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2014-12-25 23:54韩雪琴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

摘要: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感病后防治难度较大,是栽培番茄的主要障碍之一。番茄病毒病最常见的类型有花叶型、条斑型和蕨叶型3种,为害程度以条斑型最重,严重时甚至绝收,蕨叶型次之,花叶型较轻,严重影响菜农的种植积极性。为此,本文阐述了番茄病毒病的病原、为害症状及病原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总结了主要从农业、物理、化学、基因工程、生物5个方面的防控措施,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控技术方案,以供菜农参考。

关键词:番茄病毒病;发生;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4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72

番茄病毒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病原菌有20多种,最为常见的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常见的症状有花叶病、条纹病、蕨叶病,以花叶病发生最为普遍。

1 番茄病毒病的发生

1.1 番茄病毒病的病原及发病症状

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番茄花叶症状,呈黄绿相间、斑驳明显、叶脉呈透明状,且新叶狭窄细长,扭曲畸形,植株矮化,落花、落蕾严重,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番茄蕨叶症状,多发生于植株顶部,病株矮小,叶似线状、黄绿色,叶背的叶脉呈淡紫色,中部叶片上卷,重者成管状,全部侧枝都生小叶,呈蕨叶状,复叶节间变短,呈丛枝状;烟草花叶病毒与黄瓜花叶病毒或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番茄条斑症状,多发生于茎秆,经染病产生暗绿色条纹,后为深褐色油渍状坏死条斑,逐渐蔓延致病株萎黄枯死,叶片多为茶褐色斑点或云纹,叶脉产生褐色条纹,果实呈畸形,表面形成斑块,呈各种形状,但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不侵染果实内部;而黄化曲叶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毁灭性番茄病毒,染病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明显矮化,多发生于植株上部,叶片黄化变小、皱缩、增厚、卷曲、边缘上卷,且上部节位开花困难,果型变小、成熟缓慢,致使产量与质量严重降低。此外,还有巨芽型、卷叶型、黄顶型的病毒病表现。

1.2 番茄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烟草花叶病毒、黄化曲叶病毒一般通过寄主汁液接触传染,在必须有伤口的情况下,才可侵入寄主体内生长繁殖。烟草花叶病毒一般都是在多种植物上越冬,番茄种子及附着在种子表面的果屑、土壤中的病残体、田间越冬寄主残体、田间杂草等均可带毒,成为初侵染源。黄化曲叶病毒主要通过烟粉虱,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进行传播,害虫获毒后可终生带病毒传播,但不经卵传播。黄瓜花叶病毒一般是通过蚜虫吸食汁液进行侵染,冬季一般宿根杂草上越冬,春季蚜虫迁飞传毒,致使番茄发病。该病的发生多与天气状况、传播媒介、农事操作、施肥过量及土壤状况等条件有关。

2 番茄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番茄病毒病的防控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具体的防控措施要视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建议结合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控措施

以清除毒源为主,利用具有免疫性、抗病性和耐病性的番茄品种,并进行培育和选用无毒种苗。并在栽培过番茄的菜地进行深耕处理,促其腐烂,使病毒钝化。结合当地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抗病品种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浙粉702、金陵玉秀、浙杂301等。

2.2 物理防控措施

种子处理。播种前需用10%磷酸三钠液和0.1%高锰酸钾液浸种或用干热法消毒,可杀死种子所带病毒;防蚜虫、粉虱。应用黄板诱杀和性信息素粘虫板,诱杀蚜虫、粉虱;利用银灰反光膜,可驱避有翅蚜,降低蚜虫密度,在蚜虫发生初期使用效果最好。

2.3 化学防控措施

田间防控番茄病毒病,可使用剂量为600~800倍液宁南霉素(菌克毒克)、60~100倍液的83增抗剂、1000倍液的病毒必克、400~600倍液的氨基寡糖素、200~300倍的嘧肽霉素、毒氟磷制、600~800倍液的混脂·硫酸铜、600~1000倍液的吗胍·乙酸铜,其中的吗胍·乙酸铜适用于番茄病毒病初期。

2.4 基因工程防控措施。

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研究具有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将病毒中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卫星RNA、反义RNA和弱毒疫苗转入寄主植物获得对病毒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植物,并取得显著成就。如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弱毒疫苗N1、弱毒疫苗Mu、弱毒疫苗N14、卫星RNA等的发现与应用,为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案。

2.5 生物防控措施

有益微生物的大田应用。有益微生物如真菌、细菌、放线菌等能产生抑菌物质来控制病菌的生长和防治蚜虫,达到防控目的。鸡腿菇、香菇、平菇等真菌分别对TMV的钝化、预防、治疗效果达到明显效果;枯草芽抱杆菌W-QX-1的碱性蛋白酶对烟草花叶病毒的初侵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链霉菌可直接用于病害的防控;白僵菌、绿僵菌、蜡蚧轮枝菌、菊欧文氏杆菌,禾谷绩管蚜病毒(RhPV),链霉菌等病原微生物农药对蚜虫的防控效果显著;植物源活性物质的应用。植物源活性物质一般在环境中易降解,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和残留性问题。

研究效果显示:施20%丁香酚水乳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效较高,可达到70.96%。宽果红景天、糯米条、中国粗榧和雷丸乙醇提取物(10毫克/毫升)对TMV和CMV具有较强的钝化抑制率分别达到50%与35%以上,其中,雷丸对TMV与CMV的钝化抑制率分别达75.59%、50%。4种提取物对TMV与CMV初侵染抑制作用均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天敌的利用。利用白粉虱天敌丽蚜小蜂和蚜虫的天敌瓢虫、食蚜蝇、草岭、小花蝽、蚜灰蝶、菜蚜茧蜂、茶足柄瘤蚜茧蜂、白足蚜小蜂等进行防治。

上述措施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病毒病的综合治理,但在实际应用中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的需求。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仍需加大对抗病毒剂的研究以满足农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续建花.大棚番茄病毒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蔬菜植物保护,2011,(12):24.

[2] 申红方.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09,(28).

[3] 王迪轩.番茄病毒病表现形式多要注意加强识别与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4,(2):47.

作者简介:韩雪琴,本科学历,长治县农业委员会,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
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控措施研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风险分析及其防控措施探讨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