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

2014-12-22 17:21
IT时代周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血汗粉尘人权

责编:刘媛E-mail:liuyuan@ittime.com.cn美编:玲玲校对:媚子

8月2日,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轮毂抛光车间,发生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事故的惨相为近年罕见:已有71人遇难,而多数伤者烧伤面积超90%,几乎所有人都是深度烧伤;医疗机构为超过半数的烧伤患者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

事发之后,一些关于工厂的负面消息被陆续曝光。诸如,工人每天干15小时月薪仅四五千元;前员工曝工厂环境恶劣,曾因粉尘吐血;企业的污染严重,一直被举报,从未停止生产。

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核实,但一些人却已急于“逆向思维”,用别人的悲剧,浇自己胸中块垒;在汩汩喋血中,抛出已捏出手汗的“既定答案”。比如,某媒体的资深记者在网上轻佻地表示:“爆炸车间的工人月薪有八千,听好了,是八千。其他车间的工人四五千。还说是血汗工厂吗?这个收入是不是骂血汗工厂的小清新,也有点动心?”

这样说,好像只要给了“高薪”,就可以罔顾基本劳动保障、生产安全,就不算是“血汗工厂”;要求起码的劳动安全保障,反倒成了“小清新们”在傲娇、矫情、无事生非。而值得警惕的是,在中央三令五申“转方式、调结构”的当下,这种畸形的“强国思维”却颇有拥趸,而事实上,它正在严重妨害着中国发展的转型之路。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周全以及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制约于历史发展路径和现实资源禀赋,本属种种无奈。但是,这几年随着中国的GDP跃居世界第二,以及欧美国家在经济危机后一蹶不振,在一些人眼中,“人权保障不足”、“非环保优势”反而堂而皇之成为“中国经验”和“强国之路”,甚至值得登高一呼了。

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醴酪。在当下,一些人竟然把中国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苦难当成中国崛起的要诀;把过往的无知,当成今日无耻的借口。比如,“歌德派”把中国的崛起之路,矮化为“带血的GDP”、“带雾霾的GDP”;再比如,有“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在鼓吹没有工伤保险、老板随时开除员工的“市场效率”。两方沆瀣一气,阻挠着中国的经济转型。

靠低福利、低保障、高环境污染,能维持“中国奇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之前的经济发展已经埋下的这类社会矛盾逐渐显现,成为实现大国崛起的“负资产”。

比如,在深圳特区开发早期,湖南桑植、耒阳等地的农民工在深圳工地做风钻工,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劳动保障措施来防止粉尘,而这些工人也得到了让“小清新们心动”的报酬。但这些年,工人们罹患的尘肺病陆续爆发,上访、申诉不断,激化了社会矛盾。

再比如,上个月的“中国汞都”贵州万山的环境危机。在上世纪汞矿鼎盛时期,汞都矿工的工资畸高,“哪怕是有些智障的工人,都能找到漂亮媳妇”;但长期粗放式经营生产和恶劣的劳动环境,导致大量矿工汞中毒,表现症状是常年手脚颤抖、易怒、烦躁,甚至精神错乱;而当地水土也被严重污染,种出的稻米都是黑色的。这种“人权保障不足”、“非环保”的殷鉴在前,难道还要重走弯路?

当然,中国不能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学习欧洲国家的“高福利”,但也必须走出血汗工厂,走出“人权保障不足”,走出“非环保优势”,为大国崛起打造一条盈科而进、公平分享改革成果的发展通道。

猜你喜欢
血汗粉尘人权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如何有效进行粉尘控制与清理
高压粉尘防爆电机过厚粉尘层的形成与分析
残疾人体育权——一项国际人权
高炉出铁场粉尘高效捕集系统优化及实践
农民
颂屈原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