大一点的——我是说只有我。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但这是我唯一真实想当的,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4]174总之,他的大部分举动都在证明他想成为小孩子,逃脱大多数人逐渐成长的世界。他是矛盾的,内心是个孩子的他最后被真正是孩子的妹妹菲比牵着鼻子走了。霍尔登溜进家里时,菲比立马意识到哥哥可能被学校开除了并且对他说:“爸爸会干掉你的。”[4]166这一点让主人公哭笑不得。他跟菲比提到自己要逃到西部过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他俩再见面时,菲比提着箱子非要跟他一起去。他无奈,最终还是和妹妹一起回归到父母的身边。他先是在医院休养了一阵子,然后继续选择学校读书。

与霍尔登相似,《圣经》中的约拿也是个不驯服的个性。他违背耶稣的差遣,耶稣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5]907约拿由着自己的性子,不听上帝的命令,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上帝。下到约帕,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给了船价,上了船,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上帝。然而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甚至船几乎破坏。水手便惧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后来船员们掣签发现了遭遇狂风是由于约拿忤逆上帝意志。于是他们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以阻止海浪,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他在鱼腹中三天三夜,向神祷告。最终得到神的宽恕。

在约拿记中,上帝是表现出绝对意志,旁人必须听从的一个形象。而父母及老师也是霍尔登所要听从的。而他在被学校开除后径直去游荡而不通知父母是不服老师、父母管教的行为。约拿也是没有温顺的性情使他能够服从耶和华的命令。两个故事背景纽约城与去往他施的大船是他们逃离中所处的环境。霍尔登独自在社会上晃荡三天的时间里,他所遭受的各种冲击是他脱离正常的轨道生活必须要承受的。就如约拿在躲避的大船里遭受狂风是上帝的作用一样。最后的回归之地都是在与世隔绝的空间里:鱼腹是密闭的空间,与霍尔登接受治疗的医院有相似点。霍尔顿的逃离是一种放纵,纵然他也有许多美好的幻想:在虚伪、冷酷的现实中,霍尔顿感到生存对于他似乎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决心在人生这场比赛中认输投降。约拿是任由自己的思想主宰行为而不考虑上帝的旨意。

三、结语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也出现了主人公塞尔登对基督的看法:“除了十二门徒,我几乎喜欢《圣经》里的所有人,如果我不喜欢十二门徒,就只能说明我根本不喜欢耶稣。”[4]100他反传统的不平常的行径与不遵从上帝的约拿是有相似性的。正是由于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了一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人物形象霍尔顿,使它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作品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及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霍尔顿的困惑是许多成长中的人的困惑。众多青少年读者从霍尔顿的故事中产生深刻共鸣。

[1]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18.

[3]诺思洛普·弗莱.神力的语言——“圣经与文学”研究续编[M].吴持哲,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孙仲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7.

[5]圣经[M].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菲比弗莱守望者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 FLYGER 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童话般的美好世界——菲比·瓦尔作品欣赏
果蔬PARTY
大桥上的守望者
菲比熊 BCES4002A
守望者
汉白路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