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中国》谈政务诚信缺失

2014-12-20 02:54杨荣艳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2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缺失

摘 要 本文主要根据《乡土中国》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从加强对政务人员诚信道德的教育;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政务互动平台,打破“陌生人”关系;严厉惩罚政务失信行为,健全政务失信的救济制度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我国政务诚信的建议。

关键词 乡土中国 政务诚信 缺失

作者简介:杨荣艳,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159-02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集结而成的。作者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最基层的乡村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和分析。如今离费老所述的中国乡村社会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传统的印记已逐渐斑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陌生人的社会替代了以血缘和地缘为表征的熟人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政务诚信问题总是避不开逃不掉的。而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对乡村中国的解读,对于我们分析当下我国的政务诚信缺失都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一、政务诚信的内涵

学界对政务诚信的理解各有说法,有的认为政务诚信是作为主体的政府对客体公众的诚实不欺,信守诺言的行为。有的则认为政务诚信就是客体公众对政务主体的一种主观评价。但无论是前一种观点还是后一种,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对政务诚信的理解有一定的偏颇。笔者认为政务诚信应该是政务主体行为与公众客体评价的统一,因为任何一个主体行为的目的与受体之间的评价总会因特定的原因而产生偏差甚至完全的不同。因此笔者认为政务主体的行为与客体公众的评价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而不是同一关系。有了政务诚信行为的这个“因”,才可能出现客体公众对政务诚信行为的积极评价这个“果”,即政务主体的诚信行为只是客体公众对政务诚信积极评价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二、我国政务诚信缺失的表现

政务诚信缺失是政务诚信的非正常状态,在谈论政务诚信缺失之前,有必要探讨政务诚信的表现。有学者认为政务诚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是否稳定;政府权力运作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政府能否承担责任。”但笔者认为该观点只是站在政务主体的角度来认识政务诚信,并未把客体公众对主体的评价纳入其中。因此政务诚信的主要表现还应包括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务主体行为忠实的信赖。

而政务诚信缺失自然是政务诚信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是完全的破坏。就我国目前的政务失信来看,政务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具有不稳定性甚至出尔反尔,使公众的信赖利益遭到破坏;部分政务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作风不正,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政务信息制度不完善导致政务信息不透明。

三、我国政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在通读《乡土中国》一书时,费老对乡土中国的深刻剖析,让我在思考我国目前出现的政务失信的原因时启迪颇多。

(一) 经济转型对政务诚信的挑战

如今离费孝通所述的乡村社会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使我们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完成的经济业绩,但与此同时,我们政治制度的预备和文化精神资本的储备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面临市场经济本身发展导致的经济差异和社会不公潜在地分解政务诚信时,显得“手足无措”。经济转型期也就成了政务诚信缺失发生的高风险期。

(二) 差序社会格局的弊端

在《乡土中国》中,费老专门阐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格局。一种是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另一种是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西洋社会的团体界限分明,“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团体也不能抹杀个人,团体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因此西洋人崇尚个人主义,他们拥有强烈的权利意识,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当出现政务失信行为时,他们更是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力。社会监督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政务诚信的建设。

而中国的社会格局与西洋的不同,它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出去的就发生联系。”这样就形成了差序。在差序社会格局中一切的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在社会关系上,群己的界限变得模糊。在公和私这一问题上,根据指向的不同,同一事物既可以说成“公”也可以变成“私”。因此人们公平观念淡薄,乐于攀关系,讲交情。当政务失信行为没有侵犯到个人眼前利益时,客体公众就变得默然。公众的权利意识相对西洋人来说显得淡薄,政治监督权的行使也相对消极和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政务失信行为的发生,加深了政务诚信危机。

(三) 差序社会格局道德观念的弊端

费孝通在“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一节中阐述了团体社会格局与差序社会格局所维系的道德观念。他认为在团体社会格局中的基本道德观念是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的。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面前都是平等的,团体对待每个团体成员亦是公道的。团体亦不能为任何人所私有。而差序社会格局则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形成一根根的私人联系,每一根绳子都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这导致“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收缩”。而在团体社会格局中,同一团体的人都是“兼善”的,即“相同”的。但在我们差序社会格局里“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楚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这就使政务失信找到了道德的根源。尤其是部分政务人员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往往以权谋私,针对行政相对人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而采取不同的标准。由此政府的政策对部分客体公众来说显得尤其不公平。这就使政策的稳定、公平难以让公众信服。

(四)政务制度信任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描述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也进入了“陌生社会”。传统“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开始瓦解。在“陌生社会”中要建立起政务信任关系,就必须建立客体公众对行政制度的信任。由依赖于“人”的信任转向依赖于“制度”的信任。但摸索中前进的我们,在行政管理体制、监督机制、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仍然有着诸多的漏洞和不足,因此导致政务制度信任的建立基础薄弱。

四、完善我国政务诚信的策略

(一)加强对政务人员诚信道德的教育

任何一项政务的执行都离不开具体的工作人员。政务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代表着政府部门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公众是把国家政务人员与国家政府部门等同起来的。因此政务诚信的建设与政务人员道德素质的高低是休戚相关的。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国家的政务人员尤其是有领导职务的政务人员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好道德模范表率。所以加强政务人员的诚信道德建设,树立政务人员服务于民的理念有利于增强客体公众对政务主体的信任。

(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一个诚信的政府首先必须是一个阳光透明的政府,因为只有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众才能相信行政是公平、公正的。也只有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并保证公开政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才能让公众拥有评价政务诚信的依据。因此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增强政务公开的力度和透明度,保证公开信息的真实性也成了增强政务诚信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建立政务互动平台,打破“陌生人”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如今的中国社会不再是费孝通笔下封闭的“乡土中国”了。新媒体逐渐成了公众监督政府和参政议政的新工具。利用新媒体,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这使公民对政府的政务行为以及政务人员行为的监督不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现代社交媒体软件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迅速、更加平等、更加扁平化。因此利用社交媒体软件加快政务互动平台的建立,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互动,不仅是时代对政府行政提出的要求,也是政府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方法,更是打破政务主体与客体公众“陌生人”关系的有效途径。例如开通政府政务微博,不仅可以让公众更好地行使监督权,也能让政府相关部门更多、更深、更快、更全面地了解民众的利益诉求,同时也使得政府的决策更加的民主和科学。让民众与政府及政务工作人员“亲密”起来,信任的纽带牢固起来。

(四)严厉惩罚政务失信行为,健全政务失信的救济制度

公众将公共权力委托给政府行使并且希望政府能够保障他们的根本利益,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尤其当权力在缺乏监督和制约时,掌控公共权力的人极易将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武器和手段,这将违背服务公众的承诺。其实政务失信并不可怕,因为即使在一个有着严格和最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国家,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政务失信现象。可怕的是当出现政务失信现象并给政务相对人造成权益损害时,政务相对人的救济权益得不到任何的保障,这将严重加深政务诚信危机。因此完善政务失信行政救济途径以及司法救济途径,如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救济制度,严厉惩治政务失信行为对于增进公众对政务主体的信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5.

[2]何显明.信用政府的逻辑.学林出版社.2007.

[3]胡晓娅.诚信政府建设是构建良好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 11).

[4]俞可平.政务失信的根源及破解之道.学术前沿.2012(10).[5]张旭霞.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南京社会科学.2006(7).

[6]鄂振辉.我国政府诚信问题探究.法学论坛. 2005( 6) .

[7]林栋,陈春艳.我国政府诚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第41期.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缺失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