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水稻生产现状与对策

2014-12-20 14:30朱芳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底肥全镇稻田

朱芳

摘 要 水稻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3%,产量占粮油总产的55%,但产量始终徘徊不前。基于此,通过对麻柳镇水稻生产现状、主要障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今后水稻生产中应重点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落实,以提高麻柳镇水稻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水稻;生产;现状;对策;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3

麻柳镇是达川区重要的产粮大镇,位于达川区的东南部,距城区40余km,辖24个村2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 889人,其中农业人口32 803人;耕地面积1 602.2 hm?,其中田面积1 215.5 hm?。水稻是麻柳镇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3,产量占全镇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

1 水稻生产现状

1.1 种植规模大

麻柳镇水稻种植面积常年在1 133.3~1 200 hm?,占全镇粮食播种面积的41%~43%,粮食总产量的55%左右(见附表1)。

1.2 单产徘徊不前

2005年以来,水稻单产一直未突破500 kg/667 m?,2005年全镇水稻平均产量425.4 kg/667 m?;2008年平均产量448.3 kg/667 m?;2012年平均产量457.1 kg/667 m?。而在2006年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全镇水稻平均产量仅有396 kg/667 m?。

1.3 种稻效益偏低

水稻单产水平不足500 kg/667 m?,其产值只有1 300 元左右,扣除生产过程中种子、肥料、农膜、耕牛、栽秧、搭谷等农资、人工费用,加上农民的投劳计入成本,实行人工收获的亩纯利润不到100元;即使实行机耕、机收的农户其纯利润也不足400元/667 m?。

2 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2.1 主推品种不突出

在2005年以前,全镇每年推广的水稻品种在10个左右。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全面放开和经营、销售渠道的增多,每年推广的品种在40~50个,农民无法识别和正确选购品种,技术人员对一些品种的基本特性也很陌生,造成水稻推广的主推品种不突出,品种布局不合理,生产安全隐患较大[1]。

2.2 不良气候影响重

2.2.1 育秧期间的低温阴雨

在水稻育秧的三月份,每年都有10 d左右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常造成烂种、烂芽、死苗等问题发生,农民常常因缺秧而栽稀大窝。

2.2.2 抽穗灌浆期间的高温伏旱

麻柳镇水稻抽穗扬花时间一般在7月中旬和下旬,从此时开始常有20 d以上的高温伏旱天气,温度高、湿度小,严重影响正常授粉,常造成结实率降低,千粒重降低,轻者减产5%~20%,重者颗粒无收。

2.2.3 收获期间的秋霖

在8月底-9月上、中旬,常有持续的低温秋绵雨,稻穗在田间发芽,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

2.3 技术不配套

2.3.1 施肥不合理

多数农户基本上是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大量的偏施氮素肥料,缺少磷、钾肥和锌肥,常出现“坐蔸”、贪青、病虫危害严重等问题。

2.3.2 种植密度偏稀,基本苗严重不足

多数农民用种量只有500 g/667 m?左右,加之育秧期间的烂种、死苗,最后只有6 000~8 000窝/667 m?,绅士部分农户只有5 000窝/667 m?左右。

2.3.3 病虫防治成本偏高

一是病虫防治时间不准确,部分农民常多次施药防治,一些农民还习惯见虫就打,见病就防,增加了投入;二是大量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造成农田环境污染。

2.3.4 后期田间脱水过早

个别农户在水稻孕穗期,田间就出现缺水,过早地断水开裂,影响后期灌浆结实,造成结实率低而影响产量。

3 提高麻柳镇水稻产量、品质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1.1 加大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

麻柳镇是达川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乡镇之一,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全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的改善和发展,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实用,优质高产高效”,使麻柳镇成为达川区、达州市的重要粮仓。

3.1.2 加大提灌站建设

对目前全镇现有的15个提灌站要加大整治、维修力度,及时更换管道、变压器和动力管线,修缮机房;要根据规划,在全镇新建15~20个提灌站,确保全镇1 200 hm?稻田能做到有效灌溉和排水。

3.1.3 加大农业机械的推广运用

要充分利用目前国家实施的农业机械购机补贴的有关惠农政策,加大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大型机具、中型机具、微型机具的推广运用面,特别是要在耕田、病虫防治、收割等生产中的推广使用农机具,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提高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

3.2 狠抓粮油高产创建示范

3.2.1 建设高规格示范样板

利用农业部、省农业厅及市、区在麻柳镇进行的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实施的契机,进行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把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通过典型的宣传培训、示范,使全镇水稻生产水平有大的提高,促进全镇水稻生产均衡发展。

