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覆盖区极浅煤层三维地震勘探研究

2014-12-23 07:16孙希杰
科技视界 2014年14期
关键词:黄土采空区校正

孙希杰

(中煤科工集团 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710077)

1 勘探区概况

1.1 勘探区地貌

陕北某矿区地表地形切割强烈、呈沟壑梁峁地貌,山梁、缓坡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厚度较大。 沿沟谷两侧阶地及山梁广为第四系黄土、褐黄色土、棕红色亚粘土覆盖,基岩局部出露,且风化程度较高。

1.2 勘探区地质条件

勘探区内沉积层序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新近系(N2)及第四系(Q)。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为该区主要含煤地层。

为查明勘探区内的地质构造格局煤层赋存状态及采空区分布范围,为矿井采掘工程布置和技术决策提供依据,在区域内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 该次三维地震勘探目的层共有两层52、52上煤,主采煤层52煤煤厚2~2.5m,埋深30~70m。

2 技术难点

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主要存在如下技术难点:

(1)地表大部分地区为黄土区,黄土结构松散、干燥、孔隙度大,地震波速度低,有强烈的吸收和衰减作用[1]。

(2)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差变化较大,接收条件横向变化较快,近地表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静校正困难。

(3)区内目的层埋藏极浅(30~110m)。 初至波与目的层反射波搅在一起,比较难分开,需要做好资料处理工作。

给解释带来一定困难,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确保该次三维地震勘探成果准确、可靠。

3 技术措施

3.1 资料采集

综合考虑勘探区地表、煤层埋深及试验、低速带调查情况,采用束块状10 线5 炮观测系统,20m 线距、10m 道距, 炮排60m,48 道接收,保证足够的覆盖次数,并视现场施工情况决定是否加大排列至72 道。

井深因地制宜,厚黄土区深井为主;基岩埋深较浅区以浅井为主;沟底、河滩区域可考虑采用浅井组合结合坑炮。 在规程允许的纵横向偏移的范围内,在不影响覆盖次数相对均衡

的前提条件下,精选炮点位置,以提高激发效果。为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数据录制参数上选择宽频带接收,最大限度的保留反射信号中的高频成分[2]。

3.2 资料处理措施

勘探区为典型的沟壑梁峁状黄土丘陵地貌,地表切割剧烈,高程变化剧烈,最低高程+1160m,最高高程+1240m,高差变化为80m。

静校正是该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在正式处理之前进行了多次折射静校正,最终选择了最佳的静校正参数取得了很好的结果[2]。 通过静校正前后处理效果对比,如图1 所示,可见静校正后初至和反射双曲线光滑、连续,很好的消除了地形的影响。

初至波切除是该次地震资料处理的又一重要环节。初至是由能量很强的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组成,对于浅层资料,初至对于最终资料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进行处理。在尽量保留反射的情况下,应该对除至进行切除,因为切除是最不伤害有效波的去除方法。当然,对于浅层反射,单炮上的切除工作一定要慎之又慎。 初至与反射波间距很小的情况下,可以在单炮上不进行切除,而改到动校正后进行切除,因为动校正后远炮点的反射波与初至比动校正前更容易分开。从图2 中可看出切除初至波后的剖面目的层突出、连续性有明显改善。

图1 折射静校正前后的原始单炮对比

图2 切除初至折射波前后单炮对比

采用叠前三维地表一致性补偿、 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3]。

3.3 资料解释措施

地震资料解释利用GeoFrame4.3 软件, 使用人机交互解释系统。利用已知钻孔声波测井资料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对比,确定反射波地质层位,从而将地震波与地下地质目的层联系起来,在整个三维数据体中进行追踪解释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更直观地解释采空区,如图3、图4 所示。 以垂直剖面结合水平切片进行资料解释,配以相干体技术对地质构造进行细致、客观的解释[2,4]。 在资料解释过程中,地震资料解释人员与矿方地质人员密切配合、及时沟通,使地质成果符合矿井构造规律[5]。

图3 小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表现

图4 采空区在52 煤顺层切片的表现

4 地质成果

该勘探区三维地震勘探共施工线束5 束,施工面积2.39km2,满覆盖面积1.47km2。 由于施工方案合理,资料处理处理流程、处理参数选择合理,获得了品质较高、目的层齐全的三维数据体,再经过精细的资料解释,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

(1)查明了勘探区内主采煤层落差>5m 的断层,全区共解释断层9 条,均为正断层,其中10m≤落差<20m 的断层1 条,5m≤落差<10m的断层5 条;落差<5m 的断层3 条。

(2)查明了勘探区内煤层的总体构造格局为一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

(3)区内发现采空区一处(图5),与地表实际情况对应较好。

图5 采空区在时间剖面上的表现

5 结论

在复杂黄土覆盖煤层埋深极浅区进行的本次三维地震勘探,是首次应对黄土覆盖复杂地表与极浅煤层埋深情况的一次探索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 地震剖面显示与钻孔揭露对应关系吻合较好,为类似地区及相似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关继凯,桂杉,关仁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地黄土塬区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108-110.

[2]牛跟彦.复杂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C]//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1 年学术论坛文集.

[3]王晓亮,赵禄顺,王千遥,刘芳晓.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西复杂山区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39(1):162-163.

[4]张作伟,张壮.复杂地区三维地表资料折射静校正处理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38(1):10-12.

[5]朱书阶,李林元,牛跟彦,等.永城矿区复杂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J].煤炭技术,2008,27(2):123-124.

猜你喜欢
黄土采空区校正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
一类具有校正隔离率随机SIQS模型的绝灭性与分布
机内校正
某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