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沟通桥梁 铺就成才之路——用表达性绘画艺术进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

2014-12-15 01:58马春凤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9期
关键词:寝室心理咨询团体

马春凤

(大连艺术学院 心理教育咨询中心,辽宁 大连 116600)

一、案例描述及简析

1.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及表达性绘画艺术方法的介入。我国高校的“班级”作为最小群体单位已逐渐为寝室所取代,宿舍管理系统在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多年来的高校宿舍管理经验显示,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非常普遍。从全国各高校近几年的心理咨询案例来看,人际关系问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中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最为主要和集中。近年来,在高校寝室中出现的各种恶性事件给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2003年云南大学“2.23”马加爵杀人案的直接导火索就是马加爵与寝室成员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寝室人际关系恶化;上海《文汇报》报道:2002年上海高校自杀事件中,人际关系紧张的占27.8%,以恋爱为诱因的比例为22%,人际关系紧张已取代恋爱失败成为上海高校自杀事件的最主要因素;成都某高校去年在校园网上对近千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寝室人际关系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0%的大学生认为寝室里有自己最不喜欢的人,33%的大学生反映寝室里室友不能互相关心、相处不融洽;不久前,河北大学对在校1200多名大学生展开人际关系现状调查,调查显示,寝室人际关系是让大学生感到最苦恼、最难适应的人际关系。因此,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要选择一种科学实用的方法来调节、干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用表达性绘画艺术进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咨询是非常实用的、有效的,成为深受大学生认可的一种方法。

2.个案介绍及简析。由于大学生地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偏差,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年级专业的差异、体貌特征的不同等,使得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错综复杂。

案例介绍:他是美术系大二学生,长相不好,家在农村,父亲有病,家里和他的生活费全靠妈妈一人支付。他生活简朴,课余时间就去打工。他的寝室共6人,除了和一名同学关系还行以外,很少与其他同学说话。他们经常嘲笑他,经常让他替别人搞卫生。他唯一的好友家境富裕,见识广。在好友面前他很自卑,经常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而顺从他。自己不敢在寝室多呆,每天早出晚归,回寝室就躺在床上装睡,心里难受,想辍学。

案例简析:原因和表现特点。原因:(1)大学生自身原因。①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大学生用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来看待或处理问题,这是宿舍人际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②个体差异显著。本案就是由于大学生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不同,经济差别,人格特质及审美观等差异,使得个案本身内向自卑。寝室成员在处理人际问题时,常常因为观点不一而产生矛盾,甚至形成群体攻击。(2)外部原因。①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力度不够。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偏重于学生遵纪守法方面,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没有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重视对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及教育。②社会因素。高校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逐渐渗入到高校中来,一些学生受个人主义、金钱至上、贪图享乐和追求利益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思想麻痹,道德败坏,甚至出现了政治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等问题。这些往往反映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特别是寝室人际关系上。表现特点: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与人交往处于紧张状态,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

二、工作思路和做法

1.工作思路。以语言为媒介实施的现代心理咨询,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处理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问题。结合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表现,借鉴台湾赖念华教授的表达性艺术进行危机后干预的基本做法,运用表达性绘画方式对有同类问题的学生做团体心理辅导和咨询,既省时又普遍辅导,学生愿意接受,效果事半功倍。运用表达性绘画艺术,就是让参加团体咨询的学生将在寝室人际关系问题中产生的个人情绪、内心矛盾等,都投射到画面中,通过画面来宣泄个人的情绪,反映个人的人格特质和潜意识,比用语言表达更为清楚和贴切。学生在创作画的过程中,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同时所产生的画面及联想,对于个人维持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平衡有极大的帮助。

