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大山产“金蛋”

2014-12-22 06:32才丰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46期
关键词:三都县金蛋客商

才丰

“我家去年种了2亩地的马铃薯,上个月收成有8000多斤,大的马铃薯每斤卖到一块五, 一共卖了9000多块钱,除去2000多块的成本,净挣了近7000块呢。”记者在三都县廷牌镇采访,与该镇板料村的农户韦成武聊起今年大丰收的马铃薯时,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的表情。

三都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如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一直是该县面临的难题。在调研和赴外考察学习中,该县领导认为三都地处低海拔高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马铃薯适宜冬季播种,产出品有早熟、优质、商品率高等优势。于是该县前年10月在南片区的廷牌、塘州等乡镇开始向农户推广种植该农作物。

“一开始我对早熟马铃薯不了解,根本不愿意种,经过镇里多次发动,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2亩,想不到轻轻松松就赚了6000多元。我用其中的4000元买了农用拖拉机,还剩2000多元,计划到今年底时再多种2亩,争取给家里买个冰箱,然后是大彩电……”廷牌镇新仰村的农户莫干在刚尝到种植马铃薯甜头后,就已开始了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同样是初尝收获马铃薯甜头的韦成武谈到,种马铃薯比前几年种油菜强多了,种植马铃薯不仅好管理,而且又好销,下一季到种植马铃薯时一定还要再增加两三亩的种植面积。

采访中,从与农户们的交谈和他们脸上喜悦之情,记者强烈感受到了当地农民对马铃薯种植的认可,对今后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充满了信心。

据了解,作为三都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早熟马铃薯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实施乡镇之一的廷牌镇,该镇2014年共实施早熟马铃薯种植3500亩,主要分布在的空、新仰、廷新、化贤、板料、板奇等村,涉及农户上千户。该镇把农业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结合镇情,探索调整种植结构新路子,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马铃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5月丰收时节,全镇的马铃薯亩产达2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达3000元以上。记者从当地镇政府获悉,收获时,来自省内外各地的一些客商还直接进驻三都,前往廷牌镇马铃薯种植现场直接面购。延牌马铃薯随之销往贵阳、昆明、广州、深圳甚至泰国等市场。

据了解,为调动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廷牌镇加大马铃薯生产和产业化开发扶持力度。为群众补助种子投入30万元,地膜投入25万元,并由镇农业服务中心调运种薯、技术推广,为农户提供农资和培训等一条龙服务。同时,为确保每个项目村都有具体负责人员和技术指导人员,廷牌镇按照“五个统一”和“一个项目一套人马”的要求加强领导,成立了生产督查组,按照倒排工期的要求,对全镇生产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由镇领导带头创办50亩示范点,并培育了50户示范户,建设了5公里共650亩示范带,以点带面,推动全镇的早熟马铃薯产业发展。

“我们镇计划明年把早熟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增加到1万亩,继续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根据马铃薯种植早熟、品优、口感好等特点,充分利用季节差打好产业品牌战略,同时通过借助外商平台将我们的马铃薯带到省外乃至国际市场,扩大产业的发展空间。”围绕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廷牌镇镇长潘吉刚还告诉记者,目前已有20多家外地客商与镇果蔬合作社联系合作,已经有3家单位有了具体的合作意向和订单。为巩固提升全镇马铃薯产业,下一步,一方面镇政府将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在马铃薯种植基地就近建临时收购点、包装车间,更便于农户和客商购销。另一方面,镇里将统一安排加强做好农户的生产、管理、出产等环节,同时与客商加强合作,统一做好产品入箱包装,着力打造本土无公害、独特、绿色优质、味佳的马铃薯品牌。

据了解,今年廷牌镇的早熟马铃薯共为当地群众创收1000多万元。早熟马铃薯产业俨然已成为了该镇农业的主导产业。一个个小小的被当地人称作“洋芋”的马铃薯,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撑起山村千家万户的小康梦。

猜你喜欢
三都县金蛋客商
旋转的金蛋
三都县举办“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演讲比赛
三都县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三都县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文艺晚会
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开幕
这一瓶
砸金蛋
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选择——以贵州省三都县都江镇怎雷村为例
砸金蛋
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