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书剑: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只能恶化人居环境

2014-12-22 08:29陈向国
节能与环保 2014年2期
关键词:书剑城镇化绿色

文_本刊记者 陈向国

车书剑: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只能恶化人居环境

文_本刊记者 陈向国

“现在我国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大约有20亿到3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每年约有70万公顷的土地被开发。今天的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无不与建筑消耗自然资源有关。”国务院参事、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车书剑直言不讳。他认为,建筑节能将成为社会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最为重要的领域,“建筑业在节约能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承载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早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建筑物附属于长期消费品,建筑活动消耗人类从自然获得的资源的一半,同时产生一半的固体垃圾,减少建筑物对土地、资源和材料的消耗实际上就是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对环境污染的减少。”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201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51.9万亿元,国民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由2000年的4.4%,提高到2012年超过10%,跃升到世界第二位。我国还跃升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城镇化率也首次突破了50%。我们的确取得了巨大发展。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源和能源的恶性消耗,是以环境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大家看得很清楚。”车书剑接着说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经过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才最终形成的,它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未来总体发展战略来之不易

记者: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在国家层面得到高度重视,您如何看待这个过程?

车书剑: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过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它终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过程大家看得很清楚:在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又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未来发展五位一体的战略,这一步一步走过来,坦率讲,来之不易。从认识到政策的调整过程,一直到现在十八大明确作为国策,作为未来总体发展战略,我觉得这个过程确实是经过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来之不易,一定要十分珍惜。

记者:十八大及其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采取了更加有效的各种措施。您觉得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车书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突出而明确,这十分符合自然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和规律,是对长期以来,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一个校正;是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大转变;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

记者:从党的十五大就开始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但现在的情况依然无法乐观。您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车书剑:虽然很早就开始重视,但由于林林总总的原因,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状况没有根本好转,整个社会尚未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及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这主要是由于追求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仍然是某些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是地方政府孜孜不倦的渴望和奋斗目标。

车书剑国务院参事、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曾任建设部办公厅主任、党组成员,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副部级),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节能与绿色建筑伴随可持续发展日渐成熟

记者:请您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谈谈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情况。

车书剑: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节能建筑体系也逐渐形成;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保护大会报告,标志着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2004年我国建设部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9年住建部正式颁布绿色评价标准;同年,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2012年,财政部、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几大块目标等等,这是我国政府经过漫长发展之后,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到落实推进节能、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过程。

应当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推行建筑节能以来,无论从立法、制度创新、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的发展及节能运行管理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低碳节能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环保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实施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我国绿色建筑产业也开始进入快车道。大致过程是这样。

城镇化要优先考虑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问题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城镇化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城市的资源及城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相适应,不顾及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而盲目追求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做法只能恶化城市人居环境,危及城市的安全运行,极有可能造成积重难返的后果。”车书剑如是说。

城镇化是一个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过程

记者:如何积极稳妥加快发展城镇化建设,如何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您有何看法?

车书剑:积极稳妥加快发展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无疑是一个巨大引擎,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它为建设美丽中国绘制了一幅激动人心的蓝图。但我们必须面对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国已进入城镇化中期阶段,与30年前相比,我们面临持续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城镇化面临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等问题,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城市综合承载力不足,城市环境(如交通、水资源、空气等)恶化,农民工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突出问题影响城乡安定,产业空间狭窄,承载能力饱和,生存成本高等问题。

记者:上述问题该如何解决?

车书剑:要认识到推进城镇化过程是一个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过程。我认为,在实现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中国城镇化的质量和内涵,充分发挥小城镇聚集生产要素的潜能,增强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当前要抓住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机遇,要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把城市地下管网(供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供热等管线)建设实实在在抓好,从而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城镇化的速度。城镇化要优先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把城市运行的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放在总体规划上统筹考虑,千万不能旧债未去又添新债。

记者:具体讲应该如何着手?从何着手?