2.具体做法。(1)活动准备。①本次团体心理咨询的范围:通过下发通知,按照自愿和邀请两种方式,让有寝室人际关系心理需求的学生参加。②团体咨询人数及所用物品:35人,分7个组;35盒12色蜡笔,小音响一个,A4打印纸1包。(2)活动过程。①热身活动。放松音乐背景下,同学闭目坐好,全身放松。教师语速很慢的导语,通过观望一颗小树的成长,来预示同学们成长中需要遇到各种坎坷、困惑,暗示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②教师自我介绍及强调保密原则。③指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它让我们烦恼、困惑,不安。今天我们师生共同来面对。④表达性绘画艺术心理咨询过程。教师: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你在宿舍里经历的不愉快的事件,你是事件的主角或是事件的旁观者。这是你最不能容忍的寝室不良行为,是你最不能接受的生活习惯或性格特征,是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学生拿出一张纸,找出一只某种颜色的蜡笔,这种颜色代表这一事件,用你不经常写字的手在纸上乱画、涂鸦。学生拿出第二张纸,找出某种颜色的蜡笔,这笔代表你此时的心情,用你平时写字的手乱画、涂鸦。第一张纸放在左面,二张放在右面,再看看你周围的同学画的。教师要求同学分别找不同颜色的4只笔在第三张纸上画4条线,他们分别代表伤心、困惑、愤怒、平静。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教师演示画线。在纸上从一个点出发,又回到原来的点。然后请同学拿出第四张纸,分别选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四个图形。第一个图形代表事件本身;第二个图形代表事件中最糟糕的部分;第三个图形代表事件中比较值得安慰的地方;第四个图形代表假如我知道这件事情会发生,将如何面对。画好后同学互相交流,然后将四张纸按顺序放好。拿出第五张纸,把宿舍的这个事件整体画出一副画,无需别人是否看懂,可以写实,可以抽象,给大家5分钟时间。完成后,想一想,这件事情带给我什么?再看看同学画的,相互分享。教师找几个同学的作品现场分享。这个过程首先是让学生讲她(他)的画,说说看到画的心情,内心希望这张画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里师生主要是倾听。教师: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同类事情发生,你会怎样去对待?拿纸画出第六画。教师找几幅作品,请同学讲解,同学之间互相分享。教师提出问题,搞好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意义,同学回答。教师总结:画由心生,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了同学们的情绪和情感;每一幅画都是同学们潜意识的再现;都反映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寝室人际关系的种种矛盾和困惑。我们通过绘画画出了情感,宣泄了情绪,放松了心情,受到了尊重和关注。最后,教师强调寝室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同学回答阐明正确处理寝室人际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三、工作成就及启示

1.工作成就。表达性绘画艺术是团体心理咨询中非常有效的方法。画由心生,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了同学们的情绪和情感;每一幅画都是同学们潜意识的再现,都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某一类共同问题。通过绘画,使有同类心理问题的同学画出了情感、宣泄了情绪,放松了心情;受到了尊重和关注,认识并了解了自我;同学用集体智慧和力量找到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正能量在同学群中得到弘扬。根据从众心理效应和群体意识原则,有同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容易产生共鸣,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容易形成新的人际群体,为日后处理并解决他们的共同问题打下良好的团队基础。

2.工作启示。用表达性绘画艺术进行心理团体咨询的方法生动活泼,操作便利,可以将心理学的理论融入简便的操作及表达活动之中,便于来访者理解和接受,比较容易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由于运用了容易与无意识建立联系的绘画表达方式,从而易使团体成员解除防御,进入当下,激发成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形成场动力,唤醒团体成员的无意识,激活团体成员的原始动力,并通过团体成员的动力传递和能量渗透,赋予绘画元素特殊的心理意义。让一群有共同心理困惑的人在一起,相互吸引、彼此接纳,营造出团体的和谐动力,形成正性强大的心理世界。在整合心理资源与拓展心理空间的过程中,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的模式达到成员心理成长的目的,进而使团体心理治疗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有不少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用绘画这种表达性艺术进行心理团体咨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这项技术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中具有很大的魅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运用在大学生各类心理问题的团体咨询中。由于目前这项技术不够成熟、不够完善,有待于广大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咨询实践中使之日臻发展、完善。

[1]台湾赖念华教授的“用表达性艺术进行危机后干预”案例[Z].

[2]韦志中老师的“用表达性艺术进行团体心理治疗”案例[Z].

猜你喜欢
寝室心理咨询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寝室闹鬼记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