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壶“六方春亭”的结构美和意境美

2014-12-27 07:46范小强
江苏陶瓷 2014年1期
关键词:方器紫砂壶意境

范小强

(宜兴 214221)

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发明与发现是层出不穷的”(摩尔根《古代社会》),制陶技术经人类创造和发展一直沿用至今,拥有“华夏之光”的美誉,而宜兴紫砂壶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紫砂壶的发展过程始终与创新相伴,不断地推陈出新,促进了宜兴紫砂艺术和文化的大繁荣,因而对于紫砂壶艺创作而言,创新一直是永恒的主题。紫砂壶的创新并不是一味的旁敲侧击、另辟蹊径,而是基于传统,严格继承“根脉”,在此基础上再做文章,才能保证紫砂壶的本质不被动摇。紫砂壶造型丰富、款式多样、变化无穷,是我国陶瓷艺术中艺术性极高的一个品种,它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风格各异的形态,展现出紫砂文化深厚的渊源。

目前,紫砂壶的造型主要分为圆器、方器、花器和筋纹器这几大类,圆器珠圆玉润,方器轮廓周正,花器逼真有趣,筋纹器严谨得体,可谓巧夺天工、维妙维肖。而方器则是对几何形体最详细的表现和内质延伸,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款式,比如传统的“六方壶”便是方器中的经典范例,以六方在造型基础的壶艺创作更是经久不衰,新品不断,丰富了紫砂壶的艺术境界。现以设计制作的“六方春亭”(见图1)紫砂壶为例,谈一谈该壶具体的结构美和意境美。该壶延续传统六方壶型的造型特点,棱廓周正、线面清晰,但同时又在传统基础上注重形式的创新和境界的升华,从而流露出独特的视觉感受和艺术魅力。在造型上,该壶借鉴古代建筑“亭”的形象,依照其营造法则来达到作品的结构美,在内涵上该壶又结合“亭”的文化底蕴,实现作品真正的意境美。

图1 六方春亭壶

1 传统亭台架构“六方春亭壶”的造型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它的历史十分悠久,到隋唐时期,亭作为园林景点而普遍存在,并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在众多类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见,它简单大方、错落有致,平面形式有正方、长方、五角、六角、八角等。

其实,壶型结构与建筑形式具有互通性,它们都遵循一定的营造法则,也具有各自的艺术特性,两者结合一体,总能呈现出独特的视觉美感和魅力。紫砂壶“六方春亭”便以壶为载体、泥为材料,将“亭”这一建筑形象转化凝固在灵动的紫砂艺术中,可谓别具一格。

此壶棱阔清晰明了,整体稳健端庄,点、线、面三者处理自然顺畅,立体效果极佳。壶型以六方体为主线,但更注重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方中寓圆、刚柔相济的特点极为明显。六条棱线从壶钮向下贯穿至壶体,将整壶平分六面,面面相切,任意变换都保持着一致风格,同时口盖严密吻合,上下通转自如、连为一体;壶身大气端庄、壶腹微鼓,棱线从壶肩向下蔓延,呈微喇状,从而使整个壶体在底部聚气,而壶底向外凸出,形成有如托底之样式,妙不可言;六方壶盖微微上鼓,圆珠钮亦为六棱装饰,风光无限在其中;一弯壶嘴、圈形壶把也装饰为六方棱形,线面勾勒,风格统一,增添了无限妙趣。整器遵循“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的造型规则,中轴线、平衡线均正确匀挺,壶面圆润有余,弧度自然,带给人气度和力量的结构美感。

2 亭台内涵升华“六方春亭壶”的意境

在中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既含蓄而又平添情趣。以亭为题材的“六方春亭壶”汲取了亭的文化内涵,从而升华了作品的悠远意境,优化了壶型之优雅状态,带给人意境美的享受。壶身如亭之主阁,壶底则似亭下台阶,而壶盖如亭盖,壶钮则极似亭顶,妙趣横生,作品不仅富有形式美,更具人文内涵,使观赏者能从壶型空间中突破视觉局限,进入无限的遐想境界。亭,在中国文学中延伸出诸如亭亭玉立、亭亭款款、亭亭袅袅等成语,形容一个人身材修长、体态俊美轻盈的形象,极富美感,而“六方春亭壶”也将这种美的概念渗透到了壶型表现中,从而使整把壶更进一步地流露出盈盈款款的清秀韵味,亦真正合乎“春亭”之意境,令人回味悠长。

猜你喜欢
方器紫砂壶意境
继往开来 大方大器
——谈紫砂方器的面面观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浅析紫砂方器的造型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