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长逝涕难禁

2014-12-23 14:55焦玉
读者欣赏 2014年12期
关键词:恩师齐白石

焦玉

第三场

画者困

特写

1914年夏,一座颇为讲究的墓碑前,拜伏着一位长衫大褂的成年男子。他小心地点燃一张画稿,然后把手边一沓画稿一一放入火中,火苗映照着他形容枯槁的面庞。虽然时值夏天,但他的心里感觉犹如隆冬。恩师已逝,他的整个心都被掏空了。这位成年男子,就是日后有着“人民的艺术家”之称的齐白石。

第二幕

恩师长逝涕难禁

诱我费尽殷勤,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知己少;负公尤为期望,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

1914年5月22日,被齐白石称为“半为知己半为师”的胡沁园不幸逝世。噩耗传来,齐白石号啕痛哭,伤心欲绝。他参照恩师生前赏识过的画稿,重画了20余幅,拿到老师灵前焚化。

胡沁园原名庆龙,字云涛,沁园是他的别号,清光绪监生,为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语言学家胡安国后裔。其故居位于湖南湘潭县中路铺镇的亭午公祠内,叫三雅堂。进门前横厅题额为“藕花吟馆”,是胡沁园的书房及会客之处,有一副门联:“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荷蕊有清香。”门联为齐白石亲笔所书。横堂外侧南向,有回廊相接,直至一长方天井,对面青砖围出一个小巧的花园,有水池、藕花亭、花坛、假山等,清幽洁雅。齐白石来胡家时,曾住在横塘第4间,窗向南开,一园佳景尽收眼底。

胡沁园因家道殷实,并未在功名上再图进取,而是终日浸淫在诗书字画之中,过着悠然的隐士生活。他能诗善文,汉隶写得饶有风致,工笔花鸟造诣颇深。

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写道:“这位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叫沁园,又号汉槎。性情很慷慨,喜欢交朋友,收藏了不少名人字画,他自己能写汉隶,会画工笔花鸟虫鱼,诗也作得很清丽。他家附近,有个藕花池,他的书房就取名‘藕花吟馆,时常邀集朋友,在内举行诗会,人家把他比做孔北海,说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光绪十四年(1888年),24岁的齐白石还是个雕花木匠,叫齐纯芝,人称芝木匠。胡沁园先生从芝木匠的一举一动中看到了他天赋才气过人,且有刚直不阿的品格,认为他是个非凡之人,若有名师栽培,定会前途无量。于是,胡沁园决定将他收为门生。当齐白石虑及自己年纪大,家穷人多,怕读书学画耽误干活时,胡沁园用《三字经》中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鼓励他,并许诺不收学费,引导齐白石走一边读书一边卖画养家的路子。

“我拜师之后,就在胡家住下,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单名叫做‘璜,又取了一个号,叫做‘濒生,因为我住家与白石铺相近,又取了个别号,叫做‘白石山人,预备题画所用。”(《白石老人自述》)

齐白石自称诗、书、画、印中“诗第一”。拜师之后的齐白石,“烧松烟以夜读,步落月而晨吟”,潜心钻研诗词书画。不到半年,齐白石就把《唐诗三百首》基本读完。一次,胡沁园询问他学唐诗的情况,他竟对答如流。又过了两个月,他读了《孟子》《春秋》,然后攻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硬是把一部164卷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攻下来了。

一年一度的诗会到了,诗友们欢聚一堂,吟诗作赋,大家都吟诵起自己的得意之作。胡沁园来到齐白石身边悄悄地说:“你也吟诵一首吧!”齐白石走上前,向大家行了鞠躬礼,然后吟诵起自己的第一首诗:“盛名之下岂无惭,国色天香细品香。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诗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胡沁园说:“盛况难再,是不是还要濒生画幅画,助助兴。”齐白石答:“试试吧。”十来分钟后,一枝傲霜斗雪的腊梅出现在宣纸上。这是齐白石拜师后的第一幅画,诗情画意恰到好处,又赢得一阵掌声。有人提议胡沁园题款以作留念。胡先生挥笔写下七言诗:“藉池相聚难逢时,丹青挥洒抒胸臆。寄意腊梅传春讯,定叫画苑古今奇。”落款是“濒生作画,沁园题诗并书”。