3.2.2 重推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

根据近年来水稻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要把水稻三围强化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优化定抛技术等作为重大技术来进行攻关与示范、推广,以充分发挥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最大作用,提高水稻的科技种植水平。endprint

3.3 落实水稻实用栽培技术

3.3.1 推广优质高产良种

推广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控制在150~155 d左右,米质达部颁二级的籼型杂交稻。优质稻以Q优系列、宜香系列、金优系列为主;普通稻以岗优系列为主。全镇每年集中推广3~5个品种,实行连片种植,用种750~1000 g/667 m?。

3.3.2 适时增温,培育壮秧

播种时间:在气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根据近几年示范,麻柳镇大部分村组应在3月10日左右播种,部分村在3月15日左右播种。育秧方式:以旱地育秧为主,个别村组实行水育秧,育秧技术叶龄与苗床面积(见附表2)

旱育秧操作技术:采取选地→翻挖→全层施底肥→开厢→施壮秧剂和辛硫磷(歼土虫、绿地虫清)或专用育秧肥→浇透底水→镇平厢面→播种→盖种→消毒与除草→起拱盖膜的操作程序。选地:常年育秧地或蔬菜地,无旱地可以选沙壤旱田,但必须开好排水沟,不能选择种植甜菜的地块。底肥:施过磷酸钙250~500 g/m?,尿素50g,优质水粪5~10 kg/m?,可以施入食用菌渣或菜籽饼。若施用肥料后就及时播种的,杜绝施干猪粪。苗床地一律不得施入钙镁磷肥、草木灰、碳铵、牛粪。开厢:厢长8~10 m,厢宽1.0~1.2 m,坡度大的地应横起开厢,厢沟宽0.4~0.5 m,沟深3~5 cm,四周开好排水沟,苗床不能开成坑凼式。壮秧剂:10~15 m?用一小袋壮秧剂1.25 kg,拌5~10 kg细泥土均匀撒施厢面。辛硫磷: 3~5 g/ m?,主要是防治散泥虫。浇透底水:浇至现明水,浇水两次,个别地方若水源方便的话可采取漫灌、浸灌。播种:播催芽谷为好,晴天可播干谷子。起拱盖膜:竹片长2 m,拱高40~50 cm,双层膜,下层膜必须用新膜。管理:防鼠害、保温保湿、防高温烧苗、防立枯病危害等。

3.3.3 合理密植,规范移栽

栽培方式:主要推行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宽窄行条栽技术。栽插时间:冬水田在4月底前移栽结束;稻油两季田在5月15日前移栽结束。栽插密度:667 m?植1.0万窝以上,窝栽1粒谷秧或2粒谷秧。栽秧前3~5 d,用75%“三环唑”对秧苗进行处理,或移栽时用三环唑 浸秧半小时,实行带泥、带肥、带药“三带”移栽。

3.3.4 科学施肥

秸秆还田:杜绝稻草在田间直接焚烧,实行秸秆直接还田或秸秆堆积后用腐秆灵堆沤发酵后再还田,提高稻田有机物质含量。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推广人畜粪尿、绿肥、饼肥、腐殖酸类等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与比例,逐步减少无机肥的用量,大力发展沼气,推行发酵肥下田使用技术。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667 m?施纯氮 10~14 kg,氮:磷:钾之比约为1:0.5:1;同时,增大微肥锌、硅、铁等的使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改过去底追一道清施肥法为底肥、穗肥、粒肥配合施用,有机肥,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氮肥则分次施入,50%~60%作底肥,20%~30%作穗肥,10%~20%作粒肥。

3.3.5 科学管理水分

水稻移栽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浅水;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够苗(亩苗数达15万以上)后适时晒田,晒至厢面起鸡爪裂,以确保控苗成功,没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在够苗后灌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孕穗至齐穗期实行深水灌溉;灌浆结实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3.3.6 主要病虫绿色防控

3.3.6.1 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生态等行之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手段,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天敌生物等,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重点抓好稻田放鸭技术(每亩稻田放鸭10~15只)、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技术(每3.3 hm?稻田安装一盏灯,实行连片安装)、稻田养鱼、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制防治病虫害技术。

3.3.6.2 防治重点

采取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以防治稻瘟病和螟虫为重点,减少氮素的施用量、避免偏施氮肥。对种子采用药剂处理,移栽前3~5 d喷施三环唑,实行三带移栽;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喷施三环唑药剂各防治一次稻瘟病;施用康宽、稻腾、龚歌等对路农药适时防治螟虫。同时,做好田间其它突发性病虫如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预报、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袁继超,王昌全.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M].程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3.3 落实水稻实用栽培技术

