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分析

2014-12-16 08:12封自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个体化偏瘫康复训练

封自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综合二科 郑州 450052

脑卒中是由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血脂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紊乱等多种诱发因素引起的脑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引起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脑血管疾病,常规神经内科药物和基础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预后,而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相对缓慢,但康复护理干预的时机尚存争议[1]。笔者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老年(年龄≥60岁)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2011-12—2013-12收治的95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经头颅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马奎云等著[2]《康复医学》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排除体温>38℃、休克、意识障碍、既往肢体功能障碍和严重脏器功能失代偿期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60~79岁,平均(68.6±4.5)岁;缺血性脑卒中38例,出血性脑卒中9例。康复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60~83岁,平均(68.5±4.5)岁;缺血性脑卒中38例,出血性脑卒中10例。2组性别、年龄和脑卒中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方法 根据脑卒中类型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宣教、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和药物护理等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康复组给予“一对一”超早期(发病72h内)康复护理干预措施。(1)入院12h内,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脑卒中类型和肢体功能障碍,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健康宣教方案、个体化饮食护理方案和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及时疏导患者和家属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干预的依从性;(2)入院12~24h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肢正常功能位,仰卧位时适当抬高患肢,保持上肢臂外旋外展,将肘与腕伸直在同一平面,手心朝上,分开掌指关节,在患侧臀下放软枕以预防压疮,下肢保持中立位,保持脚背与床面呈直角,适当抬高双下肢以促进静脉回流;患侧卧位时将患臂保持前伸位,护理人员将手适当外旋到功能位,保持掌心朝上并将手指拉开,健腿屈曲超前,患腿微屈;健侧卧位时将软枕放在胸前,将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充分伸展,严禁患者垂腕,将大拇指与其他四肢分开,髋关节和膝关节自然放置;(3)入院24~72h内,根据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开展功能训练,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以被动活动四肢为主,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翻身、床上桥式运动或移动等锻炼,指导患者尽量内旋肩关节,内收健侧上臂,护理人员适当给予抗阻训练,重心转移;对于肢体功能恢复相对较轻患者开始下床主动功能训练,步态训练从护理人员辅助训练逐渐为借助康复器械训练,活动量逐渐增加,活动时间适当延长。所有患者连续干预30d后观察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3]: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采用Fugl-Meyer积分评价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2)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评价疗效,与干预前比较,NFDS评分减少≥90%为临床治愈;45%≤NFDS评分减少<90%为显著进步,18%≤NFDS评分减少<45%为有效;NFDS评分减少<18%为无效;(3)后遗症:记录干预结束后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等后遗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 2组均能够提高干预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但康复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效果比较 (±s,分)

表1 2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效果比较 (±s,分)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0.01;干预后组间比较,▲P<0.01

组别n Barthel指数评分 Fugl-Meyer积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47 34.49±9.94 45.64±10.08△ 6.25±2.22 13.29±2.35△康复组48 34.51±9.95 67.55±10.13△▲ 6.27±2.23 25.28±2.42△▲

2.2 2组疗效比较 康复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常规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n(%)]

2.3 后遗症 对照组肩手综合征发病率48.94%(23/47),足外翻51.06%(24/47),明显高于康复组的29.17%(14/48)、25.0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 讨论

现代脑卒中康复医学理论[4]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脑组织和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护理或康复人员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通过康复功能训练改善自体功能障碍,使机体运动趋于协调。自体运动障碍不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同时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引起自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5]脑卒中患者进入恢复期后才能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康复训练诱发二次脑卒中或形成不规范运动等现象。但笔者认为,老年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相对较差,功能重塑性不足[6],且伴多种基础疾病,通过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72h内)能够早期促进脑组织和脑细胞建立自主侧支循环,诱导机体对病灶周围组织脑细胞进行重组或代谢,经过学习-获得-再学习交替训练达到固定训练模式的目的,通过功能重组和功能代偿实现感受器传入冲动[7],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脑细胞的可塑性,发展和建立神经轴突触联系和侧支循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笔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健康宣教方案、个体化饮食护理方案和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从而保证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本文结果显示,2组均能够提高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积分,但康复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照组肩手综合征发病率、足外翻明显高于康复组,表明康复护理在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与周红艳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超早期(发病72d内)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降低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等后遗症发生率,在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1]黄亚萍.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16-117;120.

[2]马奎云,王玉龙.康复医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89-90.

[3]祖晓堋.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221-222.

[4]李秀习.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56-657.

[5]易春霞.缺血性脑卒中康复锻炼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53-54.

[6]郑阿娟,杨瑛.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 724-2 726.

[7]李晓飞,罗霏.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肌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141-142;145.

[8]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 674-1 675.

猜你喜欢
个体化偏瘫康复训练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