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术语英译简洁性原则

2014-12-23 01:07王小芳朱建平
中国科技术语 2014年5期
关键词:简洁性省略术语

刘 成 洪 梅 王小芳 朱建平

(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论中医药术语英译简洁性原则

刘 成1洪 梅2王小芳1朱建平2

(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简洁性”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之重要定名原则。中医药术语的突出特点是语言高度凝练、简明扼要,因此在其英译的过程中更应坚持简洁性原则。建议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简洁性可通过省略虚词、使用名词性定语、采用连字符及避免赘译等手段来实现。

中医药术语,英译规范,简洁性原则

一 直面新形势 增强紧迫感

在两千多年的世界翻译史及中国翻译史长河中,有史可稽的中医药对外翻译活动仅有300余年,而中医药术语的规范化研究则不过半个世纪,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然而,掌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主导权的形势日益紧迫——近年来,日本、韩国及一些欧美国家已开展传统医药标准的制定,以期争取对针灸、中药、中医基础和临床术语等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中国已取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合法席位并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常任理事国。中医药研究者当从术语规范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做起,把握国际新形势,共谋大计,坚守中医药术语研究的国际阵地。

二 立足旧成果 把握新契机

中医药术语英译亟须进一步规范。首先,影响力较大的几家中医机构,包括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中联)及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在《中医药学名词》(2005年)、《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2006年)及《WHO西太区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2007年)中制定了各自英译通则及方法,推出了自己的规范译文,但彼此尚未达成共识。此外,著名中医翻译学者魏迺杰(Nigel Wiseman)英译的中医药术语在海外拥有良好的接受度。美国著名中医书籍出版社Paradigm Publications和Blue Poppy Press将魏迺杰的译文确定为其出版物的英文标准词汇[1]。其次,即便采用同一机构或个人的通则与方法,由于规范条例不够具体,通则与方法之间缺乏直接关联,因此不同译者所出译文亦是众说纷纭。数家中医英译机构并存,加之译者的术语翻译活动大部分都在分散状态下进行,且只遵循各自的通则与方法。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得译文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导致一个术语常常对应若干英译名称,产生了“一词多译”的流弊。在新的形势下,译者在翻译中医药术语时应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以便学习者能快速掌握术语的核心概念,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

在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民族性、约定俗成七条中医药名词英译原则中,对应性居首位,其他原则排序视具体情况而定[2]。简洁性原则是中医药术语英译的重要原则之一。术语的简洁性,对于知识传播来说,更为简捷经济,显然有利于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率。本团队抓住新契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术语英语规范化。

三 简洁性之解读

简洁性原则是指术语译者在保证意义传达的前提下应实现译语的术语形式的简明扼要。“术语不是特殊的词,而只是用于特殊功能的词”[3],称名性是术语最主要的功能。术语是称名单位,形式简明对术语执行称名功能意义重大[4]。

简洁性原则是中医药术语英译的重要原则,国内外的机构和学者在进行中医药术语英译时,均把简洁性作为其主要原则之一。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制定的英译规范原则包括了简洁性,它指的是在不影响清晰度的前提下“译名要简洁,不是辞典释义,用词不能太长”[5]。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及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召开“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国际研讨会”,邀请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30余位专家,对该标准草案进行了讨论和修订。草案的翻译原则包括了对应性、简洁性、同一性和约定俗成。

术语翻译的简洁性原则要求在保证信息传递不失真的前提下,每条术语翻译后的对应词应尽量减少,因为只有保持较高的对应率,才能保证所译术语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一方面,简洁性原则是针对解释性翻译的译语而提出。解释性翻译的最大弊病就是译语冗长,它可以用来阐释术语的内涵,但并不适合翻译术语;另一方面,简洁性也强调在使用仿译法时,译者可通过语法上的调整,达到减少译名所含词数目的目的。为了保持中医理论和用语的传统特色,中医药术语的英译应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简洁明了,以便于促进中西医学的交流。

四 简洁性之实施

通过10多年的实践,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简洁性可采用省略虚词、名词性定语、连字符,以及避免赘译等手段来实现。

