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脱水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2014-12-20 04:48李永利程红利河北省河间市畜牧水产局
中国畜牧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饮水器雏鹅种蛋

文│李永利 程红利(河北省河间市畜牧水产局)

雏鹅脱水作为一种强应激,严重影响其成活率,且常常是不可逆转的,极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水是鹅必需的物质之一,而且水参与鹅机体生理活动的全过程,是体内物质转运和利用的媒介,是生命活动化学反应的场所,并对体温的调节起决定作用。水分占到雏鹅体重的60%~70%,体内水分损失10%即可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损失20%以上则可威胁生命。由于鹅日粮含水率一般在10%左右,所以必须持续不断地给鹅提供清洁卫生的饮水,尤其在天气干燥的春季更不能断水。

雏鹅脱水症在河北省河间市时有发生。河间市一养鹅户王某,于2014年2月20日从外地进了3000只鹅苗,到场第1天就发现大部分的雏鹅烦躁不安,叫声低弱,整个鹅群伏于饮水器周围,饮水量增加,采食量下降,精神状况不太好,到了晚上,有的雏鹅很快出现步态不稳,两肢颤抖,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者倒地蹬踢,就地旋转,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分钟内死亡。第2天鹅群便出现了大批死亡,死亡率高达40%,损失较大。经仔细观察鉴定为雏鹅脱水病。

一、临床症状

脱水的雏鹅表现为鹅绒毛干燥、卷曲、失去光泽,胫部及脚趾干瘪,腿部、脚蹼皮肤干燥起皱,眼眶下隐陷,活动力下降,叫声低弱。如恢复饮水,不太严重的雏鹅可以恢复,较严重的则持续衰弱,抗病力差,生长缓慢或死亡。有的雏鹅暴饮,在暴饮后半小时左右出现精神沉郁、腿脚无力、步态踉跄、口流黏液、张口仰头等症状,有的排出水样粪便,两脚齐步呈直线后退或原地转圈,数分钟后死亡。

二、病理变化

因脱水死亡的雏鹅,可见皮肤紧缩、肌肉干燥、色变暗,肾脏花斑、变白,有尿酸盐沉积,输尿管变粗,有大量白色黏稠的尿酸盐阻塞,血液暗黑,其他内脏器官无明显变化,仅有几只鹅肝脏颜色稍浅呈深黄色,有少量针尖状出血点,小肠轻微出血。

三、治疗

根据鹅群的状况、剖检结果和室内湿度分析,雏鹅的死因主要是长途运输时及育雏室内的湿度小、饮水位不够,从而造成雏鹅严重脱水。因此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第一,保持室内温度不变,向地面墙壁、屋顶喷水,增加湿度,对已经发生脱水的雏鹅,可在饮水中加0.9%的生理盐水,同时严格控制饮水量,做到每次少量,间断供给。对病情较重的雏鹅滴服抗生素、维生素C、补液盐和多维糖的饮水,连服3天。并注意通风,排出室内污浊的空气及灰尘。

第二,添加更多的饮水器,保障每只雏鹅都能饮到充足的饮水。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除脱水严重的雏鹅没有恢复外,其他的基本都恢复正常。

四、小结

水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缺水比缺乏其他任何一种营养素对鹅生理的影响更大。雏鹅脱水作为一种强应激,严重影响其成活率,且常常是不可逆转的,极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缺水可导致雏鹅消化液分泌减少或停止,食欲下降,消化吸收发生障碍,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并浓缩;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大量含氮的代谢产物积聚从而引起中毒;脱水还会造成局部细胞缺氧。所以一定不能使雏鹅缺水,为防止雏鹅脱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缩短种蛋保存期。种蛋存放不宜超过1周,存放时间过长,种蛋水分蒸发多,胚盘活力降低,胚发育迟缓,出雏时间延长,雏鹅品质差。

二是种蛋在孵化器内相对湿度要保持50%~60%、出雏器65%~70%,出雏室也要求相对湿度65%~70%,可预防雏鹅脱水,确保正常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三是种蛋孵化温度要适中。温度偏高或偏低会加速蛋内水分的蒸发,从而促使雏鹅出壳提前半天至1天。由于出壳不整齐,从第1只雏鹅出壳到全批基本出齐,需要24~36小时,那些已出壳的雏鹅往往会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及时在育雏舍饮水而导致雏鹅脱水。

