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2014-12-13 06:36胡建淼
人民公仆 2014年10期
关键词:信仰法治民族

■ 胡建淼

卷首语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 胡建淼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包括自然、理想或主义)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并把它视为终极价值以作为自己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的一种精神活动。信仰属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范畴。

信仰是灵魂,信仰是生命。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民族;没有信仰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国家。

我同意一个学者的说法:具有政治信仰的人,是骨干分子;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是稳定分子;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会成为暴徒。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一个人没有信仰,他就没有敬畏;没有敬畏的人,他的行为就没有底线。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让法治成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和我们每一个人的信仰!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标志,是以“正义”为核心的“至善之治”。法治让人类走向有序、走向文明。法治引导人们走近真善美,远离假丑恶。法治让各种利益主体服从行为规则,各行其道,和谐相处;当他们发生冲突时,不再是依靠暴力,而是在公正司法轨道内,依照公正的规则裁决纷争。法治保证了一个国家的稳定,法治保障国家走向强大。

法治成为信仰,人类才有灵魂;法治成为信仰,法律才有生命。正如美国伯尔曼教授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所说,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为狂信。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靠法治人来筑建。而没有法治信仰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法治人的。

个人没有信仰,就决定了民族没有信仰;民族没有信仰,就决定了国家没有信仰。人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组成分子。所以,信仰要从个人抓起。

要让法治成为领导干部的信仰。他们是特殊的人群,在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他们首先要有法治信仰,这种法治人才能引领人们走向法治。在201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并提出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又指出: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罗斯科·庞德说过,“一个时代的法律精神是这个时代一切社会制度的价值基础,任何法律制度一旦形成之后,人们必须以宗教式的虔诚去捍卫它,任何非正统式的否定、修改、曲解法律的行为或动议,都是对社会正义的直接危害。”

法治信仰要从儿童抓起。我们每个家长、每个幼儿园、每个学校,都有责任在督促儿童学画画、学钢琴、学舞蹈的同时,教导他们说话算数、遵守规则、不要抢占别人的东西……从小培养法治意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有法治信仰的儿童将会建设、推动和加固未来的“法治中国”。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信仰法治民族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信仰的旗帜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论信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