齐白石全家7口,四代同堂,全靠他一人维持生计。胡沁园如此鼓励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你有了这支笔,什么都可以改变。”齐白石决定走卖画养家之路。

这一次,在胡沁园的引荐下,齐白石为恩师的姐夫、一位70多岁的长者云山居士画像。傍晚时分,画像完工了,大家称赞齐白石画得传神。此后,请齐白石画像的人越来越多了。每画一张像,人家就给他一二两银子。慢慢地,齐白石的家境有了转机。

一次,齐白石精心画了两幅画:一幅是《耕牛图》,意思是像牛一样老老实实耕读在砚池里;一幅是《兰竹园》,意思是虚心学习、永不骄傲。他将这两幅画挂在室内,又写了一个“甑屋”的条幅,意思是说可以吃得饱了,不像以前那样锅里总是空空的了,心里也踏实了。齐白石61岁定居北京后,为了不忘这段学画的生涯,再次在自己的住处布置了一间屋,取名“甑屋”,在匾额上写着:“余未成年时喜写字,祖母尝太息曰:‘汝好学,惜来时走错了人家。俗语云: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儿奈何!后二十年,余尝得写真润金买柴米,祖母又曰:‘哪知今日锅里煮吾儿之画也。匆匆余六十一矣,犹卖画于京华,画屋悬画于四壁,因名其屋为甑,其画作为熟饭以活余年,痛祖母不能同餐也。”

1895年,31岁的齐白石被诗友们推选为龙山诗社社长,向他求画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天,齐白石正在裱画以便送人,开始上浆时,胡沁园来了,他看到那幅画很满意,觉得题词落款也好,但总感到这幅画中还缺点什么,就问:“濒生,你怎么不落印呢?不要以为只要把画画好就是好作品,印在每幅画中能起关键作用,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印在艺术中也是一个门类,学问深着呢!”后来,胡沁园送给齐白石几方寿山石,要他去陈家垅找长沙来的一位刻印的名家丁可钧刻一方印自备。齐白石把寿山石送去时,丁可钧爱理不理,齐白石把石头放在刻桌上就走了。第二天他去取章,连叫三声“丁师傅”也不见答话,齐白石气了,大声叫了一下,丁才回过头,把那方寿山石往齐白石身上一扔,说:“拿回去磨平再来。”齐白石为这方石磨磨送送5次之后,再也忍不住,一气之下把石章拿了回去。晚上,他用修脚刀自刻一方印,叫“死不休”闲印章。

“大约1895年齐白石32岁时,特地为老师胡沁园画了一幅肖像画。画面上的胡沁园面容慈祥、和蔼,俨然一位有智慧、有修养的读书人;长长的胡须,棱角分明的嘴角,紧锁的眉毛和深邃的目光,使人感觉到是一位饱经风霜而又满怀激情的老者。”(《齐白石研究大全》)这幅齐白石早期的作品,由胡氏后人捐献给国家,成为一件珍贵的文物。

齐白石对胡沁园的三雅堂,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并写下不少诗文寄托对恩师的崇敬与感激:

过沁园呈汉槎夫子

梅花香处沁园东,深雪停车立晚风。

愧我无长知己少,羡今三绝古人同。

事经挫折行弥慎,诗有牢骚句欠工。

客里侯芭座有梦,梦携诗稿拜杨雄。

看菊怀沁园师胡宅

青鬓乌丝来唤翁,年年佳日喜秋风。

红云满地闲看菊,犹记停车谒沁公。

胡沁园早归道山,齐白石也逝世半个世纪,但这一段师生之情,却一直温暖着世人的心灵。当人们来到三雅堂遗址,似乎还看见这一对师生的身影,如此缱绻地叠合在一起,令人无限景仰。

猜你喜欢
恩师齐白石
齐白石画虾
拜门
齐白石画蝉
齐白石画螃蟹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漫话“戴高帽”
齐白石的半截虾
寻找费其初
自制书签送恩师
黄济恩师,您听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