3.3.1 推广优质高产良种

推广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控制在150~155 d左右,米质达部颁二级的籼型杂交稻。优质稻以Q优系列、宜香系列、金优系列为主;普通稻以岗优系列为主。全镇每年集中推广3~5个品种,实行连片种植,用种750~1000 g/667 m?。

3.3.2 适时增温,培育壮秧

播种时间:在气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根据近几年示范,麻柳镇大部分村组应在3月10日左右播种,部分村在3月15日左右播种。育秧方式:以旱地育秧为主,个别村组实行水育秧,育秧技术叶龄与苗床面积(见附表2)

旱育秧操作技术:采取选地→翻挖→全层施底肥→开厢→施壮秧剂和辛硫磷(歼土虫、绿地虫清)或专用育秧肥→浇透底水→镇平厢面→播种→盖种→消毒与除草→起拱盖膜的操作程序。选地:常年育秧地或蔬菜地,无旱地可以选沙壤旱田,但必须开好排水沟,不能选择种植甜菜的地块。底肥:施过磷酸钙250~500 g/m?,尿素50g,优质水粪5~10 kg/m?,可以施入食用菌渣或菜籽饼。若施用肥料后就及时播种的,杜绝施干猪粪。苗床地一律不得施入钙镁磷肥、草木灰、碳铵、牛粪。开厢:厢长8~10 m,厢宽1.0~1.2 m,坡度大的地应横起开厢,厢沟宽0.4~0.5 m,沟深3~5 cm,四周开好排水沟,苗床不能开成坑凼式。壮秧剂:10~15 m?用一小袋壮秧剂1.25 kg,拌5~10 kg细泥土均匀撒施厢面。辛硫磷: 3~5 g/ m?,主要是防治散泥虫。浇透底水:浇至现明水,浇水两次,个别地方若水源方便的话可采取漫灌、浸灌。播种:播催芽谷为好,晴天可播干谷子。起拱盖膜:竹片长2 m,拱高40~50 cm,双层膜,下层膜必须用新膜。管理:防鼠害、保温保湿、防高温烧苗、防立枯病危害等。

3.3.3 合理密植,规范移栽

栽培方式:主要推行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宽窄行条栽技术。栽插时间:冬水田在4月底前移栽结束;稻油两季田在5月15日前移栽结束。栽插密度:667 m?植1.0万窝以上,窝栽1粒谷秧或2粒谷秧。栽秧前3~5 d,用75%“三环唑”对秧苗进行处理,或移栽时用三环唑 浸秧半小时,实行带泥、带肥、带药“三带”移栽。

3.3.4 科学施肥

秸秆还田:杜绝稻草在田间直接焚烧,实行秸秆直接还田或秸秆堆积后用腐秆灵堆沤发酵后再还田,提高稻田有机物质含量。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推广人畜粪尿、绿肥、饼肥、腐殖酸类等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与比例,逐步减少无机肥的用量,大力发展沼气,推行发酵肥下田使用技术。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667 m?施纯氮 10~14 kg,氮:磷:钾之比约为1:0.5:1;同时,增大微肥锌、硅、铁等的使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改过去底追一道清施肥法为底肥、穗肥、粒肥配合施用,有机肥,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氮肥则分次施入,50%~60%作底肥,20%~30%作穗肥,10%~20%作粒肥。

3.3.5 科学管理水分

水稻移栽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浅水;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够苗(亩苗数达15万以上)后适时晒田,晒至厢面起鸡爪裂,以确保控苗成功,没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在够苗后灌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孕穗至齐穗期实行深水灌溉;灌浆结实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3.3.6 主要病虫绿色防控

3.3.6.1 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生态等行之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手段,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天敌生物等,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重点抓好稻田放鸭技术(每亩稻田放鸭10~15只)、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技术(每3.3 hm?稻田安装一盏灯,实行连片安装)、稻田养鱼、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制防治病虫害技术。

3.3.6.2 防治重点

采取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以防治稻瘟病和螟虫为重点,减少氮素的施用量、避免偏施氮肥。对种子采用药剂处理,移栽前3~5 d喷施三环唑,实行三带移栽;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喷施三环唑药剂各防治一次稻瘟病;施用康宽、稻腾、龚歌等对路农药适时防治螟虫。同时,做好田间其它突发性病虫如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预报、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袁继超,王昌全.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M].程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3.3 落实水稻实用栽培技术