四是适时出雏、接雏。一定要用合格鹅蛋进行孵化,尽量避免二次孵化出现“回炉”鹅,出雏后要根据出雏情况,适当调整放苗时间,及时放雏,尽量缩短存雏时间、运输时间或减少鹅雏周转环节。作为养殖户,应当及早与销售单位联系,确定具体发雏接雏时间、数量、品种,以便安排人员、车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更不能随意改变计划。

无论是种蛋或雏鹅,最好在48小时内到达目的地。运输工具要有喷水设备,雏鹅盒、箱要有通风孔,箱内有隔板,装车时叠箱(盒)不超过6个,箱之间要留有适当空隙。路途近的,中途不应休息,直接到育雏舍;路途远的,中间可停车检查,上下调整雏箱并喷水。

五是保持合适的育雏间温度和湿度。在0~6周龄时保持温度25~32℃,湿度55%~60%。育雏室接雏后的前10天,湿度应为60%~65%,以后逐渐降到55%~60%。如果湿度过小,雏鹅易脱水。要控制好育雏舍温度,不要温度忽高忽低,防止雏鹅扎堆,如果扎堆,外围的雏鹅向里面挤,往往在1~2小时内为了取暖而不愿走动,这样就会因减少了饮水量而出现缺水现象。对此,可以轻轻将其驱散,使雏鹅有更多机会接触饮水器。

六是接雏后,要尽早先喂水后开食。雏鹅出壳后,由于呼吸、腹内卵黄的继续吸收等原因要消耗较多的水分,出雏后24小时消耗体内水分8%,48小时消耗水分15%,时间再长将会危及雏鹅健康,所以其水分必须在24~36小时内得到补充,甚至更早一点开水。及时饮水能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出胎粪,增进食欲,利于开食,利于迅速恢复体力;不易发生狂饮泻死和脱水瘫痪的现象。要使雏鹅尽早熟悉饮水器的位置,弱雏要人工诱导饮水,将其嘴浸入水中,使其尝到水的滋味,初次饮水最好是25℃或26℃的温开水。

七是饮水器要摆放均匀。数量充足、位置要固定、高度要适中、不能有漏水,防止雏鹅因争夺饮水位置互相挤压或践踏而致死。育雏室饮水器数量不够(50只1个饮水器)或结构不合理、过高等,都会使雏鹅因不能及时开饮或得到充足清洁饮水而脱水。

八是从外地购买的雏鹅更容易脱水。由于长途运输之前,未能给雏鹅充分饮水,长途运输或周转环节复杂,途中又未能补给水分,到达目的地之后,人工引雏开水时间过迟,雏鹅由于搬动过程中受惊,或对场地不熟悉,或饮水器数量少,而且又不熟悉饮水器的位置等原因,雏鹅往往在1~2天之内没有正常摄入水分,若是在炎热的夏季,缺水状况更为严重且比较常见。因此,雏鹅如需长途运输时,必须在装运之前让其饮足水,或喂湿饲料,在途中选择一个避风的合适地点补给饮水,水中添加5%葡萄糖(或白糖水)和0.1%维生素C。

九是在疫苗接种时,雏鹅在较长时间里受到强烈的骚扰之后,由于过分受惊,便挤压成堆,久久不敢离开大群,不敢走动去寻找饮水器饮水,这样就会使部分雏鹅在一段时间里无法摄入足够的水分,表现脱水。建议疫苗接种前应在水中添加0.1%维生素C,接种手法要轻。

总之,对于雏鹅脱水症,防重于治,只要加强饲养管理,对雏鹅饲养的各个环节细心,就能防止雏鹅因脱水而造成的不必要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饮水器雏鹅种蛋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不同饮水器在哺乳母猪上的使用效果对比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论创意速冷热水器设计与研究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
种蛋运输车尾板与车内轨道设计研究与应用
育雏用具和设备早准备
火星丁丁当·优质种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