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八月之光》解读

2014-12-12 07:57郭爱云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福克纳存在主义白人

郭爱云

(西安财经学院)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八月之光》解读

郭爱云

(西安财经学院)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最著名、最具争议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展现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宗教偏执以及历史和家庭重负等诸多问题,体现出作者对南方乃至整个人类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本文以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为基础,探讨作品所体现出的存在主义倾向及意义。

《八月之光》 存在主义 生存环境 自由选择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的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所创作的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他最著名、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作品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其中以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为中心,海因斯、乔安娜和海托华等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宗教偏执以及历史和家庭重负等诸多问题,体现出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乃至整个人类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该作品自1932年出版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和评论界从写作风格、种族主义、主题研究和身份研究等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本文以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为基础,探讨作品所体现出的存在主义倾向及意义。

一、荒谬的生存环境下的异化人生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类所生存的外部世界是荒诞异己和不可理喻的。人类的存在要面临不同的限制和约束,要经历各种不幸和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令人难以抗衡的外部世界使人类感到孤立无援、恐惧和绝望,继而产生异化感。

《八月之光》中所描述的美国南方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充斥着极端种族主义思想和狂热清教思想。此外,沉重的家庭和历史责任感成为部分南方人的心理包袱,造成他们严重的内心冲突和精神困境。种族主义在美国的历史由来已久。虽然奴隶制已被废除,但在美国南方,白人高贵、黑人低劣的世俗观念仍随处可见。有黑人血统的人总会处在被歧视、被排斥的地位。众所周知,清教思想是南方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清教徒却走上极端,迫害异己,极力主张压抑人的欲望、谴责享乐。宗教偏执总是和种族歧视混合在一起起作用。主人公乔的外公海因斯和养父麦克伊琴是典型的宗教偏执的代表。

宗教偏执使海因斯严重异化而失去了基督徒应有的博爱之心以及他的正常意识。他因怀疑女儿的情人身上有黑人血统便枪杀了他,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死于难产却持枪阻止家人去请医生,将出生不久的外孙乔抛弃在孤儿院门外。他放弃了原来更适合的工作,在孤儿院当看门人,目的只是为了监视乔。乔被领养后,海因斯也离开了孤儿院。他与乔的再次相遇是在乔被怀疑杀害白人妇女后,海因斯发疯似的当街咒骂他,用手杖殴打他,还煽动人们对自己的亲外孙动用私刑。因为宗教偏执海因斯不仅毁了乔的一生,也毁了自己的一生。

乔的养父麦克伊琴是一位思想与灵魂都严重异化、扭曲的清教徒。他严格奉行清教主张的各种教义,坚信上帝是严厉的,没有任何怜悯之情。从他领养乔的第一天就开始用严格的清教教义来约束乔的一言一行,用专制的手段强迫他接受清教信仰。他采用的教育方式是冷酷无情的惩罚与抽打。他的暴力手段促使乔滋生了日后的攻击性行为。他的刻板冷酷、独断专行使他的妻子生活在压抑和恐惧中,感觉不到丝毫的家庭温暖。在麦克伊琴的极端清教思想影响下,乔日后成为一个性格扭曲、性情乖张的人,不能够同他人建立起正常的真诚关系。长大后的乔出于对养父暴力行为的忍无可忍,用椅子将其砸倒在地,开始了十五年的流浪生活。

乔从小就因为可能存在的黑人血统而生活在被敌视、排斥的环境中。为此他感到惊恐、自卑和压抑,而且这种压抑的心理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而愈加严重。生活在种族观念极强的南方,乔难以忍受的是自己有着白人的面孔与体肤,体内却可能流有黑人血液。他的内心因身份的不确定性而遭受着巨大的折磨和痛苦,人生被彻底异化。他不愿做黑人,又无法融入白人的生活,不断游走于“白与黑”之间。当他跟白人在一起时,体内潜在的黑人血统让他感觉不安。当他试图融入黑人生活时,体内的白人血液和白人至上的思想使他无法忍受黑人的“气味”。他无法弄清楚自己的身份,无法控制内心的纠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煎熬。他的身份寻求之旅、与无数女性的淫乱、自虐行为和暴力倾向都是被异化的表现。

