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料贸易物流模式亟待新变革

2014-12-16 06:37杨建潇
资源再生 2014年2期
关键词:资金流废料金属

文/ 杨建潇

“眼看着一个集装箱的破铜烂铝就那么‘咔嚓’的一下子被倒在码头边的空地上。然后,一个大磅加我们两口子,这就开卖了。开着破卡车的、骑着农用三轮摩托的,甚至蹬着平板车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你捡一堆废铜、我挑一块废铝,生意好的时候,一两天就卖完了;生意不好的时候或者赶上刮风下雨,一箱子废料一星期都卖不完,我们两口子就要轮流在这荒郊野外守着,总要有个人在,不然就会被偷,不论多热、多冷、下雨、白天还是黑夜都要有人看着,现在想起来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在一次私人聚会上,浙江一位现已功成名就的再生金属企业大老板绘声绘色地向记者描述着他创业时的艰难。他所描绘的这个场景就是我国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口再生金属贸易与物流的一幅真实写照。

“破烂换糖、破烂换糖”,一辆大梁和后车座都被加固了的旧自行车、一个穿着破烂的中年男子、一声可以在午后响彻整个弄堂的吆喝叫喊,这幅画面同样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南方城市,它所构成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内个体户从事废金属回收,走街串巷、破烂换糖的鲜活场景。

时过境迁,无论是进口还是国内回收的废金属贸易与物流,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革新,现在这两个画面已很难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原始而简单的一个个画面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再生金属回收的贸易与物流雏形。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从小到大、年复一年,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生产工艺、设备还是产品种类、产量都有了翻天覆地变化,但是我国的原料贸易物流模式,虽然已经没有当初那样简陋,但仍十分落后。以前在空地上一推,现在最好也就是加个棚子;以前现钱现货,现在最多签个合同可以先货后款;以前天有不测风雨就只能“坐以待毙”,现在一样在异常庞大且透明的金属市场中只能扮演小配角“听天由命”。这一切都只能说明再生金属废料贸易与物流已经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脚步。那么,问题何在呢?

物流专业性不强使废料贸易难摆脱“破烂”这个字眼

再生金属废料贸易物流行业的企业家大多泥腿子出身,发家之后谁都想给自己拼命贴金,上个MBA 拿学位、转型涉足房地产金融、名片上尽可能多的加印上相关协会的各种头衔……但无论怎么做,一转身总会有人说一句:“这位爷,卖破烂起家的”。有人很苦恼,为什么我的事业总被扣上“破烂”这个帽子?社会对于这个行业有偏见!其实不然,一方面是历史原因,废品自古即为“破烂”,以前“收破烂”的也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才从事的工作,这是根植于所有人思维中的,改变起来不容易;但另一方面,这个行业到目前为止呈现给社会的还是一个“脏”“乱”“差”的形象,别人想要改变印象,也无从重新认识你。

废料运输、物流的“脏”“乱”“差”,可以说是社会公认的。即便是在现在,国内很多地区已经明令禁止不加苫布掩盖的货车上路行驶,但运送废金属的车大多还是我行我素,废电线慢慢装上一车,拿绳子绑一绑,只要不掉就可以,超高超限也不管,就这么堂而皇之地上路行驶,类似的情景在废料集散地周围随路可见。大货车开得飞快,夹杂的“小零碎”沿途洒一地,谁看了不说“脏”才怪。在发达国家,废料密闭运输是最基本的物流形式,不管目的地是哪里,废旧金属一律被巨大的机械抓手从料场装入密闭式的运输车或集装箱,然后才能被准许出厂。学习国外的做法其实并不难,也不要说这是徒增运输成本。现在国内就连拉渣土的运输车都加苫布遮盖了,为什么运输废金属的车就不能效仿呢?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没有专门从事废金属运输的专业物流团队。拉渣土的车可以加扇盖,是因为这种车只拉渣土,运输形式和物流链条专一,物流团队也趋向专业化,而拉废金属的车则大多是散兵游勇,今天拉废铜,明天可能拉煤炭。所以,通过政府引导,成立专门从事废金属运输的专业物流公司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专业的废金属物流公司可以配套专业化的设施、设备,让拉破烂的车“脏”的现象从人们眼前消失,同时也让从事废金属贸易物流就是“收破烂的”这样的观念从人们心中逐渐抹去。

资金流形式单一制约进口贸易的发展

在进口废金属贸易刚刚兴起的20 世纪80年代,废金属贸易的资金流方式非常简单——现款现货,很多旅外华人看准市场差价从国外购买废电线、废五金等产品以一般贸易的形式运回国内,到岸及转手一卖,虽然辛苦但市场大,利润也好,很多人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

进入新世纪后,有色金属价格,特别是铜价随着全球经济大发展、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崛起而逐渐攀升。更多的人也认识到:“这里有黄金!”在中国经济由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转折时期参与了进来。进出口企业来了,国际倒爷来了,甚至滞留海外的留学生也掺乎了进来。记者就认识一位从事废料进口的华裔国际商人,满口的有色金属行话使人哪能辨别得出他的阅历?后来才知道:他曾是美国某大学的一位体育学教授。

