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4-12-14 07:14陆国云肖佛义
中外医疗 2014年6期
关键词:腰骶腓总肌电图

陆国云 肖佛义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宁德 3521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体检科,福建宁德 352100

腰骶神经根病与下肢神经卡压神经病的腓总神经病均可引起下肢麻木、足下垂甚至下肢肌肉萎缩,临床上常需要鉴别诊断。根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于有些患者仍难以区别,常需要借助神经电生理检查。为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现将该科于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例以足下垂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组资料中男6例,女4例,年龄在24~65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双侧足下垂伴双侧小腿下外侧皮肤感觉减退3例,一侧足下垂伴小腿下外侧皮肤感觉减退7例,10例均无大小便障碍等脊髓受损症状及体征,均行腰骶段脊髓MRI、腰椎正侧位X线、膝关节X线检查。其中9例患者均有腰椎退变伴不同程度L4~L5、L5~S1 椎间盘突出,1例X线发现腓骨囊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不能完全确诊为腓总神经病、腰骶神经根病或两者兼有。

1.2 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

采用Synergy5 通道台式肌电图及配套产品。在该科电生理室进行所有检查,仪器接地,地线深埋,室温18~20 ℃,相对湿度60%。均采用双侧检查,以便于对照观察[1]。①双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的检查,对运动、感觉神经的动作电位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进行观察,了解有无神经传导减慢。②双侧胫神经F 波检查,观察F 波出现率、潜伏期[2]。③胫前肌、胫后肌EMG 检查,对自发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时限和波幅,多相波百分比及大力收缩时募集相情况进行观察。腰旁肌EMG 检查观察自发电位出现情况,见表1。

表1 腰旁肌EMC检查观察自发电位出现情况

图1 腓总神经MCV 测定方法[2]

2 结果

4例以腓骨小头上-下段传导速度减慢>10 m/s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超过50%及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腓总神经病,其中1例行腓总神经受压松解术,术中证实为腓骨囊肿,术后随访6个月,小腿下外侧感觉减退症状消失,足下垂症状改善,复查肌电图腓骨小头上-下段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接近正常,胫前肌EMG 大致正常;余3例经药物及物理康复治疗1~6月后,小腿下外侧感觉减退及足下垂症状均有改善,其中2例3月后复查肌电图腓骨小头上-下段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及胫前肌EMG 均较前改善。5例以胫神经F 波潜伏期延长和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腰骶神经根病,均行腰椎手术治疗,术中见增生的椎体前后缘、钩椎关节骨质,神经根管狭窄,术后随访4~6个月,小腿下外侧感觉减退症状、足下垂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肌电图胫神经F 波潜伏期接近正常,胫前肌、胫后肌EMG 大致正常。1例为腓总神经、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感觉电位未引出,胫前肌、胫后肌神经源性损害,腰椎旁肌肌电图未见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病,病因不能完全明确,经药物及物理康复治疗3个月,小腿下外侧感觉减退及足下垂症状无进一步加重,复查肌电图无改善。

3 讨论

肌电图检查可准确定位神经局灶性病变。腓总神经病一般会导致胫前肌(接受腓总神经远端分支的腓深神经支配) 呈神经源性损害; 腰骶神经根病患者不仅损害胫前肌,还会造成胫后肌神经源性损害(胫后肌接受胫神经支配)[3]。该组采用双侧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腰骶神经根病或坐骨神经病时胫后肌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腰骶神经根病腰椎旁肌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的检出,可使对其他肌肉的检测减少,患者检查不适得到减轻。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反映有无神经功能性阻滞,并间接反映病变部位。该组结果显示腓总神经病以腓骨小头上-下NCV 减慢(>10 m/s) 为主,腓总神经远侧传导相对正常; 腰骶神经根病和坐骨神经病以腓总神经远侧段(腓骨小头下-踝)NCV 减慢为主,而腓骨小头上-下NCV 正常或减慢不明显(<10 m/s)。以上结果表明,腓总神经病时,患者腓骨小头上-下NCV 比腓骨小头下- 踝减慢>10 m/s,这一结果与崔丽英[4]、林敏婷等[5]研究结论一致,即测定腓骨小头上-下NCV 是协助诊断腓骨神经病最有效的方法。腰骶神经根病患者腓总神经远侧段(腓骨小头下-踝)NCV 减慢,分析是因为病变后期腰骶神经根病变导致腓总神经远端运动轴索变性所致。在同时进行的胫神经NCV 检查中发现:单纯腓总神经病患者,胫神经NCV 正常,提示传导阻滞只有在腰骶神经根病和坐骨神经病时才会出现,这一点在临床进行鉴别诊断腓总神经病与腰骶神经根病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该组3例腰骶段脊髓MRI 提示腰椎退变伴不同程度L4~L5、L5~S1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仅有小腿下外侧感觉减退及足下垂症状,膝关节X线检查未见异常,而电生理检查结果却提示腓总神经病,说明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弥补影像学检查的不足,与闫晓海研究结果相一致[6]。该组10例患者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其中6例根据诊断结果实施相应手术治疗,病情好转。

综上,腰骶神经根病、腓总神经病均可出现足下垂,利用神经电生理检查的良好定位作用,可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1]卢祖能,曾庆杏,李承晏,等.实用肌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8-273,320-333,362-376.

[2]刘淑艳,王琳,陈玉萍.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3):18-19.

[3]郝月桥,足下垂患者肌电图异常改变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病学杂志,2013,16(6):51-52.

[4]崔丽英.简明肌电图学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9-133.

[5]林敏婷,黎鸣.腓总神经断伤与卡压的电生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33-34.

[6]闫晓海.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腰骶神经根病诊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8(9):143-144.

猜你喜欢
腰骶腓总肌电图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腰骶移行椎患者腰骶交界区冠状面倾斜畸形发病特点的临床研究
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腓总神经麻痹治案一则
经皮电刺激治疗腓总神经不全损伤疗效观察
睡懒觉会让智力下降吗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