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俄文化交际的差异性

2014-12-24 18:17邓坤
北方经贸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差异性交际

邓坤

摘要: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俄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在跨国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经常会发生一些误解,造成交际障碍、影响交际效果。作为俄语专业的学生,了解俄罗斯文化背景,掌握中俄文化的差异,对提高交往效果,增进友谊大有益处。

关键词:中俄文化;交际;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H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0-0009-02

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中文简称:俄罗斯),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地跨欧亚两大洲,它的文化具有西方与东方混融的色彩。源于拜占庭的精神和艺术,以及源于蒙古征服者的社会结构和制度,构成了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两大基本要素。俄罗斯人性格豪放、开朗,喜欢谈笑,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俄罗斯人很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礼节,他们有着许多自己独特的交际习惯。对于从事对俄交往的人来讲,我们要了解中国与俄罗斯人的文化的差异,否则同俄罗斯人交往时就有可能失礼,甚至闹出笑话。

一、社交礼仪上的差异

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在礼貌与谦虚方面有明显的体现。中国文化中的礼貌指的是谦逊、尊重、文雅、态度热情。礼貌标准通常指贬低自己、抬高他人、称呼恰当、语言文雅、力求双方达到和谐一致,尽量在交际中达到双方的愉悦。而俄罗斯人重视个人价值,鼓励个性,提高自信。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念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中国文化中普遍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直接带入俄语会话中,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是会影响交际的效果。比如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称赞夸奖时,大多数情况下先谦虚一下,习惯用“不行,不行,还差得远呢”,“哪里,和您比差远了”等一类的谦词来回答。这种词语和交际方式会让俄罗斯人感到莫名奇妙,无法理解。

从称呼上也能看出中俄两国人民的文化差异。比如,在对人的称呼上,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称呼极其讲究,对长辈或年长者称呼“您老”、“老伯”、“老师傅”、“老先生”等,用以表现对他的尊敬。因为在中国“老”字是备受推崇的。“老”在汉语中意味着成熟、经验和智慧。所以人们尊师为“老”,足以见得对“老”字的重视程度。

而在俄罗斯,家庭中晚辈对长辈向来直呼其名,是亲密的表现,这在中国人是无法想象的,会认为是很不礼貌,甚至是大逆不道的。俄罗斯的姓名由三个部分构成,依次是名、父称、姓。俄罗斯人在交际中,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对象会使用不同的称呼。在正式场合、公文中要写全称,而非正式的文件中一般名字和父称写缩写就可以。如果表示礼貌和亲近的关系时,用名和父称。日常生活中长辈对晚辈或同辈朋友之间只称呼名字。在进行严肃的谈话或者隆重正式的场合时,称呼大名,而平时为了表达亲近使用小名或爱称。对女性的称呼也很特别,对已婚妇女必须用大名和父名,表示尊重。俄罗斯人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通常都是在比较正式场合使用。俄罗斯人养成了注重礼貌的良好习惯。“你好”、“早安”、“日安”或“晚安”随时随地总能听到。言谈中“对不起”、“请”、“谢谢”时常“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戚朋友之间也不例外。

俄罗斯人不大喜欢别人称呼他“老”,不像我们中国人喜欢用“老”字来称呼人家。在俄罗斯,如果当面称呼人家старуха(老太婆),старик(老头), 那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对人极不尊重的。只有在好朋友之间,有时为了开玩笑,称呼старик是可以的,这里仅仅作为戏谑的称呼,调侃的意味更浓一些。

另外,俄罗斯人也不喜欢承认自己老。在俄罗斯,根据各年龄段的不同,对女性的称呼有三种,一种是девочка(小女孩),一种是девушка(少女),最后一种是молодая женщина(年轻的妇女),他们习惯在женщина加上молодая,俄罗斯人喜欢别人说她年轻,在中国人心目中智慧和经验的象征的“老”字,在俄罗斯并不受欢迎。

其实,我们从习惯称呼中就能看出中俄两国之间人们对于身份地位认识的差异性。在中国很看重一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对外贸易交往中,中国人习惯在称呼别人时加上这个人的头衔或官职,以显示出对他的尊重。而在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称呼时一般是不看重官职的,不管其职位高低,是否有头衔,基本上都用“先生”、“女士”来称呼。这种没有区别千篇一律的称呼在我们的领导眼里会觉得似乎对其有些不尊敬。随着同西方国家的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我们的一些企业负责人,也日渐习惯用“先生”、“女士”的称呼了,但从骨子里还是很对抗的。

俄罗斯人在礼仪上和我们有太多的差异,他们做客的方式也与我们不同。我们中国想去谁家做客,有时经常不预约,走亲访友就更随意了,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啥时候有时间我去你家”、“随便什么时候都行”。这个对话要是放在俄罗斯,在他们人看来,只会当做是出于礼貌的应酬话,不会真的在家里等待客人的到来,也就是说他们不会把这种会话当真。因为在俄罗斯人的做客习惯中,到他人家里做客,拜访他人一定要预约一个具体的时间,冒昧的去拜访,是很不礼貌的,预定好时间,方便女主人做好准备,也显示出对客人的尊重。所以作为中国人,如果在俄罗斯不能随意说:“我周末去你家看望你。”这样的话整个周末主人就都会在家里等着你,否则就被认为是为不礼貌,有意怠慢客人之嫌。