3.3.1 推广优质高产良种

推广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控制在150~155 d左右,米质达部颁二级的籼型杂交稻。优质稻以Q优系列、宜香系列、金优系列为主;普通稻以岗优系列为主。全镇每年集中推广3~5个品种,实行连片种植,用种750~1000 g/667 m?。

3.3.2 适时增温,培育壮秧

播种时间:在气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根据近几年示范,麻柳镇大部分村组应在3月10日左右播种,部分村在3月15日左右播种。育秧方式:以旱地育秧为主,个别村组实行水育秧,育秧技术叶龄与苗床面积(见附表2)

旱育秧操作技术:采取选地→翻挖→全层施底肥→开厢→施壮秧剂和辛硫磷(歼土虫、绿地虫清)或专用育秧肥→浇透底水→镇平厢面→播种→盖种→消毒与除草→起拱盖膜的操作程序。选地:常年育秧地或蔬菜地,无旱地可以选沙壤旱田,但必须开好排水沟,不能选择种植甜菜的地块。底肥:施过磷酸钙250~500 g/m?,尿素50g,优质水粪5~10 kg/m?,可以施入食用菌渣或菜籽饼。若施用肥料后就及时播种的,杜绝施干猪粪。苗床地一律不得施入钙镁磷肥、草木灰、碳铵、牛粪。开厢:厢长8~10 m,厢宽1.0~1.2 m,坡度大的地应横起开厢,厢沟宽0.4~0.5 m,沟深3~5 cm,四周开好排水沟,苗床不能开成坑凼式。壮秧剂:10~15 m?用一小袋壮秧剂1.25 kg,拌5~10 kg细泥土均匀撒施厢面。辛硫磷: 3~5 g/ m?,主要是防治散泥虫。浇透底水:浇至现明水,浇水两次,个别地方若水源方便的话可采取漫灌、浸灌。播种:播催芽谷为好,晴天可播干谷子。起拱盖膜:竹片长2 m,拱高40~50 cm,双层膜,下层膜必须用新膜。管理:防鼠害、保温保湿、防高温烧苗、防立枯病危害等。

3.3.3 合理密植,规范移栽

栽培方式:主要推行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宽窄行条栽技术。栽插时间:冬水田在4月底前移栽结束;稻油两季田在5月15日前移栽结束。栽插密度:667 m?植1.0万窝以上,窝栽1粒谷秧或2粒谷秧。栽秧前3~5 d,用75%“三环唑”对秧苗进行处理,或移栽时用三环唑 浸秧半小时,实行带泥、带肥、带药“三带”移栽。

3.3.4 科学施肥

秸秆还田:杜绝稻草在田间直接焚烧,实行秸秆直接还田或秸秆堆积后用腐秆灵堆沤发酵后再还田,提高稻田有机物质含量。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推广人畜粪尿、绿肥、饼肥、腐殖酸类等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与比例,逐步减少无机肥的用量,大力发展沼气,推行发酵肥下田使用技术。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667 m?施纯氮 10~14 kg,氮:磷:钾之比约为1:0.5:1;同时,增大微肥锌、硅、铁等的使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改过去底追一道清施肥法为底肥、穗肥、粒肥配合施用,有机肥,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氮肥则分次施入,50%~60%作底肥,20%~30%作穗肥,10%~20%作粒肥。

3.3.5 科学管理水分

水稻移栽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浅水;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够苗(亩苗数达15万以上)后适时晒田,晒至厢面起鸡爪裂,以确保控苗成功,没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在够苗后灌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孕穗至齐穗期实行深水灌溉;灌浆结实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3.3.6 主要病虫绿色防控

3.3.6.1 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生态等行之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手段,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天敌生物等,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重点抓好稻田放鸭技术(每亩稻田放鸭10~15只)、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技术(每3.3 hm?稻田安装一盏灯,实行连片安装)、稻田养鱼、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制防治病虫害技术。

3.3.6.2 防治重点

采取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以防治稻瘟病和螟虫为重点,减少氮素的施用量、避免偏施氮肥。对种子采用药剂处理,移栽前3~5 d喷施三环唑,实行三带移栽;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喷施三环唑药剂各防治一次稻瘟病;施用康宽、稻腾、龚歌等对路农药适时防治螟虫。同时,做好田间其它突发性病虫如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预报、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袁继超,王昌全.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M].程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底肥全镇稻田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浅谈玉米高产土壤施肥技术
稻田里的稻草人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