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4-12-24 00:01贺亚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1
物流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校企物流专业

贺亚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1)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型的专业,对学校以及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物流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要求该类人员既要有一定层次的理论知识储备,又必须要有很精练的实操能力,而这些能力应该在校学习阶段就要基本具备了。尤其是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近几年来,伴随着学生规模的发展,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由数量转向质量,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因此为了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硬件设施建设、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等都必须与之适应。

我国引入物流概念的时间还不长,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校设置物流专业的时间较短,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目前,学校、教师、政府以及物流企业都在努力的发现并解决问题,使物流专业更加完善和成熟,只有这样,才能使物流专业的教学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提升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完善社会流通体制,保障社会再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的具体研究方向不明确

目前许多学校并没有对物流专业的研究方向做进一步的细分,只是统称物流专业,学生只是泛泛的学习,没有自己的专业特长,而在就业时这个矛盾就会显现出来,许多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会把岗位设置的特别细致,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人员,而我们的学生却不精通于某一方面,因此会出现顶着物流专业的名义,却找不到合适的物流岗位的尴尬境况。

1.2 物流专业的课程安排缺乏综合性

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涉及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两方面,多为基础课加专业课的模式,而且基础课涉及的面较窄,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不够用,专业课很难学好,影响教学效果。

1.3 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我国的物流教育现在比较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4 缺乏高素质的物流教师

物流专业教师除了要有很高的物流学术素养,还应该具有比较深厚的实践背景或者从事物流企业工作的经历。也就是说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除了拥有比较深厚的物流理论功底外,还需要有相当的物流管理经验。只有这样,专业教师才可以熟练地应用自身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而目前大量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相近专业转入的,缺乏物流专业的实际教学经验,如此一来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1.5 实验室建设缺乏实用性

建物流实验室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物流设施设备的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整合各环节的操作,熟悉系统的运行流程。实验室建设中存在脱离实际情况追求大而全和高度自动化现象,忽视了实验实训设备对整个专业学生同时展开实验的可行性,使物流实验室建成后,成了演示设备,学生无法介入,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1.6 现场实习环节薄弱

实验室内的实验活动对巩固理论知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远远不够。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让学生能有机会亲身实践,有自己真正的岗位角色。但目前多数学校只是让学生去企业进行简单的参观实习,走马观花的看一番,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2 解决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分方向培养人才

目前,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支柱产业群,它涉及到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管理等多个产业。学校可以结合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瞄准市场需求培养学生,使学生适应本地区物流产业实际需要,这样既增加了就业的成功率,又提升了人才的质量。

2.2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上,各学校不仅要突出特色,还要加强基础课程的配置,必须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功夫,使学生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这些课程应涵盖物流信息、物流系统与物流功能等方面,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另外,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还要有所偏重,要选择物流行业当中的合适的方向进行培养,比如仓储、运输,或者更为精确的方向。

2.3 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就物流专业来说,教师的理论知识是必须要具备的,但实践教学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聘请物流行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

2.4 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总的要求应该是贴近现实,实战性要强。物流实验室的建设目的是搭建实训平台,配合理论教育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活动。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来源于实践,更多地反应物流的实际作业流程,通过学生的操作,学生在印证理论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

2.5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现场实习机会

通过建立校企新型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为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实现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笔者所在学院已与远成集团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远成集团在学院建立远成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使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迈出了新的一步,真正实现了校企共赢、互惠互利。物流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即可完成部分实践任务,并且每学期都有深入远成集团各处分公司学习、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不再茫然,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对物流专业更感兴趣了,对未来信心满满。

2.6 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注重平时,注重实操能力,即笔试和技能测试相结合,改掉以往的只看期末考试成绩的方法,这种方式本身很容易让学生降低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应该将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鼓励学生考取物流行业相关职业证书。

2.7 校企联合培养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学校实现了开门办学,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学科前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企业培养一批热爱企业的精英队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学生能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培育团队精神,增强竞争力,拓宽了发展空间。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专业办学出路问题,能为高等教育院校应用型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经验。笔者所在学院与武汉某公司合作,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习方向为物流专业邮轮乘务。这种做法很受各方的欢迎,学校办学模式有了新突破,有效利用了外部资源,而且可以用按订单生产来形容;学生可以不用再为毕业季的奔波而苦恼,而且能保证使自己在校所学的知识全部能为工作所用,有利于未来工作的顺利展开。

3 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中国物流产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也将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届时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当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共存,各高职院校应尽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物流技术人才。

[1] 向海峡.仓储物流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 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34-37.

猜你喜欢
校企物流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