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省城市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4-12-25 13:44王继娜
创新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郑州市河南省图书馆

王继娜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浅谈河南省城市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王继娜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城市图书馆建设现状的分析,从四方面提出了城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今后城市图书馆的建设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城市图书馆;建设现状;发展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城市图书馆得到了蓬勃发展。城市图书馆既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也是城市的文化娱乐场所。近年来,全国各省市掀起了的图书馆新馆建设的热潮,推动了城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我国对城市图书馆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城市图书馆建设的模式和情况的介绍,提出了城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今后城市图书馆的建设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河南省城市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城市图书馆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国许多城市都新建了公共图书馆,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河南省围绕“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非常重视城市文化发展,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以郑州为例,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所以郑州的公共图书馆系统相应地分为省级图书馆体系、市级图书馆体系、区级图书馆体系等几个部分,每个体系内部都是一个完整的总分馆系统,有一个总馆和下设的数个分馆或服务点。目前,郑州市建成了一个省、市、区、社区四级的图书馆系统,郑州市的街道和社区图书馆建设尚不完善。至2012年末,全市有各级公共图书馆213个,其中省级图书馆1个,市级公共图书馆6个、区级公共图书馆6个、社区图书馆200个。

河南省图书馆是河南省的省级图书馆,也是河南最早的一所公共图书馆,其建筑面积29 500平方米,书库面积9 008平方米,可容纳300万册藏书。省图书馆的总馆在郑州市,而其下设的分馆也在郑州市内,河南少儿图书馆是河南省图书馆的分馆,现有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藏书10万册。

郑州图书馆是郑州市的市级图书馆,郑州图书馆新馆(市民文化中心)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占地76.3亩,总建筑面积72 450平方米,规划总藏书量240万册,是郑州市投资规模较大的文化设施,并承担300多个基层图书馆(室)的业务辅导,服务区域已覆盖全市,是深受郑州市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场所之一。

郑州的每个下属区都建有区级图书馆,如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等。金水区图书馆是郑州市最大、发展较好的一个区级图书馆,馆舍面积2 000余平方米,纸质藏书4.2万册,其中珍贵的盲文图书近500册,是目前本市拥有盲文图书最多的县(区)级图书馆。郑州市现有社区近480个,建有社区图书室的只有200多个。其中,九成以上的社区图书室藏书在3 000册左右[1]。郑州市图书馆送变电社区分馆是郑州图书馆与社区联建的第一家社区分馆,也是全市第一家拥有馆舍面积300平方米,各类书刊达3万余册,集借、阅计算机一体化规范管理的现代化社区图书馆。

截止到2012年底,河南省18个地市均设有公共图书馆,但总体来说城市图书馆布局不合理,一些比较大的图书馆主要集中在郑州市、洛阳市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而小型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滞后,有些经济落后的城市还没有区级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也比较缓慢。

2 城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城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内涵和文明水准,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以城池为起点的城市图书馆已无法满足地域扩大的要求,为此,针对目前河南省城市图书馆的现状,在研究城市图书馆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时,需要将城市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即以城市为基础,建设结构有序、功能完善的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城市中心图书馆的优势,并带动基层图书馆的发展。

2.1 推进区域图书馆合作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随着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为城市图书馆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必然加快了城市图书馆跨地区、跨系统、跨行业的合作、整体协同发展,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的局面。其中不仅包括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合与本地区院校图书馆之间的联合,也包括与外地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合[2],以资源共建为前提,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将全部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重构,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和高效配置,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因此,推进城市区域图书馆合作发展,不仅是城市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也是全球城市图书馆发展的普遍规律。

2.2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建设城市图书馆时,应根据每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针对各个城市的不同文化特色和当地居民的信息需求,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和自身优势的城市图书馆集群,使城市图书馆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中心和文化标志,与城市的发展相互和谐。同时,还要依托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加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并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服务品牌,从而推动基层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还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城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3 因地制宜,探索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城市图书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我们在探索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时,既要借鉴国外范例,又要充分考虑我国每个城市的具体市情。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图书馆主要构建了图书馆总分馆的服务系统,实行图书馆的集群管理模式,即以城市中心馆为总馆,建立周边各镇(区)分馆和村、社区图书馆的网络发展模式。通过这个资源共享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城市中心馆为城区馆和社区馆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国内一些实行总分馆模式的城市图书馆,比如东莞图书馆是在不改变各参与馆行政隶属关系以及人事财政关系的前提下,实现了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通借通还及业务的统一管理模式,既方便了市民的就近阅读服务,也带动了乡镇基层图书馆业务建设和整个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3]。

2.4 用“人文关怀”的理念,提供深层次的多元化服务

城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和共享资源,更离不开一种“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随着信息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将从被动的、单一的信息服务向深层次的、多元化的服务方式转变,以各种形式推广延伸服务活动,比如举办讲座、展览、影视播放、公益演出、教育培训、读者论坛等多种文化服务,并通过对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的改善,充分体现对读者的尊重、理解和关怀,这也是城市图书馆未来信息服务发展的趋势。因此,现代城市图书馆不仅是传播文化的信息中心,也是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娱乐场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图书馆的认识将有不断的提升,为城市图书馆乃至整个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深入推进城市图书馆的研究,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城市图书馆的深入研究也将不断推动我国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1]社区图书室怎样走进居民生活?

http://roll.sohu.com/20110810/n316007039.shtm l,2014-3-10.

[2]褚乃骥.从上海世博会看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1(7).

[3]冯玲.城市图书馆集群管理的路径选择与实现方式[J].图书馆建设,2007(3).

G25

A

1671-0037(2014)06-72-1.5

王继娜(1978.5-),女,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郑州市河南省图书馆
小蒜苗成长记
送伞
贠红松作品选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图书馆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