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观察

2014-12-16 08:12吴中华史锡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瘘术分流管脑积水

吴中华 王 斌 李 明 史锡文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郑州 450003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由于颅内疾病导致脑脊液过度分泌,或脑脊液吸收与循环障碍,颅内容量增加,脑室扩大[1]。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患者往往伴运动障碍、智力减退、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幼儿患者常出现头围异常增大等情况。由于神经内镜技术的进步,其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优势不断体现出来,有学者已将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ETV)作为取代脑室-腹腔分流术(VPS)的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术式。选取我院脑外科2009-01—2011-01收治的93例脑积水患者,其中50例采取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或EVT联合VPS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脑外科2009-01—2011-01收治的93例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和MRI检查确诊。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造瘘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42岁,平均(30.8±10.2)岁;病程14d~20个月,平均(4.8±1.6)个月;临床表现:头痛、头晕31例,步态不稳、记忆力障碍10例,迁延昏迷3例,出现精神症状6例;发病原因:先天性脑积水8例,脑外伤导致的脑积水21例,颅内感染导致15例,颅内肿瘤导致5例,脑深部占位性病变压迫第三脑室或导水管导致1例;经影像学检查,交通性或混合性脑积水36例,脑室系统梗阻性脑积水14例。分流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38岁,平均(31.8±9.8)岁;病程10d~18个月,平均(4.6±1.4)个月;临床表现:头痛、头晕19例,步态不稳、记忆力障碍15例,迁延昏迷5例,出现精神症状4例;发病原因:脑外伤导致18例,颅内感染导致11例,颅内肿瘤导致8例,先天性脑积水4例,脑血管病导致2例;经影像学检查,交通性或混合性脑积水33例,脑室系统梗阻性脑积水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造瘘组50例采取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EVT)或EVT联合脑室-腹腔引流术(VPS)治疗,分流组43例采取VPS治疗。

1.2.1 脑室-腹腔分流术:行侧脑室角穿刺,将侧脑室前角作分流管脑室端,脐上腹正中作长3~5cm直切口,分流管沿耳后、颈前与胸前皮下经切口入腹腔,分流管腹腔端置入腹腔内30~50cm,最后逐层缝合。

1.2.2 第三脑室造瘘术: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巾,以冠状缝前1cm、矢状缝旁1.5cm为中心,中线旁纵行作3~4cm切口,用颅钻钻开约1cm的骨孔,“+”字行切开硬脑膜,先用脑穿针穿刺脑室,确定进针深度,再用内镜进入脑室,确认脑室内及室间孔的解剖标志。越过室间孔,到达第三脑室底。在双侧乳头体前方与漏斗隐窝后方薄弱室管膜处,此为无血管区,用抓钳剪开,使用带管芯的球囊导管旋转轻轻戳开一小口,拔出管芯,用生理盐水扩充球囊,扩大瘘口,连接第三脑室和脚间池。造瘘时注意避开血管,瘘口直径5~8 mm。此位置是第三脑室底最薄弱处,其前端为富含血管网的漏斗。镜通过瘘口,检查下方的蛛网膜是否打开。造瘘成功时镜下可清析辨别基底动脉分叉、中脑、脑桥和斜坡结构,这样才能保证脑脊液引流通畅。内镜引导下放置分流管,分流管脑室端沿内镜穿刺道置入脑室内近造瘘口的位置。术中确保脑室镜清晰,可用37℃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脑室,直至无活动性出血,撤除脑室镜,应用明胶海绵封闭穿刺通道,止血困难可用双极电凝止血,严密缝合各层后关颅。术后第1天腰穿2~3次,放脑脊液20~30mL,以利脑脊液循环通路建立[2]。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手术时间及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3a,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2组患者远期疗效。疗效判定标准:(1)有效:为临床症状缓解和(或)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室系统缩小;(2)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和影像学检查脑室系统无改变或扩大[2]。近期疗效指6个月以内的疗效,远期疗效指术后6个月以上的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1.5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组住院时间、近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3a,造瘘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分流组(P<0.05),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造瘘组出现并发症6例,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分流组术后感染6例,硬膜下积液4例,气颅2例,分流管堵塞2例。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脑积水是脑脊液在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聚集过多所致,形成原因有脑脊液过度分泌、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根据梗阻的部位,脑积水有交通性脑积水与非交通性脑积水之分,交通性脑积水即梗阻在脑室外,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但脑脊液吸收出现障碍;非交通性脑积水为梗阻在脑室内,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不通。

脑积水的传统治疗方法脑室-腹腔分流术,但改术式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如堵管、易发生感染、过度分流、分流管位置不当等),且复发率较高。小儿脑积水患者采取此术式还面临再次手术换管的难题。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脑室镜在治疗脑积水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学者[3-5]认为,脑室镜下行第三脑室造瘘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脑脊液接近正常生理循环,并使患者免去体内置管之苦的目的。我们观察到,EVT可构建一种更接近于生理的脑脊液循环通路,引导脑脊液从第三脑室流入脚间池,然后进入蛛网膜下腔内被吸收,能够有效维持颅内正常的压力平衡及脑脊液的生理功能[6-7],且切口小、创伤小,直视下操作可有效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对于传统的VPS,其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疗效好、置管位置准确等优势明显[8],值得有条件的医院开展并推广使用。

[1]刘方军,宋明.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11例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4(1):133-135.

[2]黄国栋,李维平,黄贤键,等.神经内镜下和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评价[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3):308-311;315.

[3]鲍南,施诚仁,洪莉,等.神经内窥镜三脑室造瘘术治疗小儿脑积水[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23(3):214-215.

[4]张亚卓,王忠诚,高鲜红,等.神经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1):3-7.

[5]李国平,甘渭河,汤树洪,等.脑室镜下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0,34(12):896-898.

[6]胡红旗.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64-66.

[7]杨朋范,上川秀士,山根文孝,等.神经内窥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5):459-461.

[8]付旭东,寿记新,马林,等.神经内镜下治疗交通性脑积水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3):34-35.

猜你喜欢
瘘术分流管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脑积水额角穿刺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脑室端分流管堵塞1例报道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多点定位微创膀胱造瘘术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老年脑积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探讨
脑室外引流在小儿脑室
--腹腔分流管更换术中的作用
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