车书剑:要建立和完善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经济指标如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等;社会人文指标如公共服务设施情况、医保覆盖率、义务教育平均年限、失业率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指标如自来水、燃气等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人均住房面积、建成区道路网密度、医疗床位供给率等指标体系。上述这些城镇化指标直接关系城市生态环境、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关系城市安全运行问题。需要强调的是,解决这些问题并不简单,需要城市管理决策者痛下决心,且越早解决越主动,越拖延问题就越难解决。

城镇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也是一项复杂的巨大工程。我们在城镇化实施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既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也要注重城市建设的细节,完善基础设施,建立起与城市人口和规模相匹配的基础设施,为保障城市的安全与质量打好基础。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转型发展的阶段。未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建设并行不悖,统筹协调发展。城乡发展特别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查清城镇地下管线隐患基本情况,制定消除隐患改造计划;提升各类地下管线运行安全管理、供给质量和综合防灾能力。

历史教训不应忘记

记者:的确,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

车书剑:过去几十年,我们经济以及城市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理念上还存在很大的偏颇和缺陷。在单纯追求GDP的那些年代,发展速度是以各种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城乡环境的恶化为代价的。为数不少的城市在塑造城市“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同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隐蔽工程—城市地下管网投入甚少,致使城市基础设施欠债越来越多。特别是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愈发突出:许多城市排水管道多年不更换、不维护,加之标准过低,一到汛期,许多城市沉没在水乡泽国,排水管道形同虚设。近些年,一些城市连续出现地下管网爆破、爆炸、地面塌陷、逢雨就涝、逢震就垮的种种问题,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究其原因就是前些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再加上偏颇的政绩观、形象工程,只重地上不重地下,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积重难返,即使有一点投入也是扬汤止沸,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记者:也就是说欠债太多导致城市承载力出现问题?

车书剑:诸多的问题不难看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既落后又脆弱,可以说城市承载能力存在诸多缺陷,城市运营存在很大隐患。加之城市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交通堵塞问题成了每个大城市都面临的“顽疾”,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城镇化靠什么支撑?一味加快发展速度岂不是雪上加霜?所以,城镇化必须优先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必须把城市运行的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放在总体规划上统筹考虑,千万不要新债加旧债,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我这里仅以城市地下管网近年来事故频繁、隐患重重的问题为例,说明当前城镇化的关键问题不是速度问题,而是迫切需要着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内涵,彻底从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盲目追求城市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发展“怪圈”中走出来。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城市管网存在的问题。

车书剑:鲜有城市能够明确地辨析出辖区内的管网有多少、怎么铺、归谁管。可以说,至今几乎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城市地下管线的基本情况,提供一张全面、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线位置现状图,没有一个管理部门或企业能够明明白白地准确掌握所属行业的地下管线历史档案信息资料。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仅有210个城市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不到全国城市总数的1/3。“家底不清”的现状依然存在。即便有些城市建立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也缺乏动态更新和共建共享。

除此之外,城市管网事故频发、漏损严重;安全隐患突出;施工挖掘道路频繁;地下管线空间资源紧张、浪费较大;管线应急防灾能力薄弱这几方面的问题也十分明显。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管理脱节,协调困难;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规划滞后,建设不同步;法规标准不健全,综合管理缺乏依据。

顺势而为,迎难而上

城镇化与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化并不相同,但建筑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缺少的,关键是如何建成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的大势中,建筑行业只有顺势而为,迎难而上才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困难不少,问题也很严重

记者:我国绿色城市建设为何具有急迫性?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车书剑:当下城市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今中国大约有7亿人生活在城市里,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10亿。城市成为战略减排的重点,它消耗了全球近2/3的能源和60%的水资源,排放温室气体占全球的70%。而我国每年新增2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蕴含着无限的节能潜力。为应对城市化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严重挑战,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与国外相比,我们建筑节能立法和标准的制定,起步还比较晚,出台的多项政策,还不够配套、不够完善。当前建筑节能市场机制也还尚未完全形成,节能技术和节能建筑材料不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率还很低。目前,我国城市有近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95%以上属于高耗能,单位建筑能耗仍然是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这些既有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但难度也很大。

