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蒸汽驱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以齐40块蒸汽驱为例

2014-12-16 08:32刘薇薇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年5期
关键词:蒸汽驱波及采出程度

刘薇薇,时 光

(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河北唐山063004;2.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蒸汽驱是目前国内外开采稠油油藏比较成熟的开发方式,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50%以上[1-5]。但蒸汽波及效率低一直是困扰蒸汽驱开发工程的重大难题,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关键是如何扩大蒸汽波及体积,而影响蒸汽波及体积的因素又非常复杂。通过多年的蒸汽驱开发实践研究认为,油藏地质因素(油藏的韵律、隔夹层、渗透率各向异性、射孔位置等)和注采工艺(分层注汽)与蒸汽波及体积密切相关[6-10]。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众多因素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本文以齐40块油藏参数为基础,运用蒸汽驱基础模型,应用CMG模拟软件中的STARS模块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各个影响因素做了系统分析。

1 齐40块基本情况

齐40块在构造上位于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上台阶中段,构造面积为8.5 km2。油藏埋藏深度为-622~-1 050 m,岩心分析平均孔隙度为31.5%,平均渗透率为2 062×10-3μm2,属于高孔、高渗储层。原始地层压力为8~11 MPa,油层温度为36.0~43.6℃。原油属于高黏度、高密度、低凝固点稠油,50℃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2 639 mPa·s,20℃原油密度为0.9686 g/cm3,凝固点为2.2℃,属于断层遮挡的岩性-构造、边水中~厚层稠油油藏。齐40块于1998年开始了国际上首例中深层稠油蒸汽驱先导试验,并于2003年开始进行扩大蒸汽驱试验。

2 蒸汽驱基础模型

根据齐40块油藏特点,选取油藏基本参数(表1),建立反九点井网蒸汽驱均质模型,模型平面网格为29×29,网格大小为4.83 m,纵向网格为18,网格大小为3 m。

首先采用反五点井网(100 m×140 m)进行蒸汽吞吐开采到油藏压力约为3 MPa(采出程度接近30%)时再转入蒸汽驱,蒸汽驱时加密为反九点井网(70 m×100 m)。

表1 油藏基本参数

3 蒸汽驱影响因素分析

3.1 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影响

3.1.1 正韵律油藏

研究渗透率变异系数从0变化到0.8时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具体渗透率分布模式见表2。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采出程度和油汽比逐渐增加,当渗透率变异系数超过0.7后采出程度和油汽比减小(图1)。数模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蒸汽波及体积增大,蒸汽突破时间延长;当渗透率变异系数超过0.7后波及体积减小,蒸汽突破加快。

表2 不同渗透率变异系数的渗透率分布

图1 不同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开发效果对比

3.1.2 反韵律油藏

研究渗透率变异系数从0变化到0.8时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具体渗透率分布模式见表3。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采出程度和油汽比逐渐减小(图2)。数模结果还表明,随着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蒸汽波及体积减小,蒸汽突破加快。

表3 不同渗透率变异系数的渗透率分布

3.2 油藏倾角的影响

图2 不同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开发效果对比

研究油藏IJ方向倾角从0°变化到25°时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倾角的增大,蒸汽突破加快,截止到蒸汽突破时,随着倾角的增大,采出程度逐渐减小,生产时间逐渐缩短(图3)。其中,油汽比逐渐增加是减少注汽量、降低注汽速度的结果。从数模结果还可以看出,随着倾角的增大,上倾方向的蒸汽波及体积增大,下倾方向的蒸汽波及体积减小,总的波及体积减小。由此可以看出,当油藏倾角很小时,蒸汽的波及形态受构造倾角的影响较小,蒸汽腔能够在构造高部位和低部位的井间较为均匀的扩展,因此蒸汽驱最终采收率和蒸汽波及体积较高;当构造倾角逐渐增大时,蒸汽腔发育的方向性越来越明显,构造高部位油井汽窜风险越来越大,汽窜时间越来越早。

图3 不同油藏倾角下开发效果对比

3.3 层状油藏隔层厚度的影响

在前面基础模型的基础上,修改模型,纵向网格数仍为18,纵向分为7层,其中油层4层,每层3个网格,每个网格3 m,油层的净毛比为0.869,这样使该层状油藏与前面的块状油藏的地质储量相同;隔层3层,每层2个网格,变化隔层每个网格的厚度来改变隔层的厚度从2 m变化到10 m。模拟结果表明,无隔层的开发效果比有隔层的开发效果差很多;随着隔层厚度的增加,采出程度和油汽比逐渐减小(图4)。从数模结果还可以看出,随着隔层厚度的增加,蒸汽波及体积减小,蒸汽突破较晚,当隔层厚度超过8 m后突破加快。

