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灵武历史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2014-12-20 14:50贾文文
群文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实力文化产业建设

贾文文

一、我市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灵武的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更新,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机制日趋完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仍然存在不相适应的状况。

(一)灵武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尚未形成具有灵武元素的在全区乃至全国影响广泛的文化品牌。有1亿6千万年前的恐龙化石遗址、有三万年前的水洞沟文化遗址、有2200年的县制历史;曾经演绎过唐太宗勒石会盟、唐肃宗登基兴唐室、李元昊称帝建西夏、康熙帝驻跸留诗篇等历史事件。这些都是灵武文化脉络中弥足珍贵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

(二)文化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加强,但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多年来,我市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文化娱乐市场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灵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现有的文化设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与全市经济迅猛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形成鲜明反差,已经落后于周边地区。

(三)全市大型文化活动逐年增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市文化系统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10多名,且普遍存在高职称、低学历、老龄化现象,缺少编舞、编剧、导演、作词和作曲等专业人才,连正常的一般性文化活动都难以开展,更不要说搞综合性的文艺晚会和对基层群众文化进行指导。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四)文化产品产量有所提高,但是没有形成能够代表灵武特色且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精品。对外的影响力不大,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缺少在全国、全区叫得响的文化产品。

(五)文化产业已经起步,但是没有形成相关的产业链条和规模。文化产业规模很小,很多产业都是空白。这些产业还普遍处于分布不合理、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的状态,各文化单位之间也缺乏联系与合作,不能形成资源优势互补,难以发挥各种文化资源和要素的综合效益。

二、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机遇和优势

当前,灵武文化产业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和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出台,为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我们提升文化软实力增添了内在动力;三是近年来我市文化建设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特色文化、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好的苗头,这为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在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独特优势。(1)资源优势。一是灵武历史悠久,有1.6亿年前的恐龙化石遗址、3万年前的水洞沟文化遗址、西夏古瓷窑等历史遗迹,唐太宗、李元昊、康熙帝等历史名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历史遗存。二是灵武自然条件优越。有风光秀丽的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风景如画的长流水,更有享誉国内外的煤炭资源。三是灵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马氏口弦、王天贵葫芦画、烙铁画、唐氏羊羔酒等蜚声区内外。(2)区位优势。灵武位于宁夏中部,沿黄城市带核心区,河东国际机场、空港物流中心以及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构成了灵武优越的交通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灵武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潜力。

三、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和步骤

力争到2017年,构筑起完备的文化创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使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为实现这个目标,具体分两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2013年—2014年,研究制定并着手实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意见和完善扶持文化产业若干经济政策,确立并组织实施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力争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市。

第二阶段:2015年—2017年,全市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已经形成先进的文化体制、机制;培育产生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形成较强的区域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文化普惠于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引导支撑作用得到体现。文化基础设施要有大的突破,文化艺术中心、电影院、图书馆、体育馆等大型文化设施要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社区和农村要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文体娱乐网络格局。

提升文化软实力任务重、要求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措施强力推进。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要重点做到:

(一)以灵武精神为核心,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文素质。城市精神是城市的文化之魂,城市精神作为城市文化的结晶和城市的“精”、“气”、“神”,代表一个城市共同的价值观、精神风貌、思维方式,既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文化格局。一是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改变目前城区文化设施落后,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相称,与城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结合沿黄城市带的建设,规划建设具有浓郁灵武特色的文化长廊。二是有序建设经营性文化设施。鼓励民营资本投资专业书店、游乐园、演艺厅、艺术馆、健身馆、展览馆等各类文化休闲设施,以弥补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不足,不断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娱乐、健身休闲需求。三是加快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三)抓好文化人才培育,打造人才高地。一是文化专业人才培育。既立足用好现有人才,又要着力培养文化新人;既重视本地人才,又要引进外来人才,努力构筑文化人才高地。在引进文化人才时注重精神产品的质量,实行有别于一般科技人才不同的用人机制。二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培育。通过多种手段,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培养能够创新文化理论、培育市场主体和消费群体的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经纪人队伍。三是壮大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大力扶持自编、自导、自演的民间艺术团体,使其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城市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文艺力量。

(四)以“亿年历史、万年文明、千年古城、百强跨越、活力灵武”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打造具有灵武特色的文化品牌。在继续深入开展“广场文化季”、“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等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整合资源打造具有灵武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一是强力打造节庆文化。按照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思路,围绕灵武现有资源,举办“品长枣、走进生态灵武”生态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加强对灵武历史、民族、地域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挖掘、整理、包装,集中力量打响若干个特色文化品牌,成为宣传灵武、推介灵武的“有本之谈”。三是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机构,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抢救、保护、扶持“回族马氏口弦”、“王天贵剪纸、葫芦画、烙铁画、核桃画”、“灵武羊羔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力争成为我市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四、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保障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树立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新观念。要认清做好科学规划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立足点。制定确立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尤其是重点文化设施的布点规划,指导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协调有序发展。

(二)明确目标,打造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亮点。提升文化软实力要有市场理念的支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超前思维,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塑文化市场主体,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科学规划,着力打好五大特色文化品牌。一是打好唐文化牌。加快兴唐苑内部建设步伐,以众多唐历史碑刻、文物为依托,借重唐太宗灵州勒石、唐肃宗灵武登基等重大历史事件,充分挖掘唐文化底蕴。二是打好名人文化牌。以弘扬王有德等在全国叫得响的名人文化为切入点,做足用足名人文化效应的衍生作用。三是打好古迹文化牌。对恐龙遗址、水洞沟、西夏瓷窑等历史文化遗迹,做到严加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建设镇河塔文化广场。四是打好自然资源牌。发挥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优势,争取2-3年内,建成一处集沙漠体验、观光旅游、水上垂钓、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五是打造回族文化品牌。灵武回族人口占51%,体现回族风情的文化特色产业必将成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我们要从点上做起,选择合适的地方,打造“回族风情一条街”、回族风情村等特色名片,把灵武回族文化做大做强。

(三)加强领导,创造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新环境。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加强领导,要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像研究经济工作一样研究文化建设,像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产业发展,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实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发展,强力推进,重点扶持。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全市文化产业的统一领导和指导、督促、协调。同时吸纳社会力量,鼓励有志于灵武文化建设的各方面人士以各种方式参与文化活动,有计划地发展“书画院”、“文化艺术研究所”等民间协会组织,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强化政策推动。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在财政、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对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在选址、立项、征地、投入等方面给予优惠。

猜你喜欢
实力文化产业建设
寒露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