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

2014-12-16 08:12孟爱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症状

孟爱玲

山东邹城市兖矿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 邹城 273500

糖尿病周闱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致残率高,发生率更高,报道称50%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早期临床特征以感觉障碍为主,主要分布在四肢肢端,临床表现以对称性肢体疼痛、麻木、灼热或冰凉感为主,一般下肢较上肢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强调正确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1-02—2013-12收治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男56例,女42例;年龄40~81岁,平均(55.55±10.50)岁。诊断均符合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级标准[3]。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疼痛、末梢感觉发凉或烧灼感等。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2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如根据血糖水平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以控制血糖。

1.3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无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护理

对照组常规护理,如配合医嘱监测血糖,输液时尽量留置套管针以避免多次扎针,并做好套管针的固定及防护,避免针孔感染,嘱咐患者主动做好四肢末梢的保护及配合观察病情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用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具体如下。

2.1 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长,病情重,易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等不良情绪,甚至不遵医嘱,不注意饮食。要通过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耐心介绍本院独特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并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介绍成功治疗的经验,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放松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生活中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挽救失落情绪,使之能正确认识现实,配合治疗。

2.2 饮食护理 制定合理的低糖、低脂饮食,严格按不同个体计算热卡供给,即要保证控制血糖,又要保证正常的热量和营养,多食粗粮,注意富含B族维生素的蔬菜和食品的摄入,以南瓜、糙米、玉米等代替精米、精面主食,嘱患者克制食欲,多进食蔬菜和少糖水果,减少油脂摄入,同时督促患者戒除烟酒,有条件者可结合针灸及合理运动。

2.3 足部护理 DPN患者多伴足部症状,应做好足部护理。让患者自己每天观察足部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保持足部卫生,每晚用温水洗脚,必要时设置足浴浸泡治疗室,每次中药足浴浸泡后注意观察双下肢皮肤有无破损、瘙痒及过敏,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选择柔软、宽松的鞋子、袜子,不可过紧;冬天慎用热水袋、火炉、电热毯等给足部取暖,防止发生意外。每天坚持足部按摩,早晚各10min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足部症状。

2.4 健康教育 文献[3]报道,40%的糖尿病患者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临床症状及病情发展不了解。因此,我们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口头宣教、讲课、制定健康手册、设置小组讨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让患者真正认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症状、治疗现状及预防,做到健康教育覆盖率100%[5]。

3 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4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原因之一,其发生、发展与血糖的控制好坏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以糖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为主[6],可归纳为血管缺血缺氧和代谢异常两大类。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治疗的关键是疏通循环,增加血流量,提高神经组织的血供和氧供。而积极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形成和改善预后最为有效的方法,同时结合有针对性专科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本文中,除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护理外,结合饮食调理、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等使患者掌握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知识,能密切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现代护理技术,尽可能稳定或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减轻伤残程度,尤其对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晚期患者,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饮食营养、功能性康复及心理康复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指导,以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观察组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总有效率高于仅给予基础护理的患者。在具体护理措施上,对不同患者制订系统、科学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计划,对患者进行有目的、循环渐进的护理干预,既和谐了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又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054-1 055.

[2]聂立红,蒋亚斌,李国成.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广东医学,2007,28(6):988-989.

[3]叶任高.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7-262.

[4]黄爱凡.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11(9):171-172.

[5]戴丽琴.规范化护理及健康宣教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作用[J].江苏医药,2011,37(24):3 017-3 018.

[6]刘艳蓉,王改琴.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8,21(7):1 912-1 913.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