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的诗意营造
——上海申亚时代广场外立面设计

2014-12-13 06:56朱蔚蔚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环外立面高架

朱蔚蔚

(海南(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基于逻辑的诗意营造
——上海申亚时代广场外立面设计

朱蔚蔚

(海南(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决定建筑最终呈现状态的设计变量各种各样,文章通过介绍申亚时代广场外立面设计的过程,提出建筑创作是的逻辑推理的自然而然。

形态 表皮 理性 逻辑 诗意

1 设计背景

这次外立面设计在建筑扩出评审完成之后的节点介入。严格的退界、消防、日照的控制,以及业主对容积率要求的双重限定,使得建筑的外轮廓几乎没有进退的余地。因此外立面的设计只能基于原有设计的框架下展开。

2 项目概况(如图1)

本项目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基地南北向约300米,东西向34米至75米不规则,沿北新泾港西侧南北呈带状展开,东侧隔北新泾港为上海主要城市快速路中环线高架路。基地南侧短边接城市主干道天山西路,西侧为城市支路蒲松北路,北侧接城市主干道北翟路。蒲松北路西侧是老式住宅区。项目由三栋楼组成,功能为裙房商业加主楼办公的商办性质,地上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地上十层,地下四层,建筑高度40米。进入基地的车辆由蒲松北路引入,但形象的展示面为其他三侧的城市干道,尤其是来自于中环快速路高架的视点,是本项目形象展示的主要角度。

图1 项目地理位置

图2 整体效果图

图3 效果图

图4 外立面设计

图5 外立面效果图

3 设计策略一:形态整合(如图2)

由于受到不规则用地的限制,建筑平面按照红线退界贴线布置,呈现无形态逻辑的不规则;受到西侧住宅区的日照控制,主楼体量又被按日照控制线切削,同样呈现无形态构成逻辑的无序。总体而言,建筑体量呈现缺失逻辑性的形态叠合关系,在不得损失容积率的要求之下进行立面设计,意味着由基地条件生成的建筑形态不能有大的改变,因此设计的目标首先是通过整合的手段统领形态的操作,以期将看似无章的形体组成,实现其有机组合关系。

三栋主体建筑依基地南北向转折铺陈,与紧邻的中环高架平行展开,受到中环高架和北新泾港的线性流动感的启发,设计通过强化层间横向线条,使建筑轮廓形成蜿蜒流畅的整体形态,巧妙的呼应中环高架的线性特征。在场所逻辑实现的同时,完成了建筑整体性的营造。

在建筑转角处采用捣圆的处理手法,强化了建筑流动感的同时,将叠合的建筑体块,在视觉上形成不同层次的退进,原本被日照控制线切削的无奈之举,不经意间演变成了形态生成的有意为之。基地的限制,成为了形态生成的理性逻辑。

4 设计策略二:形式与功能的逻辑

建筑是凝固的,但在日月星辰的运转之时、在周遭环境的变革之中、在人的使用过程中,建筑又是属于环境顺应环境的,她会呈现自己的个性与情感。

当形态的整合初步完成之后,需要审视何种建筑个性是合适的表达,即应该赋予建筑什么样的表皮、色彩、材质等等。感性的表达有喜怒哀乐无数种可能,同一个建筑的体量关系,有N种表皮的选择,也就是说设计有各种可能的变量因素,最终的判断取决于建筑师的个性、业主的诉求、相关法规的约束等等(如图3)。

经过各种可能性被过滤之后,感性的表达最终还是回归到理性控制的方法上。功能逻辑成为取舍设计变量的决定因素。虽然功能的推演不会直接导出合适的建筑形式,然而功能逻辑的概念和操作却会给建筑带来创造性的契机,使建筑不仅只是被动地满足固有观念中的使用方式,更能创造人们新的使用要求及空间的魅力(如图4)。

建筑的城市形象展示面为面向中环高架的东立面,来自高架的视线又具有高速流动的特征(时速一般在60至80公里)。在高速度视线条件之下,过于多变的建筑立面反而会削弱建筑的总体印象,因此设计确立了“少既是多”的原则,在横向水平线条的框架之下,保持层间建筑表皮的纯粹性,更能强化建筑的视觉印象(如图5)。

三栋主楼均为东西向布置,无论是来自东立面高架的噪音还是西立面的太阳西晒,都会导致内部使用的不舒适性。在确定了纯粹性表皮的前提下,设计在东西两侧立面引入了锯齿形窗的立面形式

(俗称“抢光窗”),偏南面为玻璃面,偏北面则为石材面。锯齿形窗的的基本单元为短边848X848mm的直角等边三角形,长边投影为1200mm。848mm作为一扇开启窗的尺寸也符合经济实用的原则。虚实相间的层间窗的处理,在满足了采光遮阳以及防噪等功能性的同时,增加了外立面的立体感,建筑在不同时间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微妙诗意的光影效果。在南北立面则采取了平面的开窗方式,立面模数同样为1200mm。在面与面的转折处,以弧形玻璃面自然过渡,建筑立面的处理在建构层面同样体现了逻辑的理性。

5 设计策略三:绿色建筑

绿色节能的观念贯穿于设计确立的整个过程之中,最终采用的表皮方式,体现了多个层面的绿色理念。

锯齿形窗安装于出挑的层间楼板之间,在后续的幕墙深化设计和图审中,主楼的外立面被定性为普通窗扇,而非幕墙体系。工程造价得到较好的控制,并且回避了幕墙的专项评审程序。

虚实相间的外立面,在朝阳面为玻璃窗扇,朝阴面为石材墙面,一定比例的窗扇可开启。同时满足了自然通风、采光、遮阳、保温节能的技术要求。

西侧为住宅区,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产生的光污染在规范上不被允许,分隔成相间不连续的窗扇自然避免了光污染的产生。

6 结语

整个建筑的立面设计构思与语言完全从场所逻辑及功能逻辑出发,无论是形态还是表皮的生成,建筑师处处表现的克制与理性,一切的感性表达,均来自于对场所、体量、材质、细部等建筑本质问题的回答,从而自然而然的导出建筑应有的气质。美学的感知,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建筑的美更是如此,功能与形式的逻辑统一是本外立面设计追求的目标。

[1]孙彤宇.建筑的功能逻辑和形式的自治.时代建筑,2012年第 5期.p45-46.

朱蔚蔚,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硕士。

猜你喜欢
中环外立面高架
陕西中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百事松江二期外立面景观提升工程透视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城市高架钢箱梁制作与安装施工
桥式起重机高架及轨道变形测量方法探讨
对倒锥型外立面满堂脚手架施工技术的探讨
高架牵引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山西太原南中环立体化改造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