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与丙米嗪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4-12-16 08:1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汀组帕罗西羟色胺

冯 菲 张 宁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00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极易引起患者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状态,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产生影响,增加社会与家庭负担,故应早期积极进行治疗[1]。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较多,其中三环类药物丙米嗪疗效较好,但由于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使临床应用受限。帕罗西汀作为新型治疗药物,可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且其不良反应较少[2]。本研究采用帕罗西汀和丙米嗪治疗脑卒并焦虑抑郁患者,观察治疗效果,从而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全年收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并焦虑抑郁症患者93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经头颅CT或MRI确诊首次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2)神志清楚,无理解能力障碍;(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1分;(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同时排除有阳性精神病障碍史、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男57例,女36例;年龄41~78岁,平均(56.15±9.23)岁;病程3~10个月,平均(5.15±0.91)个月;脑梗死61例,脑出血32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帕罗西汀组(47例)和丙米嗪组(46例),前者给予帕罗西汀20mg/次,1次/d,后者给予丙米嗪25~50mg/次,2~3次/d。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疾病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进行HAMD评分、HAMA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同时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HAMD、HAMA和ME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8周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8周,2组HAMD和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帕罗西汀组患者MESSS评分均低于丙米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4周比较,△P<0.05

组 别n HAMD 评 分 HAMA 评 分 MESSS 评 分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帕罗西汀组 47 25.65±6.74 16.36±4.21*8.02 ±2.21△18.45 ±5.87 14.42±4.52*8.54 ±2.62△22.24 ±6.20 12.24±3.93*8.35 ±2.76 △丙米嗪组 46 25.58±6.61 16.21±4.32*7.89 ±2.16△18.32 ±5.76 14.34±4.36*8.37 ±2.51△22.31 ±6.31 17.32±5.36*13.63 ±4.55 △

2.2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帕罗西汀组治疗期间出现口干、恶心等不良反应2例(4.26%),丙米嗪组治疗出现口干、恶心、便秘、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24例(52.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后期功能恢复产生影响。丙米嗪是常见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通过阻断脑内神经元突触前膜,使某些胺或多肽的再摄取受阻,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在突触间聚集从而产生抗抑郁焦虑效果,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多而影响临床应用[3]。新型治疗药物以帕罗西汀为代表,其可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间隙5-羟色胺的再摄取,使其聚集而产生抗抑郁焦虑效果,同时也可促进5-羟色胺释放递质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由于帕罗西汀高度选择性,对心脏快速Na+通道几乎无影响,可很大程度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所以,帕罗西汀对脑卒中患者抗抑郁焦虑的治疗逐渐引起重视[4]。

本研究发现2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和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随着治疗患者抑郁、焦虑及神经功能逐步改善;且治疗4周及8周2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差别不大,而帕罗西汀组MESSS评分明显低于丙米嗪组,与以往研究一致[5-6],提示帕罗西汀和丙米嗪对患者脑卒中抑郁和焦虑的治疗效果差别不大,但前者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更显著。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丙米嗪组,且无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提示帕罗西汀的安全性更高。综上所述,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并焦虑抑郁的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更高,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1]白维,李尧.帕罗西汀治疗中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11,6(6):757.

[2]刘军军,邵阿林.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3,45(22):2 777-2 778.

[3]尤群生,黛力新与丙咪嗪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2):44-45.

[4]梅琳.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126例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3):372-373.

[5]刘献玲.帕罗西汀与丙米嗪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83-84.

[6]张留莎,陈佐明,魏蕤荭.帕罗西汀与丙米嗪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1):9-11.

猜你喜欢
汀组帕罗西羟色胺
N-甲基帕罗西汀脱N-甲基的催化剂研究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帕罗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成人抑郁症28例
缓解抑郁 多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