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11年国会选举探析

2014-12-20 02:54吕维纲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2期
关键词:国会政党新加坡

摘 要 2011年新加坡国会选举,长期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受到了反对党的激烈挑战,这种情况在李光耀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主要受到了包括逐渐松动的政治氛围,西方民主宪政的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国内外政治环境,法治建设及公民社会的发育,民生议题,新兴势力及候选人等因素影响。大选出现的新形势无疑是新加坡多元民主进一步发展的成果,同时也随着世界民主化浪潮推动的结果,新加坡政治正在向民主、公平、自由的道路上迈进。

关键词 新加坡 选举 国会 政党

作者简介:吕维纲,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12级政治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理论。

中图分类号:D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145-02

一、2011年新加坡大选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成绩优异,国民素质较高,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在这些巨大成绩的背后,新加坡的政治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加坡沿袭了英国的威斯敏斯特体系,虽然在具体实践中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其核心依然是议会内阁制。新加坡大选即国会选举实行普选制,国会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最后由获得国会多数席位的党派上台执政。自新加坡独立以来,人民行动党始终一党独大地保持着执政地位,这招来了外界诸多质疑和责难,也是新加坡民主程度高低的争论点。2011年新加坡国会大选反对党获得空前胜利,工人党不仅获得了6个国会席位,还破天荒的赢下了一个集选区。这次大选被总理李显龙称为“分水岭式的大选”,这样的结果不仅反映了新加坡国内政治力量格局发生了改变,也代表了民意的走向。

自独立以来,人民行动党从未受到发对党如此强劲的挑战,2011年大选出现的新情况在李光耀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新形势的出现无疑是新加坡多元民主进一步发展的成果,同时也随着世界民主化浪潮推动的结果,新加坡政治正在向民主公平自由的局面稳步前进。

二、新加坡选举政治的现状与缺陷

(一)新加坡选举制度及其缺陷

新加坡沿袭了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制度,在后来的发展中虽然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其核心依然是议会内阁制。新加坡大选即国会选举实行普选制,国会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最后由获得国会多数席位的党派上台执政。

新加坡国会存在三种议员,分别是民选议员、非选区议员和官委议员。

民选议员是由大选上台的,从而进入国会的,任期是五年一届。民选议员有两种,分别是单选区议员与集选区议员,单选区选举一名议员,得票者多即可当选。集选区要组成竞选团队,团队集体参选,集体当选或者集体落选。民选议员是选区内选民利益的代表,是新加坡民主制度的典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非选区议员是不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它的设立是为了制约人民行动党占据全部国会席位而设置的。管委议员是由官方指定,是各方面的专家或者是身份地位特殊的人群,任期是两年。

新加坡选举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着缺陷,从而导致竞选的不公,包括新加坡政府可以在选举前划分选区,这样的操作就可以将不利化为有力,削弱反对党强势的选区,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取得先发优势。同事集选区制度本身也有巨大争议,因为需要组成团队,人民行动党相对反对党有巨大的人才优势,反对党由于人才资源羸弱而落选。

(二)参选政党格局失衡

新加坡实行多党制,国会席位由各选区参选政党获胜者占据,政府由国会多数党上台执政。新加坡一共有24各注册政党,人民行动党是长期执政党,剩下的是反对党。人民行动党从1959年开始上台执政,带领新加坡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岛国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获得了新加坡人民与世界的广泛认同与赞誉,至今为止人民行动党始终保持着执政地位。人民行动党通过长期执政的积累以及自身能力的强大, 在人才组织、执政能力、竞选宣传等方面占尽优势,在党派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地位。从选民始终支持与选择人民行动党作为执政党可以看出,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国内党派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地位与实力。

新加坡反对党虽然合法存在,但是由于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地位所积累的实力与权利的的便利,对反对党的挑战采取诸多打压措施,甚至通过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来限制反对党的竞争,导致反对党处于弱势地位甚至被边缘化,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长期执政的格局。

三、2011年大选出现变化的根源

国内外政治环境与新加坡选举政治的发展关系密切,国际政治格局与意识形态的变幻势必影响到新加坡国内政治发展的进程,同时国内公民社会的发育与道德法律建设等是新加坡选举政治的基础,影响巨大。民生议题在选举中始终是核心话题,也是参选政党博弈的核心筹码,是影响民意走向的关键性问题。随着时代的前进,年轻选民与新媒体的产生给选举带来新的气象,对长期执政的党派争取选票带来了新的考验,也是反对党竞选的有利因素。