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文化差异的潜移默化,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差异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俄罗斯的思维模式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概括地讲,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是非连续的,离散型的,比较注重分析原则。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连续的,集结型的,更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综合思维比较突出。从我们中国人的对俄贸易中,不难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整体优先和综合思维,往往比较注重事物整体的关联性。在和俄罗斯企业贸易交往中,考虑比较多,能够顾全大局,能够从大方向上着手,从总体上权衡利弊。例如,在谈一项具体项目合作时,中国人特别注重总的指导原则。合作双方在先确定总原则一致的情况下,然后才考虑到具体细节,具体条款。当然这是从普遍现象来看,也有个例,另当除外。而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分析性思维方式,和我们正好相反,即他们凡事总喜欢从具体细节出发,习惯先把整体分解成部分,习惯从小到大,从具体到宏观。这种思维模式在贸易谈判中表现的很明显,往往比较注重合同的细节问题,有时就为了一个措辞也要推敲,而往往容易忽视一个总的原则。

中俄双方在贸易交往中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冲突,上升为文化层面,可以理解为是重“义”还是重“利”的问题。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君子应“重义轻利”。这种教育普及之广,即使在改革开放后,在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我们仍然认为“感情投资”是良好开端的开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生意成功的关键。中国人总是愿意与对方交朋友,可以说期待与合作伙伴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表现在商业谈判中,中国人总是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有时会考虑不撕破脸甚至会放弃一些小利而顾全大局。俄罗斯文化的积淀与商品经济息息相关,在俄罗斯商人眼里言利是正常的,人们都可以接受。人们在商业交易活动以 “契约”为准,一是一二是二,契约的意识比较强,也可以说法律意识非常强,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是很不讲人情。在俄罗斯人眼里,人情归人情,生意是生意,合作是否愉快要看实践,合作不成就拜拜,一开始也没做一定要长期合作的打算。

当然也不是说俄罗斯人就不注重人际关系,他们注重关系的含义可能与其他同样重视关系的国家有一些不同,俄罗斯人性格豪放、开朗,比较注重直来直去的语言交流。所以谈判时习惯使用较为直接的语言,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这一点与许多重视关系的国家不同,有些国家的人们习惯于使用一些间接的,委婉的、内涵的语言去表达一种意识。

三、俄汉身势语的文化差异

俄罗斯人讲话表情丰富,就拿身势语用语来说,就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们知道语言有两个组成部分,即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语言就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民族特点。因此,身势语作为无声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作为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俄语身势语,当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我们汉语身势语与俄罗斯相比,由于两国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特点不同。使他们各自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

就拿打手势来说,就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想让谁过来,在俄罗斯的俄语身势语是右手掌心向上,伸出食指频频向自己招动,或自然弯向掌心,其余四指或握拳,并且经常伴有:“Иди сюда!”的话语,而中国人招呼人过来的传统手势则是一只手向前伸,掌心向下,由上向下地向着被召唤人招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就任时,他在宣誓就职仪式上,把右手放在胸前,按住心脏部位,表示的就是对国家的忠诚。俄罗斯人打手势一般只用一只手(一般为右手),且动作幅度很小,俄罗斯人在路上打出租车,就是把右手向侧面一伸,手攥成拳头大拇指向上。而我们是直接伸出右手随意笔划即可。俄罗斯人用手指弹脖子,表示“邀请喝酒”、“想喝酒”、“醉了”这个手势来源于俄罗斯的饮酒传统,代表着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流行“喝醉酒”的成语。这个手势是由军官圈子中一个“口齿伶俐、幽默风趣”的拉耶夫斯基上校发明的。有趣的是,在沙皇尼古拉二世1914年颁布“禁酒法令”的时候,这个手势对投机商人来说代表含酒精饮料。而我们要想喝酒了,可以直接把手攥成空拳头指向嘴边。如果食指指向太阳穴并画圈则表示“疯了”、“傻了”、“缺心眼”。俄罗斯人用食指横在喉结处划线,表示吃得极饱,不能再吃了。而我们这样做表示要自杀或者给与惩罚。我们要表达吃饱了,通常是用手拍肚子(胃部)。 在俄罗斯,我们如果看到有人将两个小手指勾在一起,表示他们要建立“友谊”或者“联盟”。这个手势我们国内小孩子之间经常玩,有时年轻人发誓约定某事时,也以小指相勾,并且来回拉动几下,常伴随言语:“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可见,同一个手势表达意思完全不一样。

俄罗斯人习惯于用头或者下巴指向某人、某物、某个方向,而中国人认为这是不礼貌、不尊重人的行为。同样,俄罗斯人会认为中国人用一个手指尤其是食指指人是不礼貌的,中国人表示礼貌和尊敬习惯于用双手接受奖品和礼物,而在俄罗斯这种身势姿态并不多见。我们年轻人一般都喜欢吹口哨,这一点俄罗斯人也不例外,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去俄罗斯人家里做客时,绝对不能在屋里吹口哨,他们认为这样会把自家的财富吹走。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尔经过大量观察和分析证明,人表达感情时55%是通过无声的身势语来完成的,俄罗斯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身体语言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向俄罗斯人心灵的一把钥匙,了解俄汉身势语的差异,研究俄汉身势语的异同,能够避免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的冲突和误解。

参考文献:

[1] 吴克礼,王仰正,赵爱国,周民权.俄罗斯概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 白晓光.中俄文化差异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J].西伯利亚研究,2012(5).

[3] 王 庆.中俄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初探[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 周 力.俄罗斯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外交[J].俄罗斯研究,2010(4).

[5] 杨 华.俄罗斯文化中东方文化特质的形成及其表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6] 高 玲.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俄汉交际模式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3(6).

[责任编辑:兰欣卉]

猜你喜欢
差异性交际
两块磁的交际
内向性格与交际障碍无关
交际源自生活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
意拳与形意拳的差异性研究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