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中影响界址点精度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2014-12-24 06:54
科技视界 2014年20期
关键词:界址棱镜权属

王 帅

(兴城市城乡规划局,辽宁 兴城125100)

0 引言

所谓地籍测量,就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测绘科学技术来测定界址线的位置,计算面积,并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工作等。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的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并绘制出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在进行宗地的权属调查时,界址点需要由宗地的相邻两方在现场共同认定。由于宗地和宗地的权属纠纷是要把界址点来作为判定依据的,因此界址点的坐标测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测定各个界址点的坐标是地籍测量工作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保证所测定的各个权属界址点坐标的精准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采用解析法、综合法以及图解的方法测定各权属界址点的坐标。 近些年来,光电测距仪在地籍测量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之解析法在测定界址点精度工作中的出场率也越来越高。

1 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精度标准

1.1 第一精度标准

通过对以往的地籍测量工作实践的分析,发现在测定各权属界址点的坐标时运用解析法所获得的精确度最高,而且解析法相对便于计算机的储存和管理,因此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 利用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其误差一般在5cm 的范围之内,即使在一些建筑物比较紧凑的城镇地区,将通视条件差的因素考虑进去,其累积误差也在7.5cm 范围之内。 因此可以参照这个标准来制定第一层次的界址点精度标准,“在城镇一般地区和隐蔽地区的界址点精度分别为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实地中误差为5cm 和7.5cm。 ”

1.2 第二精度标准

在利用航测法进行测量时,运用航内电算加密的的方法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其精确度会比较高。根据航内作业的规范要求,航内电算加密点相对周围的野外控制点的平面误差为0.35mm。也就是说,如果是采用1:500 的比例尺绘制地籍图,则相当于实地中的18cm 的中误差。界址点的这一层标准被称作第二层标准。 即“内业加密界址点相对于邻近野外控制点的图上中误差在平坦或丘陵地区为0.35 mm,山地、高山地为0.5 mm”。

1.3 第三精度标准

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可以在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础上用编绘法成图。编绘法成图就是根据测量地区既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出工作底图,对界址点、界址线等元素实施调绘、补测,再按照地籍图的要求将其改编成地籍图, 最后在所完成的地籍图上测量测界址点坐标。运用这种方法所测得的界址点精确度非常低,通常情况下认为其最后得到的界址点中误差大致是图上的0.56 mm。 这一层的精度标准被称为第三层次的界址点精度标准。

2 影响界址点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2.1 棱镜偏心对界址点精度的影响

在对节制点的坐标进行观测时,如果仅仅以棱镜为依据,那么就会导致所测量的界址点的精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然而,因为测距仪的光斑具有相应的大小, 所以在观测站与冷静之间保持了合适的距离时,瞄准界址点也能够回光。 参考测站距离棱镜的长度与棱镜偏移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实地测量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1.1 界址点距离测站较远的情况

如果界址点和测站之间的距离比较远, 通常而言超过了30m,那么因为测距光斑具有相应的大小, 此时瞄准界址点也可以产生回光,所以棱镜的左右偏移误差对节制点的精度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只计算棱镜的前后偏心误差就可以了,即:

如果界址点的精确度取在5cm 范围内, 那么在两千米范围内的界址点都完全可以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2.1.2 界址点距离测站的位置适中

当界址点离开测站的距离在9m-30m 范围之内的时候,不能采用直接瞄准界址点的方法进行测量, 可以朝着棱镜方向做出轻微的位移,使得其能够回光,位移量的多少与距离呈线性相关,但通常而言其最大值应控制在3.9cm,如果再将前后偏心差考虑进去,那么界址点的精确度应当为4.1cm。所以当界址点距离测站9m-30m 的范围内时,为了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就需要在可以回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瞄准接近界址点的地方。

2.1.3 界址点距离测站比较近

当界址点与测站的距离小于9m 时, 使用全站仪基本无法达到5cm 的测量精准度的要求,所以需要运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手段:(1)当界址点与测站的距离小于9m 时,可以考虑换一个与界址点距离较远的测站进行观测。 (2)用下式对棱镜偏心坐标进行改正:

2.2 墙角界址点测量的精度分析

在测量墙角界址点时,可以运用一种特殊的棱镜装备。 棱镜可以在墙角自主转动,且并可以精确地对中,从而保障了测距视线、棱镜中心和墙角界址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此外,可以将对中误差看成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很容易测量,使得在随后测量的距离上加上这个常数就可以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3 界址点精度的对策分析

为了提高所测量的界址点的坐标精确程度,需要重点注意以下措施:(1)使用对中杆铅垂对中,以便减少棱镜的对中误差。(2)每一个测区都需要选定数量适中的针状建筑物目标,例如避雷针、天线等,采取交会的方法测量其平面位置, 并以此位置作为测图时的后视方向点。(3)在对测站进行定向时,需要在于本测站互相通视的前提下选择最远的控制点作为定向点,通常而言,用来定向的初始边长应当大于100 m,实在达不到要求时应当大于50m;对于不够50m 的定向边,需要用小针或者铅笔尖作后视,在瞄准方向后装上棱镜测距。 按规定必须立靶的后视点应当尽可能瞄准其底部,无法瞄准底部时,应及时与立靶员沟通使其把目标立正。 (4)在定向完成之后,需要瞄准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目标测定其方向值,并加以记录,在测定了30 个目标之后需要重复一遍先前的工作,以确保先前的测量结果准确无误。 (5)在观测开始之前,应先复查至少两个的已测界址点或者图根点,只有在较差值不超过5cm 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始测定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所选择的复查点须符合下列条件: 复查点尽可能处在该线的垂直线上, 切勿处在定向边的方向线附近;复查点应尽可能是图根点或者隔站点;通常情况下,检测点和测站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6)测点的视线长度切忌超过定向边的长度, 针对明显界址点和重要地物点或者支站点的视线长度,都需要严格控制在定向边长度的1/2 以下。 (7)尽可能消除视线方向的反光物体,比如车辆的反光镜等因素的影响,视线跟地面和其他障碍物的距离需要不小于0.5m。 (8)光靶镜面需要尽可能与视线相垂直,光靶中心和测量点之间的连线应尽可能与视线重合或者垂直。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对界址点的精度要求比较高,除了需要严格作业之外,还要充分对影响界址点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利用科学、合理的观测技术和计算方法,争取将误差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以内。

[1]张志军.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分析及改善[J].城市勘测.2009,03(10):116-117.

[2]郭颂清.地基测量界址点测量浅析[J].环境科学.2104,16(32):141-142.

[3]张仁寿.地籍界址点测量精度分析[J].现代测绘.2010,01(01):82-83.

猜你喜欢
界址棱镜权属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房屋“权属存在争议”的合理认定
CASS地籍图中界址信息批量转出方法研究
大棱镜泉即景
大棱镜温泉
一种基于边长约束的界址点坐标平差方法
农村宅基地房屋权属的确定
浅谈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与交易管理
论权属档案的公开
基于Mathematica改进双棱镜干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