记者:近些年,我国经常出现奇形怪状的建筑,且高度攀比也一浪高过一浪。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车书剑:针对目前中国城乡建设的问题,我们坚决倡导建筑要与自然、城市、社会和谐发展,反对浪费能源、消耗资源的奢华装修和盲目攀比。我在去年上海论坛特别强调,当前建筑风气有五大问题,特别是奢华风和攀比风不得了。从建筑高度而言,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都不到100米高。自此之后,高度增加呈现迅猛之势。与此同时,奇形怪状的建筑也越来越多。中国的高大特异风刮得非常之胜。据统计,全球150米以上的建筑物,我们占了一多半。可以说,装修奢华、攀比、高大特异风特别大且越刮越烈。近些年,我们通过宣传、演讲等形式,坚决抵制和纠正这种不正之风。这种奢华风和我国国情非常不相适应。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之风呢?

车书剑:这种高大特异建筑上的不正之风,实质是在学习国际技术、西方建筑理念的同时,又把西方摒弃的东西拿到中国来了。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我不想点名。这种风愈演愈烈,这种东西非纠正不可。

总理担任节能领导小组组长史无前例

记者:自十五大以来,政府在城市建设领域做了那些努力?

车书剑:近些年来,在城市建设领域,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绿色社区,绿色城市也提出来了。与此同时,致力于建设一个融汇国内外建设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的最高平台,强调建筑节能和环保,强调与城市承载力相适应、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及城镇发展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城乡污染,让快速城镇化进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记者:目前政府对推进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有哪些实实在在的举措?

车书剑:从目前来讲,政府的重视大家都看到了,特别是新一届政府特别重视关于建筑节能的问题。李克强同志亲自担任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组长,这个是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总理担任节能领导小组组长这个力度是非常之大的。而且政府投资重点推出的建筑保障性建筑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公益性行业加快发展绿色建筑,鼓励各地在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等公益性建筑中,同样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相关的考核也在落实。如绿色建筑节能目标,已经纳入国家节能的总体目标,纳入了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考核体系,也纳入了国务院节能减排检查范围并提高了需要考核的权重。实施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的种种工作,我感觉政府一步一步抓得非常实。

记者:地方政府落实的情况怎样?

车书剑:我考察了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地方。这些地方绿色建筑发展速度是非常之快的。过去是试点,现在是试点加大了力度。像北京政府提出,今后建筑以绿色建筑为主体,并提出明确目标,广州也是这样。我去年7月份参加了广州市政府组织的国际论坛,从中了解到,它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非常完整,这是巨大的进步,说明我国政府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重视,而且采用了实实在在的强有力的措施。

突破创新才能求得发展

记者:从建筑企业层面来讲,应如何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车书剑:要摒弃单纯追求平方米的成就发展思路,要全面打造绿色竞争力,追求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的三位一体,倡导绿色消费,坚持社会的绿色发展。所有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家,都应当借助绿色建筑管理模式和技术,要使城市变得更加环保、居民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让城乡居民生活在绿色环保的环境之中。企业家也必须由业绩导向,向实现责任导向的转变。不能说你有钱想建什么就建什么:湖南要建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停建了。因此社会舆论和监督非常重要。

记者:着眼行业未来发展,在战略制定上应如何定位?

车书剑:在今后发展的战略规划中,要不断激发企业释放出巨大潜力;要制定战略性框架,采取突破性创新,发现新的潜在机会,并创造出商业人文和生态等价值,面向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立足中国,把握世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趋势;要立足今天,探索企业未来的持续增长的规律。中国建筑学会将会为各地建筑界人士搭建平台,提供交流机会,各地建筑师应充分发挥利用这个平台,充分交流,融会贯通,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色的优秀绿色建筑作品,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城市的和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奋斗。

猜你喜欢
书剑城镇化绿色
Grain-sized moxibustion inhibits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 disease in 5XFAD transgenic mice
铆钉监控系统在汽车总装车间的应用
绿色低碳
汽车仪表板总成助力臂设计优化
妈妈视频教11岁女儿给自己打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