(一)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

新加坡从建国伊始就处于严重对抗的两极格局之下,期间关于发展道路、意识形态的斗争更是从未停止,在人民行动党带领下新加坡选择了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加之以继承宗主国英国的制度,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体制。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民主化浪潮,对新加坡的政治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加坡的形式民主一直是外界诟病的焦点,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以及国内不公平的选举制度、限制自由的法律法规等不足客观存在,在国际舆论压力、西方国家推动及民主化浪潮的共同作用下,新加坡选举政治必将向更加开放、多元、民主的方向迈进。

(二)法治建设及公民社会发育的影响

新加坡的法治建设以及公民社会的发育对选举影响巨大。民主是建立在法治上的制度,没有法治的基础,民主会演变为混乱,结果会导致不能代表民意的人被选举上台,甚至会导致国内政治集团对峙分裂,政局动荡不稳等情况,这在众多国家民主化过程中是一个广泛现象。新加坡在经历长期的威权体制下,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整个社会形成了依法办事的习惯,同时法律体系建设比较完善,执行有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法治基础上,新加坡的民主进程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的动荡,同时执政党与反对党的竞争也是在法律的规范下合理竞争,没有越过法律的底线,这也给反对党采取行动提供了空间甚至是便利,总之在法律条件下的竞争是公平的竞争。

随着新加坡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不断提高,西方价值形态的不断传播,带来了新加坡公民社会的发育成长,公民社会的不断成熟是新加坡选举出现变化的重要原因。公民社会的成长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公民提出政治权利的主张,要求享应得的政治权利。在西方价值观不断传播与深入的条件下,越来越多人主张自身的政治权利而不是只是一味顺从权威的指导与管理,这样的变化是新加坡长期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支持率下跌的重要原因。

(三)民生议题的影响

民生议题是新加坡大选最核心的议题,是执政党与反对党博弈最激烈的阵地,无论哪个阶层都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民生议题非常关心,特别是占据选票最多的中下层选民更是关心民生政策。人民行动党由于长期执政,特别是在临近选举的年份,打民生牌来获取支持是经常的,但是政策总是有瑕疵与疏漏的地方,这就成了反对党反击的把柄,在竞选拉锯战中,民生重视度最终都会被抬高,这往往是民众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四)新兴势力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的年轻人不断成长,在西式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认可西方的意识形态,赞同西方的民主模式,渐渐对东方传统的儒家所倡导的管制型社会、家长制管理等方式产生厌烦,争取自由民主权利是新选民的普遍心态,这样的条件下人民行动党曾经的以严苛管理方式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模式失去了年轻人的支持与赞同,这也正是反对党的大好机遇,打亲民牌,倡导民主自由的政治氛围,博得了众多年轻选民的赞同。同时,新技术不断发展,新的传媒方式不断涌现,呈现出快速化、大众化、碎片化的各种新兴媒体,这些媒体大多是以网络为载体,以年轻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这些新媒体的政治倾向与年轻人基本相同,甚至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政治倾向,在宣传报道等等上面基本倾向于反对党,对长期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五)候选人个人因素的影响

各党派提名的候选人对选举结果也有一定影响,选民的选择并不一定是理性的,而是存在着各种偏好,参选政党对候选人选拔至关重要。民族宗教、个人形象、演说水平、个人贡献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候选人是否能在该选区得到选民的认可与支持,人才选拔是参选政党重点关注的领域。

四、新加坡选举政治未来走向

(一)选举政治将更加趋向于多元民主

新加坡选举政治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下不断发展,反对党的挑战愈来愈激烈,执政党面临的威胁愈来愈严重,选民的选择越来越多,随着政治氛围的松动、管制的取消,民主自由的理念不断传播,新加坡的政治生态必将迈向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多元民主。

(二)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人民行动党相对于反对党的优势依然存在,在短时期内难以撼动。人民行动党带领新加坡走向繁荣富强的丰功伟绩人民无法忘记,清洁廉政高效的治理能力无法超越,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与发展眼光更是任何党派不能比拟的。面对新的形势,人民行动党必须革除弊病勇于创新,重新定义自身形象与职能,直面反对党的激烈进攻,以新的面貌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

(三)新加坡公民政治参与将更加活跃

随着新加坡国内政治生态的转变,选举制度中排他性、限制性的规定逐渐变化或者取消,公民将获得更多实质上的自主选择权。人民行动党改变自身形象与竞选方式的努力,加之以民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未来新加坡公民政治参与将进一步活跃,公民将更加自由理性地投出手中的选票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政治运作程序中来。

参考文献:

[1]李荣荣.2011年新加坡大选研究.暨南大学.2012.

[2]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武汉大学.2003.

[3]新加坡联合早报编.李光耀40年政论选.现代出版社.1996.

[4]范磊.新加坡政治新生态与选举政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2).

[5]吕元礼.亚洲价值观:新加坡政治的诠释.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国会政党新加坡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机构强似人”:资政院对清季国会请愿运动的推进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娘子军”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