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史上变法告诉我们什么

2014-12-13 06:36陈炳才
人民公仆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变法顶层王安石

■ 陈炳才

评论

四次史上变法告诉我们什么

■ 陈炳才

我国历史上的几次变法,经验、教训颇多,笔者主要就改革本身谈一些看法与体会。

(一)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魏国李悝变法持续27年,后来没有继续下去,132年后魏国灭亡。躺在前期改革的功劳簿上不会让国家强大,而且可能随时落后挨打。改革失败和中断,会使国家走向衰落。王安石变法的中断,使得面临衰落和边境之患的宋朝,在50年后的1126年降金,迁都杭州;张居正变法被废除之后的80年明朝就彻底瓦解;戊戍变法的失败,延长、加深了国家、民族的苦难。

商鞅变法,个人被车裂,但变法的内容没有废除,秦国逐渐走向强大。楚国变法,吴起被射杀,变法内容保留了,楚国也强大了好长一段时间。张居正改革十年,是成功的。由此可见,切实有效的改革,会使国家强大、政权巩固。因此,要坚持改革不动摇。

(二)改革需要好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有效、没有偏差的执行

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并不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和好的实施。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在于对宋朝体制和机制的弊端了解不够,把握不准。均输法、青苗法算不上特别的创意,前人早已有之。但为什么遭遇多数人的反对?其关键在于体制和机制出了问题,好的设计和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因此,改革是否有效,不仅在于顶层设计,更在于没有偏差的有效执行。这需要整个官员制度和运行机制的配合。即要有对改革措施执行的监督、检查、处罚,举报和受访、奖惩机制,让当权者不敢利用政策手段和改革措施谋取私利、欺压百姓。

(三)改革既要统一、协调思想,也要注意听取反对和批评意见

王安石的改革遭遇反对,张居正的变法后来被废,首先在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的认识不统一,皇帝的心意反复。由此可见,改革要统一思想和认识,对于赞成和反对的意见都要充分讨论,分析分歧和矛盾、问题所在,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特别注意弥补和解决执行中存在的制度和机制缺陷。既要看形势和趋势,看国家和民族大局利益,也要看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协调认识分歧,化解利益矛盾。使改革不因人而立、因人而废,能够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

王安石改革的中断和张居正改革被废,说明改革方案和政策设计不完善,要善于听取批评、反对意见,完善制度和政策,堵塞漏洞与不足,而不是简单地划分改革派、保守派,赞成派、反对派。即使都赞成,改革也未必成功,即使都反对,也未必能有期望的结果。

改革要协调、解释、宣传,对影响决策者的人,要做思想、认识工作,获得支持,涉及利益问题需要平衡,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更不是简单地力排众议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找执行中的偏差和变化,这些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四)利益制度改革的根本是建立起对权力使用和运行的有效约束制度

封建王朝更替的规律表明,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于约束和制约权力,监督和检查权力,而不只是治民,更不必担心企业和市场会走偏。中国土壤环境下,权力和政策很容易被腐化,或者异化为谋取私利的手段、欺压和盘剥民众的利器,乃至成为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有不同的改革方案,有不同的利益、是非争论,也会被各种利益集团各取所需地利用。改革能否成功,也在于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将改革的政策、方案落实到具体的法律、法规政策。法律法规必须细致到操作程度,使自由裁量权缩减到最小,不能让个人利用法律法规的自由裁量权和权力谋取私利。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立法赋予民众和社会监督权、举报权,赋予民众法律保障权、诉讼权,防止公权侵犯私权,对公权力运行和使用中存在的违规、违法现象进行党纪、政纪处罚和法律制裁。这是改革中真正要啃的“硬骨头”。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变法顶层王安石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徙木立信
北陂杏花
滨海顶层公寓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徙木立信
王安石的坏习惯
反复变法
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