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爬爬班”

2014-12-21 08:34
环境与生活 2014年10期
关键词:艾米幼教早餐

1岁的小艾米已经上了两周的爬爬班,作为妈妈,我的感触很多。德国爬爬班的老师,不是只帮你带带孩子,换换尿片。我深深感受到,德国扎实的教育就是从一岁爬爬班开始的。

艾米的爬爬班一共有10个1到3岁的小朋友,他们早上8∶15至8∶30到学校,下午3∶00到3∶30左右家长来接回去,有4个老师照顾他们。学费依照父母的收入来定,如果一家3口,父母每月净收入超过1375欧元的话,就必须交最高的学费,每个月大约330欧元,其中包含每天现做的早午餐,不包含尿片。

孩子们送到学校就开始玩。学校里有各种玩具,想玩什么都行,但是结束时孩子必须自己收拾干净。孩子们玩的时候,老师多半在做观察工作,因为德国人认为在自由玩耍过程中,孩子们学到的最多。特殊情况下,如有纠纷,老师才会介入,并借以“机会教育”。艾米的班上有一个小男孩,两岁多,是单亲家庭的小孩,缺乏安全感,时不时闹情绪,和其他小朋友争东西,就常常被“机会教育”。

早餐前,比较大的孩子会主动帮忙布置餐桌。我发现他们非常喜欢参与这项工作。早餐前15分钟,大家坐在地上围成圆圈一起唱歌,每个孩子每天轮流挑选想唱的歌曲,歌曲内容多半是教育小孩学习一些生活上的知识,比如坐公交车、参观动物园,或是在森林里散步。有些歌曲会教小孩一些简单的德语单词:长短,大小,冷热,生气和高兴等。

艾米第一天在学校吃早餐时,老师就给了她一把餐刀。虽然是小孩使用的刀,但是刀锋是金属的,有锯齿,只有刀柄是塑料的。我告诉老师,艾米一定还不会自己涂面包,在家里都没让她自己涂过。老师笑笑地看着我说,那么就今天开始学习吧!

第一天在学校吃午饭也是,艾米和其他小孩一样,有自己的刀、叉、盘子、水杯和汤碗。我告诉老师,艾米在家里还没自己吃过饭,或是拿水杯喝水,更不用说拿汤勺喝汤了,一定会打翻汤碗的。老师还是笑笑地说,打翻了我们就再盛一碗给她,没问题的。

我发现,艾米吃饭时,玩得非常愉快,吃饭的技巧也进步了很多。她这两星期各方面进步,是因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老师给了她完全的自由。这是一种快乐的自由,允许犯错的自由,学习体贴别人以及和其他人分享的自由。我这个妈妈,因为爱她,想保护她,反而极大地限制了她。

艾米班上的孩子们都很可爱。咪咪还不会说话,但是常走到艾米旁边,带玩具给她。只会说零散单字的卢卡,会重复地说:“艾米,嗨!”有一天早餐前,大家围了圈圈唱了一首手足舞蹈的歌:“大家一起来跳一跳,大家一起来跑一跑,大家一起来转圈圈……”突然,平时害羞的雷纳大叫了一声:“可是,艾米还不会走路啊!”马上,个子最大的戴维提出了建议:那么,我们一起和艾米爬吧!于是他们改了歌词,爬在地上,大声合唱:“大家一起来爬一爬!”

艾米当然是满心欢喜了,一个本来完全陌生的环境,顿时对她来说亲切了许多。我在旁边看着非常感动,觉得把孩子托给“德国的系统”就放心了。为什么说是“德国的系统”呢?一般来说,比较保守的德国人,是不会把小孩1岁就送托的,除非逼不得已。德国的妈妈们,如果情况允许,多半都会在家陪小孩陪到3岁。

艾米上学前的那个周末,我的德国婆婆特别打电话来问,艾米这么小,你真决定送到系统里去?今天婆婆又打电话来关心。我告诉她,你们德国的系统,绝对比我这个妈妈的系统要强许多。艾米在那儿可以享受的关注和资源,是妈妈一个人和家里的一个房间无法相比的。

由于城市妇女产后就业意愿提升,目前德国爬爬班的数量明显不足。艾米一出生,(规定孩子出生后才能申请),我们就开始着手找寻适合的托儿所。一共寄出了18封应征函,只有两家爬爬班给了艾米位子,有幸,其中之一,就是我们最想去的。

艾米上学之后,我对德语又多加深了理解。德语中,幼教人员叫做Erzieher,中小学教师叫Lehrer。Erzieher这个词是从erziehen(教育)这个词发展来的,Lehrer这个词从lehren(授业)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德国文化中对幼教的重视。但矛盾的是,幼教人员的薪资偏低,常常是社会讨论的议题。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总之,作为父母,我们都认为,把1岁的艾米送去爬爬班,是我们在给艾米一生的教育中,做的第一个正确的决定。

猜你喜欢
艾米幼教早餐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艾米未来农业文旅小镇
早餐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请善待艾米
请善待艾米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艾米
丰盛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