1.省略虚词

为了实现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简洁性,有时可省略介词而使用名词修饰名词的结构替代介词结构。譬如“脾虚”译为spleen deficiency,替代deficiency of the spleen;“胃痛”译为stomach pain,替代pain in the stomach。至于何时使用of表示所属关系,何时可以省略of,何时使用in表示处所,何时可以省略in,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不能使译名过于生硬。如“外感风寒”的英文规范术语为external contraction of wind-cold,而未采用wind-cold external contraction,就是为了避免译名拗口;又如“肝胆湿热”“肺经伏热”“胆腑郁热”等证候都表示病邪客于某一部位,翻译时即涉及介词的使用。以往译者通常将介词译出,译文分别为dampness-heat in liver and gallbladder、wind-heat in lung channel、latent heat in lung channel、heat stagnation in gallbladder。但近年来,随着西方人对中医药英文术语熟悉程度的提高,为了更有效地保证译文的简练,有译者大胆提出将介词去掉,改译为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lung channel wind-heat、lung channel latent heat及gallbladder heat stagnation。此种类型的证候较多,除上述例子外,还有“脾胃湿热”“肺经郁火”“寒湿凝筋”等。因此新译文需认真商榷,既要考虑译文整体风格的统一,即表示病邪客于脏腑部位时都不用in或都使用in,又要兼顾译文的可读性,还要考虑某一类型译文的过渡性与译文使用的周期性等因素。

为了实现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简洁性,必要时也可省略定冠词the。譬如“理血”译为regulating blood,而不用regulating the blood;“外犯”译为invading exterior,而不用invading the exterior;“胆经郁热”译为stagnated heat of gallbladder channel,而不用stagnated heat of the gallbladder channel等。应当注意的是,省略冠词并非常规用法,因此需在前言中予以说明。此外,还可以省略连词and,譬如“针灸”的英译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可以简译为acumoxi[6]。

2.名词性定语

省略虚词之后往往出现很多名词修饰名词的结构。作为修饰语的名词,其作用同与之相应的同根形容词相似。从英语文体学角度来看,术语多属于正式用语,内容结构比通用语更严谨,而名词的文体色彩则较形容词更正式。因此,以名词修饰名词逐渐成为科技术语文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医药术语英文规范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采用名词修饰名词的结构。名词修饰名词,譬如“肾虚”译为kidney deficiency、“胃津”译为stomach fluid。以“热郁”为例,heat stagnation与stagnated heat二者均可。但在确定英文规范用语时,选用以名词做定语的heat stagnation译文,而摒弃了stagnated heat,这样就使译文的文体色彩更符合科技术语的规范。

3.采用连字符

采用连字符“-”替代and或as well as等并列连词,或连接结构上密切关联的名词,能够提高译文的简洁性。连字符可用于脏腑之间,如“肝肾”在“肝肾同源”——liver-kidney homogeny中译为liver-kidney,而不用liver and kidney;可用于病因之间,如“痰热”在“痰热壅肺”——phlegm-heat obstructing lung中译为phlegm-heat,而不用phlegm and heat;也可用于脏腑和病因之间,如“肾阳”在“肾阳虚”——kidney-yang deficiency中译为kidney-yang,而不用yang of kidney。

使用连字符“-”连接结构上密切关联的词汇,能突出被连接的各成分在特定语境下、语义上及结构上的整体性。譬如:“秋燥·邪犯肺卫证”中“肺卫”译为lung-defense phase来表示“肺所主之卫气”;又如“阴清之气”yin-cool qi中的yin-cool从英文角度看语义不甚明了,使用连字符有释义的作用,表明两词共同表示一个整体概念,可避免产生歧义。

4.避免赘译

中医药术语英译时可通过避免赘译使译文简洁。翻译时处理冗余信息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中文术语,总体来说中医药语言简明扼要,但有时也会出现冗词赘语。譬如“肝,其华在爪”中的“其”就是“肝”的重现,“汗而发之”就是“发汗”之意;二是译者担心译文不够清晰达意常常重复或累加信息。为保持中医药名词译语的简洁性,译者应在充分理解源语的基础上避免赘译。 譬如将“牙痛·虚火牙痛”译为toothache with deficiency-fire pattern,即能传达“虚火型牙痛”的语义,而无须在证候中重复使用toothache;“胃主受纳”英译时省去“主”译为stomach receiving food and drink。又如,将“食滞不化”译为food retention,因“不化”之义已含在“食滞”之中,故无须赘译。再如,“苦温燥湿”应译为dispelling dampness with bitter and warm drugs。但凡稍有中医基础的人都知道中药具有“味”和“性”,故“苦温”大可不必译为drugs bitter in taste and warm in nature或bitter-tasted and warm-natured drugs。