3.4 射孔位置的影响

3.4.1 油藏无隔层

图4 不同隔层厚度下开发效果对比

研究油藏全部射孔、射开油藏下部1/2、油藏下部1/3及油藏下部2/3时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射开油藏下部1/3的采出程度和油汽比最高;全部射开油层的采出程度和油汽比最低(表4)。数模结果还表明,射开油藏下部1/3的蒸汽波及体积最大,蒸汽突破时间最长;全部射开油层的蒸汽波及体积最小,蒸汽突破时间最短。

3.4.2 油藏有隔层

表4 不同射孔位置的开发效果对比(油藏无隔层)

研究每层全部射孔、射开每层下部1/3及每层下部2/3时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射开每层下部1/3的采出程度和油汽比最高;全部射开油层的采出程度和油汽比最低(表5)。数模结果还表明,射开每层下部1/3的蒸汽波及体积最大,蒸汽突破时间最长;全部射开油层的蒸汽波及体积最小,蒸汽突破时间最短。

3.5 平面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影响

表5 不同射孔位置的开发效果对比(油藏有隔层)

研究油藏平面上主河道侧向渗透率分别为主河道方向渗透率的0.2,0.4,0.6,0.8,1.0倍时对蒸汽驱油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平面渗透率各向异性越强,采出程度和油汽比越低,开发效果越差(表6)。数模结果还表明,平面渗透率各向异性越强,蒸汽波及体积越小,蒸汽突破越早。

表6 不同渗透率各向异性开发效果对比

3.6 层状油藏纵向分层注汽的影响

修改模型使纵向分4个油层,3个隔层,每层油层渗透率为2 000×10-3μm2。设计3个分层注汽方案。方案1:不分层注汽,4个层统一注汽100 m3/d;方案2:分2层注汽,其中1-2油层为一个注汽层,3-4油层为一个注汽层,各注50 m3/d;方案3:分4层注汽,每个油层各注25 m3/d。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分层注汽级数越多,开发效果越好(表7)。从数模结果还可以看出,分层注汽级数越多,蒸汽波及体积越大,蒸汽突破越晚。

4 结论

(1)随着正韵律油藏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采出程度和油汽比逐渐增加,蒸汽波及体积增大,当渗透率变异系数超过0.7后采出程度和油汽比减小,波及体积减小;随着反韵律油藏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采出程度和油汽比减小,蒸汽波及体积减小。

(2)随着油藏倾角的增大,蒸汽波及体积减小,蒸汽突破加快,截止到蒸汽突破时,随着倾角的增大,采出程度逐渐减小;无隔层的开发效果比有隔层的开发效果差很多,随着隔层厚度的增加,采出程度和油汽比逐渐减小,蒸汽波及体积减小,蒸汽突破较晚,当隔层厚度超过8 m后突破加快。

表7 分层注汽开发效果对比

(3)无论油藏有无隔层情况下,射开下部1/3位置时,蒸汽波及体积最大,开发效果最好;全部射开油层时,蒸汽波及体积最小,开发效果最差;平面渗透率各向异性越强,蒸汽波及体积越小,开发效果越差;分层注汽级数越多,蒸汽波及体积越大,开发效果越好。

[1]岳清山,沈德煌.有关稠油油藏驱油效率的讨论[J].特种油气藏,2002,9(1):28-30.

[2]阳鑫军.稠油开采技术[J].海洋石油,2003,23(2):55-60.

[3]赵洪岩.辽河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9,31(S1):110-114.

[4]梁作利,唐清山,柴利文.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技术[J].特种油气藏,2000,7(2):46-48.

[5]王旭.辽河油区稠油开采技术及下步技术攻关方向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4):484-490.

[6]喻高明.水平井蒸汽驱开采稠油数值模拟研究[J].特种油气藏,1999,6(11):18-22.

[7]王中元.齐40块蒸汽驱蒸汽波及规律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4):65-67.

[8]李艳玲.稠油油藏蒸汽驱地质影响因素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9,16(5):58-60.

[9]李平科,张侠,岳清山.蒸汽驱中主要工艺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1996,3(2):13-17.

[10]苏玉亮,高海涛.稠油蒸汽驱热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16(2):73-74.

[11]殷代印,张湘娟.朝阳沟油田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8,15(1):59-62.

猜你喜欢
蒸汽驱波及采出程度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CO2辅助蒸汽驱对四种钢的腐蚀性能影响模拟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聚合物流变性对非均质油藏波及效率的影响
聚合物驱油田交替注聚参数优化研究
消除相互影响的基波及谐波相量测量算法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二氧化碳驱油注入方式优选实验
齐40块蒸汽驱热能综合利用分析与评价
传递原理在稠油复合蒸汽驱方案优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