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海托华代表了南方那些因无法忍受和面对处于变化中的现实生活的人,他们把自己封闭在虚幻的过去,以此来逃避现实。海托华背负着祖父留下的精神遗产,是一个完全生活在历史幻影中的人。他的生活中既没有现实也没有真实的自我,只有南方辉煌的历史。他整日沉浸在祖父的英勇事迹而不能自拔。他上过神学院,接受了良好而系统的神学教育。但他的宗教服务对象却只限于杰弗生镇,因为他所崇拜的祖父在南北战争中战死于此。他费尽心机来到此地作牧师只为重温心中祖辈的辉煌,却没能很好地履行牧师的职责。布道时,总是将宗教和他祖父驰骋战场的光荣景象混在一起。他对妻子视若无人,一直冷落她,导致妻子精神分裂,最后自杀身亡,他也因此被教会罢免,被社区民众抛弃。尽管当地人想尽办法,采取各种手段,也未能迫使他离开这个小镇。但他从此沉默了,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主人公乔安娜的生活则承载着家族的使命,她的生命建构在父亲的教谕之上。她的父辈们一直支持和从事解放黑人奴隶的事业,并因此受到当地白人的孤立和报复。她的祖父和哥哥因为在一次选举中支持黑人而被当地白人枪杀,她的父亲只能把他们掩埋在隐蔽的地方,根本不敢给他们修坟立碑。在她还只有四岁时,父亲就给她讲述家族的历史,教导她家族的责任。所以乔安娜一生都背负着沉重的家族使命,将自己献给提升黑人地位的事业而否认自身的本能需求。她对黑人的同情与帮助使她同当地的南方人格格不入,受到他们的孤立、反对和仇视。尽管她有生以来一直住在杰弗生镇,但在这里,她一直是一个孤独的“陌生人”。在乔到来后,她所表现出的疯狂的性变态和可怜的乞求表明长期遭受压抑后她的身心已严重扭曲。

以上几位主人公的生活和经历表明南方人是荒谬的生存环境的受害者。生活在荒诞、异己的世界里,他们的身心受到严重束缚,心灵遭到异化。

二、自由选择

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一切特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存在中形成的,是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的。人是自由的,人的存在意味着人的自由选择。通过自由选择,人能根据自己的意向不断地否定自己并超越自己,从而使自己获得本质、价值和意义。人的根本特性就在于他的自主性和超越性。

对于乔来说,体内可能流有黑人血液的阴影一直困扰着他,影响着他思想和生活,使他内心极度孤独与迷茫。他错误地选择通过确认自己的身份来得到社会的认可。他没有意识到从他开始寻找自己身份的那一刻起,他便陷入无法爬出的深渊中。他想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黑人还是白人的努力是徒劳的,他的身份寻求之旅反倒加速了他的异化过程。长达十五年的流浪生活中,他走南闯北,出于内心的疑惑、无助与愤怒,他做过许多坏事,通过伤害别人或者被别人伤害来感知自己的存在。

乔在杀死了情人乔安娜后逃亡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毫无意义,过去的岁月只是在一个怪圈里绕。他心中的矛盾和纠结慢慢趋于平静,逐渐接受了自己的黑人身份。他不再对他人抱有敌意,也不再伤害无辜的人。他选择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准备接受杀人应受到的惩罚。他不再逃避,任由那些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开枪射击结束了他的生命。他以死亡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一生痛苦的追寻和荒诞的生存。

决定将自己完全奉献给提升黑人地位的乔安娜的生活因为乔的出现而改变。体验到男女之情的快乐后,她那长期被清教主义和孤独生活所压抑的欲望觉醒了。在强烈的性欲驱使下,她变得疯狂、激动、放纵,但她深知自己的行为是她的信仰所不允许的,内心备受折磨。她想跟乔结婚生子,想将他培养成为黑人律师和自己的助手,但这一切被乔看成是对他的控制和占有,所以坚决不从,俩人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痛苦万分的乔安娜想要通过选择结束自己和情人的生命来获得解脱,结果却死在乔的剃刀之下。

自幼生活在祖辈光荣历史中的牧师海托华曾因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而不能自由选择,但他的生活被小说中象征着“八月之光”的主人公莉娜所改变。在科学书籍的指导下为莉娜接生后,海托华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喜悦。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决定走出祖辈的阴影,不再浑浑噩噩地打发日子。在乔被追杀的最后关头,在自己被乔误伤的情况下,他选择以牺牲自己的荣誉为代价,出面作伪证,想要尽力挽救乔的生命。虽然他未能如愿以偿,但他的行为是勇敢的,表明他不再是以前那个没有真实自我、无法面对现实生活、逃避自身责任的海托华。他终于冲破自我禁锢,卸去沉重的历史重负,开始融入社会生活,真正履行起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的职责,实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三、结语

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正是通过主人公们对生活的悲剧性体验形象地揭示了南方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作者所关注的不仅是南方的社会问题,他更关心的是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并在积极探索和思考整个人类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正是对‘人’的问题的探索,使得这部作品超越了对种族歧视、宗教压抑等一般社会问题的反映,而在深层精神上与20世纪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存在主义达到了契合与沟通。”通过主人公们的故事,作者提醒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面对荒谬的生存环境时,要做出正确的自由选择,从而实现真正的存在价值。

[1]福克纳.八月之光[M].蓝仁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2]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胡艺珊.在难题中,在“人”的困惑与不安中——对《八月之光》中“人”的问题的存在主义解读[J].潍坊学院学报, 2005(1).

本文为陕西省社科界2012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福克纳长篇小说中的存在主义研究”(2012C1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福克纳存在主义白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没见到他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威廉·福克纳的《熊》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