市场好,诚信就好,鱼龙混杂的从业者们随着市场升温而赚得盆满钵满,坐拥大资本的“龙”暂且不说,那些“鱼”们尽管囊中羞涩,却也在小范围内弄得风生水起:很多人只能一个柜子(集装箱)一个柜子地订货。从美国订一个柜子,先付30% 定金,经过50 天左右的海运期,到岸时废料价格已随金属价格上涨,货自然是不愁卖。但是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降临,这样的贸易物流形式被彻底击碎,伴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的几次跳水,废料进口贸易出现大面积违约,国外料场的老外们甚至在2008年底“组团”来北京讨账。从那之后,从国外订购废料只需缴纳30% 的预付金的惯例就此成为历史,120% 的预付金不到账,货物是不会被装船的。如此巨大的资金占用使众多从事废料进口贸易物流的企业难以承受,再加之市场的不景气、国内外金属价格倒挂现象屡次出现,进口废料贸易元气大伤,直到今日,也未全面恢复到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流形式过于单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原始的资金流模式是早期的模式。十多年前,负载在废料上的价值仅仅是其作为工业原料的商品属性,而今天,这些废料不但具有商品属性,还负载着越来越明显的金融衍生品的属性,这与在某种程度上铜金属的金融属性已强于其商品属性的有色金属贸易极不相称,于是,早期的贸易模式与这个已经进入了“微金融”的时代已不相契合。卖家为了规避风险而只能款到发货,买家则纠结巨大的现金流占用问题。这对矛盾是阻碍近年来废金属进口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2010年前后,国内曾有人看准废金属进口贸易占用资金量大且行业与金融产业融合度不高的特点,希望成立第三方线上担保机构,利用担保交易的形式来促进进口废料贸易的发展并在其中找寻商机。但最终,这个项目紧紧停留在了“方案”阶段。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项目策划人没有雄厚的资金保障;二是项目策划人在业内并无权威地位;三是这个行业自身的诚信度太低,没有健全的诚信体制。

然而,这并不代表我国还将长期继续这样的贸易资金流模式。据统计,2012年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35000 亿元,同比上升了57%。截至2013年7月份,央行已为250 家企业颁发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的优势在于以担保服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安全问题、信用问题、成本问题等电子商务的支付瓶颈,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介入,有效地降低了交易风险。“微金融”时代中,个人消费已从线下逐渐转为线上,而进口废料贸易同样具有向线上转移的条件。第一,进口废料贸易中的商品,品质、成分难以严格界定,需要第三方担保;第二,此贸易占用资金量巨大,需要有实力的资金中介机构介入;第三,未来五年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层级化资本改革将是重要一项,而多层级的资本市场需要新的投资领域,废金属价格与金属价格联动性好,价值较高,进口废金属贸易贴近金融市场并还未为主流资本市场所利用的特点,促使更多的资本来涉足进口废料贸易这一领域。

信息流不畅使行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在贸易物流的整个链条中,物流、资金流都是单向的,物流从供给者指向需求者,资金流从需求者指向供给者,唯独信息流是双向互通的。“三流”构成了贸易活动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商品流通的全过程是以信息流为依据,通过资金流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物流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简而言之,在贸易活动中,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目的,信息流是保障。信息流的渠道不畅使得废料贸易价格只能滞后于金属价格,而无权威交易定价机构的现实使得废料买卖在信息时代不再有当年的风光。

根据手机收到的南方某民营贸易资讯机构的废料定价短信决定原料采购基准价,这是很多从事再生金属产业企业经理人每天必做的“功课”。但手机上所发来的这个价格又是此机构根据市场调研得到的日前各地市场均价,这样的循环使得金属废料的交易价格肯定滞后于大市场金属价格走向。在市场上升期,这样的滞后效果可以使企业获得额外利润,但在市场波动期和下降期,滞后效果会让企业采购主观能动性变差,增加额外的采购成本和巨大的风险负担。从2010年以来,很多再生铝企业更多地愿意选用原铝锭作为铝合金加工原材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因为原铝价格能动性强,上下游产品价格联动性好,成品市场跌,原料马上也随着跌,在市场波动期采购风险较低,而且其物流链条也相对简单,中间环节少,中间加价和中间成本就随之少,所以原本以吃废铝为生的再生铝企业吃起原铝来,则感觉更为“合口”。

改变这样的状况只能靠行业领头人带头建立废料贸易的定价机制,通畅的信息流是此机制建立的最好保障,根据自身行业的原料供给充裕度和产品需求量来制定废料贸易价格,将国际金属市场价格走向作为重点参考才是健康的贸易模式所应遵循的定价体制。

物流是货物空间位置的变化,乃贸易需求所派生,其本质是货物所有权的变更。物流之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所有权的转移。货物和其所有权都是从生产者向需求者运动,具有相同的流向、起点和终点。千百年来,物权随着实物所转移,二者合而为一,从供给者到贸易商,再到分销商,再到需求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易的复杂化,实物和其所有权产生了相对的独立性,实物可能直接从供给者转移给需求者,而其所有权很可能在中间被转卖好几手,也就是说,货物所有权从供给者转给贸易商,再转给分销商,在这个过程中实物一直留在供给者那里没有移动,直到分销商将所有权转给最终需求者后,实物货物才由供给者直接转给需求者。这样的物流链条省去了中间物流成本。在金属废料的进口贸易和国内回收链条中,后一种交易模式虽已形成,但却显得过于简单,复杂程度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再生行业的贸易物流模式亟须新变革。不变,无疑会被大市场甩下,废金属材料不是再生金属企业的唯一原料来源,如果废料贸易市场的运作模式始终滞后于大市场变化,那么可想而知:在一些人张口闭口之中的所谓废料市场转型以及再生资源产业的大繁荣,也只能作壁上观。

猜你喜欢
资金流废料金属
从发现金属到制造工具
致命金属
冲裁模大孔废料下滑问题的解决
工地废料变节日礼物
项目群建筑废料收集点选址研究
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铝废料的主要来源地
企业ERP系统的构建
管理中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
金属美甲
贸易项下货物流与资金流相背离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