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除菌与巴氏杀菌在原料奶预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2014-12-15 09:51张修军
中国乳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巴氏杀菌总数

文∕张修军 姚 晶

(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部)

1 引言

在液态乳、乳粉等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料奶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有了优质的原料奶,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为了保证原料奶的质量,从奶槽车卸下的原料奶,要经过脱气、过滤、冷却、杀菌等工艺,以减少奶中的气味、机械杂质、微生物等。而当原料奶中微生物数量过多时,会很容易导致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①乳中存在的致病菌,可能会产生一些耐热毒素,虽然经过之后的杀菌过程,但仍可能会有少量的残留。②乳中的嗜冷菌会产生一些耐热的酶类,在湿混、浓缩、干燥过程中,由于加热而被激活,导致产品感官、气味等发生变化,影响产品质量。③细菌在大量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酸,导致产品酸度增高,从而使产品中的一些营养成分稳定性下降。④原料奶中的芽孢总数及耐热芽孢数量过多,虽然经杀菌过程,但仍会有一些耐热芽孢存在,在产品贮存过程中,耐热芽孢可能会复活,导致产品细菌数增高。所以,控制好原料奶的细菌数是保证原料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将巴氏杀菌机和离心除菌机串联使用,对原料奶进行离心杀菌,可以有效地清除芽孢。芽孢具有相对较高的自身密度,一般可高达1.2~1.3 g/L,密度大的芽孢被移至转鼓的外围,而密度相对小的牛乳将被移到转鼓的中央,从而达到除芽孢的作用。牛乳中的细菌密度一般低于芽孢,通过离心除菌机,牛乳中的细菌难以除去,但牛乳经过85℃,15 s的巴氏杀菌,可以杀死大量细菌。所以离心除菌机与巴氏杀菌装置配合使用,除菌效果极佳,可以延长原料奶的保存期。

本文对离心除菌机和巴氏杀菌(85℃,15 s)在原料奶处理中的使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原料奶质量、原料奶温度、转鼓转速对除菌效果的影响、巴氏杀菌乳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孢子离心除菌机CSE230-01-777型(进口);营养琼脂培养基。

2.2 取样操作

取不同微生物指标、不同温度的原料奶,进行巴氏杀菌和离心除菌,取原料奶和除菌之后的奶样,分别测定细菌总数、芽孢总数。

2.3 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取除菌后的原料奶样品,用营养琼脂倒置于平板,置(36±1)℃恒温箱内培养48 h,计数。

2.4 芽孢总数的测定方法

取除菌后的原料奶样品,按不同的稀释度,用营养琼脂倒置于平板,平皿置(36±1)℃恒温箱内,保温培养72 h。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原料奶中的细菌总数对除菌效果的影响

取不同细菌总数的原料奶样,通过巴氏杀菌和离心除菌机,检测其细菌总数,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原料奶中的初始细菌总数越少,除菌率就越高,除菌效果就越好。

3.2 原料奶的芽孢数对除芽孢率的影响

取不同芽孢数的原料奶样,通过巴氏杀菌和离心除菌机,检测其芽孢总数,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原料奶的质量越好,初始芽孢数越低,除芽孢率越高,除芽孢效果就越好。

3.3 原料奶温度对除菌效果的影响

当原料奶加热到不同温度时,通过离心除菌机的除菌率和除芽孢率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原料奶在55~60℃时,除菌效果最佳,所以当除菌机与巴氏杀菌机串联使用时,先将原料奶加热到55~60℃时,通过离心除菌机,再将原料奶加热到85℃,保温15 s,可以达到最佳的除菌效果。

表1 除菌前后细菌总数变化情况

表2 除菌前后芽孢数变化情况

表3 不同温度原料奶的除菌率和除芽孢率

3.4 转鼓转速对除菌效果的影响

在选择离心分离机时,转鼓转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转鼓最大允许转速取决于原料奶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如:(1)温度;(2)原料奶的密度;(3)在侵蚀和腐蚀方面的侵害性(对转鼓材料的选择产生影响)。基于这些参数,并在充分考虑到安全性的前提下,将转鼓转速确定为5860 r/min。

3.5 巴氏杀菌乳保质期

原料奶经过离心除菌机和85℃/15 s杀菌,在3 天的冷藏(4℃)过程中,感官、pH值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巴氏杀菌乳的要求。

4 结语

4.1 原料奶中的细菌总数对离心除菌机和巴氏杀菌机的除菌效果有影响,原料奶的初始细菌数越少,巴氏杀菌乳中的细菌总数就越少,除菌效果越好。

4.2 原料奶中的芽孢总数对离心除菌机和巴氏杀菌机的除芽孢率有影响,初始芽孢数越低,除芽孢效果越好。

4.3 原料奶的温度对除菌机的除菌效果有影响,经过试验得出,当原料奶温度为55~60℃时,除菌机的除菌率和除芽孢率最高,可以除去99.3%~99.7%的细菌,54%~65%的芽孢。

4.4 当原料奶温度为55~60℃,密度为1.030~1.032 g/mL,转鼓转速为5860 r/min时,除菌机的除菌效果最佳。

4.5 经过离心除菌和巴氏杀菌的巴氏杀菌乳,在4℃时,储存3 天内,产品的感官、pH值和微生物指标都符合巴氏杀菌乳的要求。

[1]郭本恒.乳品微生物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金世琳.乳品微生物学.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3]无锡轻工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

[4]李建强.乳品加工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5]姜得明.放心奶生产配套技术.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张和平,张列兵.现代乳品工业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7]杨同舟,于殿宇.食品工程原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陆振曦,陆守道.食品机械原理与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巴氏杀菌总数
果汁饮料如何杀菌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浅谈巴氏鲜奶的发展现状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食品加工杀菌技术研究综述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食品工厂的洗净杀菌
巴氏灭菌对橙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
释放巴氏钝缓螨防治柑橘红蜘蛛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