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驻村帮扶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意义重大

2014-12-18 03:49柯尊平
中国扶贫 2014年23期
关键词:对口驻村定点

柯尊平

定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自201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支持四川省定点扶贫工作的各帮扶单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依托部门资源和行业优势,与受扶地联动发力,真抓实干,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智力支持,贫困地区脱贫之路更加明晰。各帮扶单位积极选派工作力量,深入受扶地区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扶贫攻坚思路,进一步完善规划、选准路子、突出重点,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二是突出项目支撑,贫困地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各帮扶单位积极帮助受扶地引资金、上项目、扶产业、强基础,两年来共投入帮扶资金18.6亿元,引进资金43.8亿元、技术340余项,实施帮扶项目2300余个,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增添了活力。

三是突出民生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帮扶单位投入真情实意,拿出真金白银,着力办好困难群众最急需和直接受益的事,切实解决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饮水难、用电难、就业难、增收难、住房难等民生难题,一大批困难群众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四是突出干部帮扶,贫困地区群众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各帮扶单位的领导同志带头深入调研,积极支持扶贫工作;广大挂职干部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心为民、干在实处,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了贫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参加对口定点扶贫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扶贫挂职干部的艰辛努力,饱含着受援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实践充分证明,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口定点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挂职干部在对口定点扶贫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乘势而进,继续做好对口定点扶贫工作,不断把扶贫开发工作引向深入。

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扶贫开发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鲜明提出要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提出了明确要求。

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是解决贫困地区现实困难、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东明书记多次强调,“对四川来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尤其是‘四大片区”。目前,四川省还有625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量大面宽、贫困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实现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深入推进扶贫机制改革,迫切需要以干部驻村帮扶这种形式,更加直接、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地区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是适应扶贫方式转变、有效整合项目资金的务实之举。当前,扶贫的方式和手段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种转变的核心是从原来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向“精确滴灌”式扶贫转变。干部驻村帮扶是实现扶贫开发“精确滴灌”的重要“管道”,是确保各种帮扶工作最终到村到户、做实落地的“总漏斗”。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整合各类帮扶资源,实现对贫困村“精确滴灌”、对贫困户“精准扶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选派干部到贫困村开展帮扶、接受锻炼,是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有利于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让干部走进群众之中,感受群众的安危冷暖,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锻炼培养干部,让机关干部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在服务群众中坚定党性,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本领。要把干部驻村帮扶作为践行群众路线、锤炼干部作风的有效举措,作为贯彻落实省委“两个意见”的有效载体,作为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和深化“走基层”活动的有力抓手,真正抓实抓细抓具体、抓出成效。

驻村帮扶工作要抓好五个方面

具体讲,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以分类指导为原则,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所在。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掌握村情民意,逐家逐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要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完善扶贫规划,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确定帮扶措施,增强驻村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帮助加快经济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精神,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资金、项目,帮助贫困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推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第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帮助解决现实难题。要充分发挥部门和行业优势,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协调,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着力为群众办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特别要解决好交通、饮水、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现实困难,让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第四,以综合治理为手段,帮助提升文明和谐程度。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引导群众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切实维护贫困群众权益和农村和谐稳定。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要帮助贫困村加强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抓好“法律进乡村”活动,积极培养现代文明观念和行为习惯,着力提高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

第五,以建强班子为龙头,帮助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要帮助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协助做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提升工作,选好“带头人”、建设“好班子”,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着力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共同致富奔小康。

驻村帮扶干部和扶贫挂职干部要不负组织重托和人民期盼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广大驻村帮扶干部和扶贫挂职干部要发扬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在推进扶贫攻坚中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成就事业。

发扬“三种精神”。发扬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吃苦精神,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要适应角色转换,全身心地融入基层、融入农村,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要不惧困苦、迎难而上、勇于挑战,以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己任,争当驻村标兵、扶贫先锋。要善于把握农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办法、新经验,在帮扶工作中展现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

坚持“三个依靠”。紧密依靠广大群众、紧密依靠基层组织、紧密依靠派出单位。要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真心拜人民为师,遇事多与群众商议,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要与当地党委政府保持紧密联系,自觉接受管理,定期报告工作。要善于借助村支“两委”熟悉情况、有号召力的组织优势,共同努力,做好帮扶工作。要经常向派出单位汇报工作开展情况,积极争取单位支持,为贫困村引进更多的帮扶资金、项目和技术。

发挥“三个作用”。充分发挥好宣传引领作用、指导带动作用、联络协调作用。要抓好形势和政策宣传教育,用活泼的形式、生动的事例、百姓的语言,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要指导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编制当地的发展规划,实施好有关项目,努力拓宽增收渠道。要当好派出单位和受援地之间的联络员,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把派出单位的优势发挥好,把受援地的困难问题反映好、努力解决好。

展示“三个形象”。展示出求真务实的形象、团结协作的形象、清正廉洁的形象。要善于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多想办法育产业、搞建设、促发展、办实事,让农村经济好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要视派驻地为“第二故乡”,真诚与贫困群众心连心,善于与当地干部齐联手,积极与村支“两委”联动,齐心协力开展扶贫攻坚。要严守党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不给基层加负担,不给群众添麻烦,树立良好形象。

切实加强对干部驻村帮扶和对口定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

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是新形势下开展扶贫开发攻坚的重要形式,对口定点扶贫是深化扶贫开发攻坚的有效举措。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干部驻村帮扶,继续深化对口定点扶贫,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特别是县(市、区)党委、政府,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明确责任,细化方案,统筹组建强有力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对驻村干部实行统一派驻、统一管理。各个部门要建立帮扶台账,给予更多扶持,选派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并保障好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要整合扶贫资源。近年来,四川省组织动员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了“双联”工作、“四大片区”帮扶、专业型干部挂职、干部人才援藏、“三支一扶”、扶贫志愿者,以及对口定点扶贫等各类帮扶工作。这些活动从不同层级、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帮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新的形势下,要发挥好干部驻村帮扶这种方式作为“总漏斗”的重要作用,把各类帮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聚合各类帮扶资源,尽量下沉到村、扶持到户,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帮扶效益。

三要强化监督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包括派出单位,要加强对干部驻村帮扶和对口定点扶贫工作的考核检查,促进帮扶工作有序推进。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扬,对政治素质高、作风过得硬、群众反响好、贡献突出的同志要予以重用,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四要营造浓厚氛围。善于总结推广帮扶工作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把点上的经验转化为促进面上工作的有效举措。要深入挖掘帮扶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广泛宣传扶贫帮扶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感人事迹,推动形成崇德向善、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要结合10月17日“扶贫日”等活动,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引导动员各类社会组织、慈善机构、民营企业、爱心人士等参与扶贫开发,汇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对口驻村定点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