五 简洁性与合理性之协调

要实现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简洁性,需要在翻译前对源语做透彻理解,翻译时对词语精挑细选和翻译后对译语精心地修剪和调整。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前提,修剪和调整是实现简洁性的必然要求。简洁性原则要求术语英译言简意赅,文风简洁明快。但当行文涉及语法问题时,译者还需要兼顾语法上的合理性。因此在遵循简洁性的同时,也不宜排斥增益法的使用。如表示某证所在生理部位的时候,在名词前酌情添加at、in等介词,构成介词短语以充当状语。“胆经郁热”中的“胆经”二字含有“于胆经”之意,故在翻译时以in gallbladder将“于”译出;“血瘀鼻窍”中含有“血瘀于鼻窍”之意,故在翻译时也以at nasal orifice将“于”译出,以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另外,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表明有实物在实在之处的含义,也会酌情使用增益法,如“肝经火旺”译为effulgent fire in liver channel,而没有使用fire effulgence,即是此意。

六 结 语

中医药术语如何进行规范化翻译,直接决定了中医药在全世界范围传播与交流的效率。简洁性原则一方面是针对解释性翻译译语冗长的弊病而提出,另一方面也强调在使用仿译法时,译者可通过语法上的调整,达到减少译名所包含词汇数目的目的。中医药术语的简洁性可通过省略虚词、采用连字符、避免赘译、使用名词性定语等手段来实现。但与此同时,中医药术语英译不能因追求简洁性而牺牲了准确性,否则会影响中医的国际传播,在行文时如果涉及语法问题,译者还要兼顾语法上的合理性。

[1] 吉哲,施蕴中. Nigel Wiseman与李照国学术思想对比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27-2028.

[2] 洪梅,朱建平. 中医药名词英文翻译与规范原则关系的探讨[J]. 中国科技术语,2013,15(2):46-51.

[3] 信娜. 术语翻译原则探析[J].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2013,40(2):59.

[4] Винокур Г О. О некоторых явлениях 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 ния в русской терминологии[C]//Татаринов В А. 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я. Москва: Московский Лицей,1994:221.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M]. 2012:4.

[6] 李照国. 汉英中医药大辞典[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1203.

动态

生物工程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

2014年9月21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工程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生物工程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胜利院士、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马树恒先生主持。

生物工程技术这一领域,涵盖的学科领域众多,从分子、基因、细胞,到医学、农业、环境、资源,跨度大、交叉多,因此前期的梳理分工和框架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期间,生物工程学会着重就生物工程技术名词的框架体系进行征求意见和深入讨论,并在会上与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主任、邬江编审和高素婷编审进行了热烈探讨,基本明确了生物工程技术名词的框架体系。

会上,主任委员杨胜利院士和秘书马树恒先生多次提到,虽然生物工程技术名词的审定工作会遇到重重困难,但全体委员都有信心在最短时间内把这项工作做好,并以此为契机,把生物工程技术这个新兴领域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王小辉)

Conciseness Principle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er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Cheng HONG Mei WANG Xiaofang ZHU Jianping

“Concisen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in determining terminology put forward by 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CM terms are highly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in wording. S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erms should adhere the conciseness principle. We suggest that the conciseness of TCM term transl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omitting function words, applying nouns as modifiers,using hyphens, and avoiding redundant translation.

TCM terms, English translation standardization, conciseness principle

2014-07-24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12FY130100),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项目(2012RW019)

刘成(1980—),男,湖北麻城人,江西中医药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名词英文术语规范、中医药翻译等。通讯作者:朱建平(1958—),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史、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研究。通信方式:zhujp1958@163.com。

N04;H059;R2

A

1673-8578(2014)05-0024-04

猜你喜欢
简洁性省略术语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基于贪心嵌入的几何路由可扩展问题研究
中间的省略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